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江湖》里面体现武功最高峰的一段打斗,莫过于在黑木崖上东方不败的卧室里面,令狐冲、任我行、向问天、盈盈、上官以及童百熊六个人与东方不败的厮杀。
童百熊来不及做出躲避动作就死在了东方不败手下,而另外五个人,虽然后来终于采取不那么光彩的手段杀了东方不败,但也是人人带伤,如果不是盈盈利用了东方不败关心则乱的心理,恐怕也都要死在东方手里。
要知道,在当时任我行令狐冲的武功,已经是横行天下少有敌手的水平了。通过这段打斗的描写,烘托出东方不败武功之高,已经到了无法形容的地步。
东方不败武功是怎么来的?就是那一部《葵花宝典》。为了说清楚我想表达的想法,先得把《葵花宝典》的来历,稍微回顾一下。
华山派的两位仁兄,借着看望朋友的名义,到莆田南少林做客,乘人不备偷偷阅读《葵花宝典》,由于时间紧迫(怕被主人发现),两个人各看一部分,短时间内凭着记忆力死记硬背。回到华山以后,两个人本来想着分别写出来所记住的一半,就可以凑成完整的一套武功秘籍。可是两个人张嘴一说,发现互相完全对不上号,仿佛俩人看的根本不是一套武功的不同部分,而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武功。
莆田掌门担心他俩胡乱练习(主要是怕他俩自宫吧),派遣自己的得意弟子渡元禅师去说明情况,让他俩千万不要练习。可是渡元同志并没有看过原文,也没听师傅讲解过,只好囫囵其词,但是仗着自己悟性过人,假借解说,反而由此窥得了《葵花宝典》的武功精要。后来他还俗以后化名林远图,凭借对《葵花宝典》的正确理解,打败天下无敌手,终成一代宗师。
渡元禅师,之所以能够掌握武功精要,最重要的方法论就是,能够把华山派两位仁兄讲的内容,融会贯通在一起。可是华山派的岳肃蔡子峰两位,却还是泥古不化,总觉得自己记忆的才是正确的,缺少了信任对方、包容对方并互为协助的基本能力,形成了气宗、剑宗的分歧,以至于最后两派互不相容,互相残杀,导致在五岳剑派里面,华山派最为势单力孤的局面。
其实,面对不同意见,能够认识到对方的合理成分,并且能够把对方的有益部分融汇到自己已知的知识之中,是衡量一个人能不能快速进步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虽然《笑傲江湖》里面提到的那些个武功本身,确属荒诞不经的小说家语,可是小说里面隐藏的做事的方法论,是正确的。也对我们看小说的人,能够形成借鉴作用。
不过,写到这里我又产生了一个“小人”才有的想法(当然也许因为我大概就是一个小人的原因才会有这样的想法吧):华山派的两位仁兄不肯承认对方的记忆,是不是有些故意的成分?甚至是全部的本意?反正自己学会了一部分,那就应该成为华山派的王,两个人都这样想,于是最终武功决胜负,终于气宗占了上风。
要知道,看岳不群的行径,把他师傅也看成小人,不算冤枉他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