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速度真慢,速来速回的美梦泡汤了。“慢”有各方面原因,技术协议的不明确、施工队的消极配合、业主方的推进力度不够,但今天我想从人的角度来分析下。
上周更换少量管道,施工队派来6个管工,这阵势看来一天多就能干完。开始也比较顺利,只是第二天上午在10点半的时候工人们开始玩起了手机,他们12点下班。我对领头说还剩三个金属软管,现在可以安装,他说下午吧我们快下班了。我知道装这些东西用不了一个小时,但也没去反驳。等到下午,他们用了近一个小时时间装完那点东西,剩下的时间又是在玩儿手机和聊天中结束的。
这周做支架基础,30多个小基础施工队派来两个人,多亏他们不像管工那么老油条,兢兢业业持续干活儿,人少但推进的不慢。只是这两个人也有其它问题,只知道低头干活儿,惯性太强,技术员大概说下原则他们就从头到尾这么干。这样做的不好之处,就是一旦稍有不同之处的地方就会因惯性产生错误。比如基础上的预埋板,技术员说过一句200X200的就行,之后他们都按200X200,这样做多数对,但有例外,平台的四个支腿底板要比200X200大,一旦对接上,基础底板完全被覆盖住就起不到任何作用了,这两个人应该先测量下支腿底板再反推下基础预埋板尺寸。而一旦做错再返工更耗时间。
第一组施工人员耍小聪明,消极怠工,是一种典型的“假装工作”,像极了中学时候我们上自习,没老师监督就思绪乱飞。第二组虽说体力上没偷懒,但脑子偷懒同样是一种“假装工作”。
假装工作,是我这几天最深的体会,也是这次施工慢的主要原因之一。面对现象,下沉一层,就能找到原因。这让我不禁想到“内在驱动力”这个词,显然这两组工人面对“把活儿干好”这个目的,都缺乏内在驱动力。没有内在驱动力让第一组人努力工作,也没有内在驱动力让第二组人有思考力的去去工作。最近在看大物理学家费曼的相关作品《别逗了,费曼先生》,书中有两段段描写童年费曼修修理收音机的片段:
一、有次在妈妈的一个朋友那儿,费了一个下午,才找到一个不显眼的电阻烧坏了,期间她们说“喝点牛奶吧,要不吃点儿点心?”(意思是修不好没关系,不用一直在那鼓捣)。我最终把它修好了,因为我有韧劲儿,现在仍然有。一旦我遇到个难题,我是不会善罢甘休的。如果我妈妈的朋友说“别管它,太费劲了。”我反倒来了劲儿,因为我想搞定这该死的东西。
二、我开始来回踱步,想辙,我想到,发生这种情况,有可能是电子管发热的次序不对——就是说,放大器全热了,电子管准备好了要工作,可是电子管没有得到什么输入,或者说有某种逆着电路走的输入,或者说在开始的部分有毛病了,因此它才产生了这么大的噪声……接着我在心里说,好吧,把电子管拿出来,把机器里的次序来个大颠倒……因此我把电子管都改了,再把收音机打开,它安静得像只小绵羊——噪声没了。
童年的费曼能用一整个下午去解决一个问题,有能在解决问题时先深入思考再行动,他的内在驱动力就是持续解决问题的毅力以及强烈好奇心驱动下的思考力。这跟以上两组施工人员完全不一样。
谈完他们,也要反思下自己,我又没有在假装工作呢?当然有,而且更“丰富”。
1、上次安装管道时有几个支架未装,本来是可以当天装好,只是偷懒心理给自己一个理由,等基础弄好再一并把这点事弄好就行,于是就留下了这个小尾巴。类似的情况很多,就像填空题,当()的时候我们再把()这点事情弄完。意见事情不首尾,然后给个理由,是在假装这种顺序更合理。
2、安装基础时,经常跟施工人员说,把基础装在这一块就行,距离多点少点无所谓。其实这是不对的,当你给施工人员太多选择时,就增加了犯错的可能性,正确的做法是把尺寸定位准确,按数字施工。也就是说我经常用给工人自由度的,来掩盖自己没有好好测量尺寸、画图的内疚感,这不也是一种假装工作吗?
3、此次炉子的进出口阀门没有加,监理看出来后问我们原因,我们想过后觉得加上阀门将来两台炉子切换显然更好,但已经施工到此时不想再加了,于是想出一个不是实质问题的理由“增加阀门会加大阻力”给搪塞了过去。想理由去逃避更好的办法,这显然也是一种假装工作。
仔细想想,在工作中如果我们都能尽量放下这种假装,本身就是一种精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