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出了趟门,回家做完午饭吃完后,已经两点多钟了。
睡了一阵后,看了亦舒的《我的前半生》。尽管已看过电视剧,但看书的感觉还是不同,虽然电视剧有视觉体验,能更引人入胜,但看书能完整、清晰地看到主人公的心里变化描写,这是电视剧比不上的地方。
亦舒的小说年轻时看过几本,内容都忘了,只记得都是写的职场丽人,穿着都是非常有个性的,不是喜欢穿纯白的服饰就是纯黑的,性格也都是人间清醒,在爱情中不会迷失自己。
那时候,看过几本亦舒的小说就没看了,因为她小说里的女人公的那份清醒显得有些清冷,而爱情不应是轰轰烈烈、有情饮水饱吗?
之所以有“爱情是一切”的认知,是因为受琼瑶小说的影响。
记得十三、四岁,正是情窦初开的时候,无意中从某位女同学手中得到一本书,是琼瑶的小说《彩霞满天》,看了后,如痴如醉,如同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般,对书里描写的爱情充满了无尽的向往,原来,爱情是种超凡脱俗、有它就有一切的东西。
那次后,班里的女同学都疯狂地迷上了琼瑶,大家到处搜集她的小说,然后互相传阅。在那个资讯不发达的年代,琼瑶小说不在新华书店出售,需要有特别的路子才能搞得到。每次得到她的一本小说,我们女同学都能雀跃半天,通过抽签来决定阅读顺序。轮到谁时,宁愿上课不听课,也要开小差看小说。
最难忘的是读初三时,县城开始有了录像场,放的都是港台的功夫片、言情片。录像场只要放琼瑶的言情片,我跟要好的同学基本上都会想方设法地去看。
中考的第一天,上午考完后,跟要好的一位女同学去街上买吃的。路过录像场时,发现午间场是琼瑶的《一颗红豆》,于是,便不管不顾地跟同学一起进场看,心想赶在考试前到校参加考试就行了。
结果,俩人都看如迷了,等看完后,才想起考试已开始。于是,俩人撒腿就往学校方向拼命跑。等气喘吁吁赶到考场,已经开考24分钟,差点进不了考场(半小时后不准再进考场)。
经此惊吓后,考试肯定发挥不好,再加上考试时间耽误了那么一段时间,考试结束铃声响起时,我的作文才写了一大半。结果,那年我以十分之差没考上高中,后来补习了一年才考上高中。
在学习上,我虽从没刻苦过,但一直都是中规中矩的学生。但因为迷上琼瑶,我成了一位无畏规矩、充满叛逆的学生。
琼瑶小说里的爱情观对我影响至深。我一直认为有了爱情就有了一切,它是战胜一切困苦的利器,女人有了它就有了对抗外面风雨的屏障,女人应该得到男人各方面的照顾。
这种观念让我在进入结婚生活后,理所当然地认为老公该包容我的一切,遇到问题从不反思自己,不知该如何维系夫妻间的感情,以致于俩人一直争吵不断,彼此都身心疲惫。
好在经过多年的不断磨合,现在终于进入“少年夫妻老来伴”的温馨时光。
那时被琼瑶的爱情观洗脑,自然对亦舒小说里的爱情观不感冒了,那么清醒、独立,应该不是全身心得爱一个人吧,哪是身在爱情中的女子该有的模样啊。
今天,再读亦舒的小说,体验竟然完全不同,不再觉得她笔下的女主人公孤冷,而是欣赏、赞同。
再爱一个人,都不能完全依附于他,都要有一份清醒,都要有一份独立的人格,这才会不管处于什么境遇都有底气不慌不忙的应对。爱一个人,首先要爱自己,只有爱自己,这样的爱才会长久。
我在假设一个问题:如果年少时先接触的是亦舒的小说,接受的是亦舒的爱情观,那么人生路是不是就好走的多?
但人生没有如果,逝去之事不可追,不管什么时候,一个人都应该自强自立,不幻想能依靠任何人,自己才是自己最大的底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