我们王校长要完成一个关于“项目化学习建构”的报告,在区“履职·炼岗”业务副校长专题研讨培训会上做专题讲座。
励志精进的王校长购买了一套关于“项目化学习”的书籍先期研读。我也借来期中一本阅读,一下子就被尹后庆的“推荐序”吸引了,特摘抄其中语段:
1.假如我们都把自己认定为教育工作者——不管是实践者、研究者还是决策者——我们要共同献身于教育事业的话,哪怕这条路再艰难,都得去走。
2. 项目化学习是有思维含量和思维发展意义的学习。项目化学习要让学生透过问题的情境看到问题的本质,要在实际问题的探究和解决中,调动和激活相关的知识,形成可迁移的思维方式,并在项目的完成中实现对不同学科知识的深度理解。从这个意义上说,项目化学习是创造条件让学生不断迸发思维火花、产生精彩观念的过程。
3.项目化学习要让学生热情而有创意地生活。我们的孩子不能只是学科知识的复制者,而应该是有灵动生命的生活者。项目化学习真实情境的特征,联结了生命、科学和世界,赋予他们探究的双眼、具身的体验,促进他们更热情、更自由、更富有创造性地投入到对世界的探索中。
4.在这样的学习中,教师的责任是什么?教师要在教学中创造鲜活的、智慧的、符合人的学习成长规律的生活,而不是把教学作为一套机械、僵化、背离人的学习和成长规律的操作程序。项目化学习是教师和学生合作展开有意的探究的过程,在探究中表达并实现自己的思想和意义。
5.我们需要更多的前行者和探索者,不畏艰辛,勇于思考,积极开拓,让这场静悄悄的变革、意义深远的变革在更多的课堂里生根、开花、结果。
6.今天的教育需要引导我们和我们的孩子思考如何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创造更美好的世界。
7.诚信、尊重生命、独立的批判性思考、社会责任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精神不应该缺席。项目化学习对人的成长意义是在做事中学习,在做事中打磨和升华自身的价值判断。项目化学习强调要让我们的学生关注真实的世界,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深度理解和掌握概念,或者锻炼思维能力,同时也是为了引导学生敬畏自然与生命,理解何为社会责任。
8.在传统的教学中,大量琐碎的知识和机械重复的学习往往无法让学生理解何为对现实的关怀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情怀,只抓住细节的点点滴滴,不能让学生有大的图景,看到不同的细节和事件背后的相互关联,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理解。竞争性学习很难让学生体会到共同体的社群价值,理解“我”“你”“他”作为地球公民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
9.我们需要怀有对自然,对生命,对科学的敬畏之心。
10.一个好的项目不仅需要还原真实世界的本质面貌,更应该具有开阔学生眼界、提升学生格局的立意。项目化学习的中国建构需要有深切的社会关怀,为学生打开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窗口。我们需要抬起头来仰望星空,从个人扩大到全球、浩渺的宇宙,以人类普遍面临的困境、机遇与挑战为项目契机,塑造自由的灵魂。
11.项目化学习的中国建构要基于理智传统,海纳百川,和而不同。
11.海纳百川,和而不同,是我们进行项目化学习,中国建构的原则。
12.晏婴阐述了中国“”和的思想:
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𬊤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左传·昭公二十年》)
13.江有水千江月,实践是千变万化的。
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国语·郑语》)
14.“素养”蕴含着对学习、学会学习的新的理解,学习不是指被动、机械地习得现成的知识与技能,也不是指孤立地训练各种认知能力,而是指在情境中获得生长性经验,再迁移并进行创造性运用的过程。学习是带有创造性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29413653/89e9c52d13c90d8e.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