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365《被讨厌的勇气》读书笔记
问题带来的思考
自卑感的由来!
哲人说:在咱们谈论的这种语境中第一个使用“自卑感”这个词的人是阿德勒。
在阿德勒所使用的德语中,劣等感的意思就是价值更少的“感觉”。
也就是说,劣等感是一个关于自我价值判断的词语。
价值判断?
是一种“自己没有价值或者只有一点儿价值”之类的感觉。
青年:啊……如果是那种感觉的话,我非常明白。我就是那样。
我几乎每天都自责地想:自己或许连活着的价值都没有。
哲人:的确,高大强壮的男性本身就会给人一种震慑感;而另一方面,矮小的我却能让对方放下警惕心理。
看来个子矮小无论是对周围人来说还是对自己来说,都有好处呢!这就是价值的转换。
现在的我已经不会再为自己的身高而烦恼了。
这里的关键点是,我155厘米的身高并不是“劣等性”。
事实上,问题不在于有所欠缺。
155厘米的身高只是一个低于平均数的客观测量数字而已。
乍看之下也许会被认为是劣等性。
但是,问题在于我如何看待这种身高以及赋予它什么样的价值。
我对自己身高的感觉终究还是在与他人的比较——也就是人际关系——中产生的一种主观上的“自卑感”。
如果没有可以比较的他人存在,我也就不会认为自己太矮也就是说,困扰我们的自卑感不是“客观性的事实”而是“主观性的解释”
正是如此。我从朋友“你有让人感觉轻松的能力”这句话中得到了启发,于是就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如果从“让人感觉轻松”或者“不让人感觉太有威慑力”之类的角度来看,自己的身高也还可以成为一种优点。
当然,这是一种主观性的解释。说得更确切一些,就是一种主观臆想。
主观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可以用自己的手去选择。
把自己的身高看成是优点还是缺点,这全凭你自己主观决定。
正因为如此,我才可以自由选择青年:就是您前面所说的重新选择生活方式吧?
哲人:是的。我们无法改变客观事实,但可以任意改变主观解释。并且,我们都活在主观世界中。这一点在刚开始时我就说过了。在德语中“自卑感”是一个关于自我价值判断的词语价值究竟是指什么呢?
例如,价格昂贵的钻石或者货币。我们会从中发现一些价值,并会说1克拉多少钱或者物价如何如何。
但是,如果换种角度来看,钻石之类的东西也只不过是石块而已。
也就是说,价值必须建立在社会意义之上。即使1美元纸币所承载的价值是一种常识(共通感觉),那它也不是客观意义上的价值。
如果从印刷成本考虑的话,它根本不等于1美元。
如果这个世界上只有我一个人存在,那我也许会把这1美元的纸币放入壁炉当燃料或者当卫生纸用。
同样的道理,我自然也就不会再为自己的身高而苦恼也就是说,价值问题最终也可以追溯到人际关系上,
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