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热,十几年,一个最明显的影响就是几乎所有的学生和家长都认为唯有考上大学才有未来。那么进入中专是否就人生无望了?
生存的路有很多种,进了中专一样可以有美好前程,关键在于转变思路
1、放下对成绩分数的执念,转向对能力的探求
进入中专,前提是你的确中考那年是付出努力的,就证明这么一件事,你真的可能不擅长考试,或者不擅长学习书面理论的知识。那么,进入中专,你的重心自然不是继续追求语数外的高分。中专里的学习,或者说保证让你毕业的成绩是属于你稍微努力跳那么一下,就能够到了。所以,你要是态度认真,基本上不可能存在毕不了业的问题。那么这三年,应该做些什么呢?当然有,既然少了对成绩的执念,那么就去锻炼自己的能力。
中专三年,毕业后一般的情况是进入就业,也有少数学生会通过三校生的高考进入高职,但是实际上在高职的训练反不及中专三年的锻炼。是否要升学,这是个人的选择。
那么,锻炼什么能力呢?让周围人接纳你、肯定你、给予你机会的能力。
在中专不会有与语数外相关的考试评比或者大赛,转而有许多技能大赛,这一转变直接就导致在中专选拔学生的方式有了转变。
首要的是,你能吃苦。学习技能,要让他变成自己的一部分,就要让身体去适应他,接受他。没有一定的练习时间,没有一定的钻研,不可能真正掌握技能。到最后,每个技能大赛上的选手,都是下意识地去完成,就好像是自己的习惯一样。用现在时髦的词汇就是刻意练习出来的,没有吃苦精神不可能达到效果。另外,技能大赛的奖项对于行业来说也是承认的,这就给未来的就业增加了砝码。
其次,懂得表现自己。会展现自己也是一种能力。虽然在学校里,老师会尽量去做得公平,但是最终也不过是保持一个平衡而已。要想得到机会,也就靠自己去争取。中专里,光会考试考高分是不行的,落得个高分低能,也是无用的。常年与企业链接,所以中专的老师思路上是与普教里的老师不同,更看重学生的综合能力。不怕出丑,敢于挑战,有创新思维,行动力强,责任心重……这些都是可以表现自己的点。但凡从中专里脱颖而出的,往往都具备以上优点,有的学生或许根本语数外的成绩很不好,但是并不妨碍他能够从其他地方突围。
最后,不限制自己。所谓不限制自己,就是不将自己锁在一个固定的世界里。时刻与周围的人交流,时刻关注当下就业的形式,时刻懂得与老师互动。如此,才能在看到机会的时候,真正把握住机会。
2、改变对资源的认识,拓宽视野
一般学生总认为学校、老师是两座大山,面对大山只要安静地学习,完成任务就可以了。但是,一旦到了中专,麻烦一定要转变思路。学校、老师,不再是大山,而是你可以利用的资源。甚至,你的同学也是你可利用的资源。在学校学习知识不假,但更重要的是看到学校能学到哪些知识。有许多学生说自己不爱学,是因为专业不对。当年成绩太差,所以被分配到了不喜欢的专业,所以不想学了。但是,学校里还是有他想学的知识,那么怎么办呢?
主动去找自己的要学的知识。
想学唱歌,学校里的音乐老师,摆在那里,他的专业至少能让你少走很多弯路。那么,接下来的步骤就是如何让老师来帮助你提高唱歌的技能。参加社团,课后细细询问……至于是什么方法,就看学生想出什么招来。即使,没有找到可以帮助自己提高技能的老师,或者音乐老师正好擅长的不是教唱歌,那么他至少有这个外部资源在,请他做参谋,指一条明路。如此这般的使用学校这个资源,你想学什么就会有相应的路出来,还愁进错了专业吗?
将学校看做是一个资源库,一个信息库,那么你的视野就不会就停留在表面的专业上。
3、不断夯实社交能力
高中三年,苦于读书。中专三年,忙练技能。
苦于读书的,精力都在书本。可技能,则要与人相处。既然,书拼不过,那么差异化竞争,拼其他能力。怎样与人相处是个大学问,与学生相处、与老师相处、与小团体相处、与企业相处,无一不是可以锻炼的地方。加上,中专的老师也侧重这块的教育,自然要加倍花费时间去提高。
进了中专,不是就低人家高中的一头,只不过是说明你曾经没有很好地去努力。事实如此,接受他然后改变他。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锻炼自己的各项能力,一样走上社会后有一番作为。
7459-树下花枝-谢老师的纸花手工工作坊
橙子学院-码字岛-第14篇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