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晨六点半左右,正在餐厅吃饭,突然听到救护车的声音,刺耳的笛声不由自主的让人靠近窗子张望,发现楼下一辆救护车正从东往西逆行,心里觉得纳闷,这个走法肯定是来我们学校,也没往深处想,第一场考试的时候,又来了一辆警车,一会又走了。直到中午在餐厅吃饭的时候,才知道朱景光老师去世了。
听到这个消息,心里有说不出的难受,虽然人到中年经历的生生死死太多太多。前几天在语文办公室里,老师们谈论起来,同事在一起的时间比家人都还多,想一想有的确实如此。
眨眼间来到这个学校25年了,我来的时候他就在这里。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他在我们学校教英语,后来去了中心小学,再后来考了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又回到我们学校,也曾带过一段时间地理,大多数是在教科室写与学校发展有关的理论材料。
朱老师对于教育理论方面确实有很深的研究,自己也多次在正式刊物发表文章,当然更多的是为学校文字性材料建设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对于我们学校的声誉和成就的取得功不可没,在幕后像无名英雄一样默默的付出,因此被委任教科室副主任一职,也足见他的能力。
在这漫长的四分之一个世纪,与朱老师真正的交集并不多,最集中的是我在教务处的一两年。
有时候会有一些体力活,如搬书、试卷 ,打扫卫生等等,朱老师总是一马当先,从不落后,大捆的书一次比别人两次还多,不怕脏不怕累,就如同老黄牛一样,不多言不多语。
记得有一次,我们一起去看望张全华老师,回来的时候,在车上说起来,村北边的信号灯就是他作为政协委员,提的建议,减少了伤亡事故,进言建策,尽职尽责,始终把民生放在第一位。
在他办公室也多次沟通交流,也一起多次吃过饭,朱老师非常朴实,没有半点客套,也了解了他的一些事情,如求学时的刻苦与生活的艰辛,他对于有些事情看的比较透彻,有满腔的教育情怀,特别是前沿的教育理论,非常符合教育的本质,当然知易行难。
朱老师非常支持爱心公益事业,参加的爱心组织,去年一年就捐款几千元,虽然工资不高。多次参加献血活动,无偿献血,利人利他。
![](https://img.haomeiwen.com/i4290817/b7dd9ba34503ced6.jpg)
同事之间的交往,君子之交淡如水,有一次有个老乡的孩子,因为中考美术报名失误,让朱老师给咨询了某个高中领导,因为不符合条件,没有成功,但是朱老师古道热肠,立即给信息咨询,让人很是感激。
朱老师突然不辞而别,有一件事让我很为难,再也没有当面回礼的机会了。前几年我儿子考了学,因为只是小范围吃了个饭,还招待的不周到,事后朱老师特意给我200元钱,表示祝贺。可是他女儿上学却没有告知我,当时心里感觉很过意不去,现在更无法当面回礼了。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朱老师就是那种心底善良的人,就像有些场合,如果不去,感觉就像欠人家的,似乎自己做了错事一样,心底善良的人都这样。
作为普通教师,都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都是平平凡凡的小事,为了糊口,为了生活,在为了生活的前提下,做一点自己乐意的事,也许会让生活变得更充实一些,给职业生涯留下点痕迹。
一片丹心向杏坛,笔耕不辍文斐然。丝未尽时人已没,同仁听后泪滂沱。
25年时间很长,25年时间很短,一眨眼就成了永恒的回忆。
2020年070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