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德拉克罗瓦曾说:“一个人一旦明白事理,首先就要做到诚实而有节制。”
自律=诚实+节制。
有小伙伴问了,为什么是诚实?为什么不是努力之类的词?因为事实证明对自己诚实有时候比努力更重要!比如说,今天你很努力的工作了,可是健身时间也到了,你对自己说再推迟一天好了,这样你的自律就丢掉一半了!
一、二八定律
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发现的“二八定律”,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因此叫“二八定律”。而当我们把那重要的20%以自律的形式完成下去,那次要的80%就可以制作为铺垫了!
经济学家说,百分之20%的人手里握着80%的财富,那这20%的人是不是自律的人呢?我们来看看万达集团董事长的时间安排
![](https://img.haomeiwen.com/i9379202/66e35bcc4e756839.jpg)
首富的一天尚且如此,4点起床这一点让多少人可望而不可及,他在采访中说:“健身这件小事,已经坚持两年了,一天之内一定要留一个小时,风雨无阻,即使出国也不落空”,听听人家对生活的自律,称“健身”为“这件小事”;62岁时谈成功:一是要勤奋,二是要有智慧,三是运气!一系列说明大部分人的成功,都是来自于对生活的高度自律,对时间的管理,对做事情精到的要求!若是掌握了这个方法,那跻身于那20%的行列就不在话下了!
二、源于生活
1、应试教育下的的孩子们,在面对父母的“逼迫”下,往往并没有很好的收获。
琦琦住在楼下,我常常看见他背着沉重的书包,很晚才回来,后面跟着的是妈妈急促的脚步和焦虑的催促:“赶紧回到屋里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吧!”孩子好想大声的说一声不,但是已经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事了!周末早晨也会被一阵催促吵醒,是楼下的妈妈催着年幼的孩子起床,匆匆洗漱后又背起沉重的书包边走边吃早餐。
孩子在父母的逼迫下也就行成了自律,这种看似拔苗助长的教育方法,在孩子还没有找到方向的时候其实已经帮他们形成了习惯,这种习惯在后期会推动着他们做事的时候坚持,有的人甚至会收益一生!有效的时间管理,合理的工作安排,给予自己最大的收获!
三、目标设置的合理化和面对诱惑
你做到自律了吗?如果没有,不妨从这两个方面去思考:
你的目标设置的合理吗?
你是否会屈服于眼前的诱惑?
经常会听到身边的人抱怨很累,问及原因大部分回答是每天上完班回去都很累,给自己报的兴趣班都来不及去上,一周两次的瑜伽课,一周一次的聚会,一周两次的学习,一算下来,其实这些并不少了。生活中潜在的诱惑是很多的,比如为了穿一件好看的衣服一定要去减肥,比如为了攀比而去达到某个层级。人往往会觉得自己有很大的能力,可以一个人去做很多事情,总是被身边看上去美好的东西诱惑着,但是没有考虑到自己没有三头六臂,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除了工作之余,还有来做其他的事的力气已经所剩无几,再去为了达到这些目的得不到休息,这个时候就要好好思考目标定的是否合理,如果减少任务的分配,自律的去做一件事情是否就可以做的更加完美。
四、意外的游戏
自律的对应词,如果用在生活中那就是随性。很多人会觉得随性的状态不就是人们追求的吗?NO,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优秀的人都在努力,他们都会有一套自己的自律管理方式!
自律的人会坚持;随性的人会放弃。
自律的人成功;随性的人不成功。
自律的人正面思考;随性的人负面思考。
自律的人做事业;随性的人做事情。
自律的人投资自己;随性的人投资物质。
自律的人有目标;随性的人爱瞎想。
自律的人状态很好;随性的人态度不好。
自律的人在放眼长远;随性的人只顾眼前。
自律的人把握机会;随性的人错失机会。
自律的人敢于面对困难;随性的人逃避现实。
自律的人按成功经验行事;随性的人按自己的意愿行事。
自律的人明天的事情今天做;随性的人今天的事情明天做。
自律的人永远赞美、鼓励;随性的总是漫骂、批评。
自律的人我要怎么做才有钱;随性的人我要有钱我就怎么做。
总结:王小波曾说:人一切的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若是能够自律自己的生活方式,当然就可以扔掉这些痛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