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耳闻《辛德勒名单》,却一直未睹真容。昨日熬夜观看了这不享誉世界的影片。
辛德勒,从一个唯利是图的商人转变成了一个在乎生命的慈善家,这其中到底经历了什么呢?
应该是一个人内心的变化,通过眼睛真实感受后而触动内心的变化。
直白的真相往往更能直击人心。

影片开头,黑白的色调却演绎着奢靡繁华的酒会。那里,人们盛装出席;那里,歌舞升平;那里,物欲横流。奥斯卡•辛德勒就这样登场了。他通过手中的钞票,敲响了军界的大门,靠自己的巧嘴和那些法西斯军官打成一片。哦!不对,更主要的是他手中的钞票。
辛德勒在跟妻子说自己现在能够有数万身价,靠的是——战争。
那时的他得春风得意。
他通过“战争”,找到了斯特恩(前陶瓷厂会计),让他来帮他开办陶瓷厂。当然,也需要他去联络一些犹太人来出资。他作为投资人,他们能获得的就是一些陶瓷用具。(那时的犹太人,有钱是没有用的,只能以物易物。)于是,有钱的犹太人没有选择的出资,斯特恩成了他的左膀右臂。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他选择雇佣不要钱的犹太人。而斯特恩借着身份开始伪造证件和身份,帮助一些是教师、诗人等的犹太人免于被清理。而得到契机(战争)的辛德勒更是走上了人生巅峰。他雇佣着十几名美女秘书,他穿梭在大小宴席,他享受着优越的物质……总之他应该忘记了曾经的自己。
可是二战时期波兰有犹太人的地方,绝对没有什么幸福可言。
死亡,杀戮,在这里不需要什么理由。只要德国人想,就必须可以。
这里的杀戮,是不分年龄的,也是没有年龄的。
请舍弃我们的天真——至少在那个时候。
马背上肆意昂扬的辛德勒,俯视着这座城市。一群群犹太人在驱赶中——丧生。整个街道都充斥着枪声和尖叫声,还有脑浆不断地崩出。辛德勒死命盯着这一切,他就这样注视着,一动不动……
辛德勒不断地给斯特恩东西,斯特恩以物易人,使得一个一个犹太人能够来到他的工厂。至少在这里,没有动不动的打骂,没有动不动的丧命。
……
时间经过,犹太人还在作为牲畜,德国人还在肆意而为,辛德勒还在不断社交、挣钱。
那天,行走在路上的德国人,惊奇地发现开始飘“雪”了。直到辛德勒抹去汽车上的“雪片”,镜头指向浓浓的黑烟,我才知道:这是焚尸烟囱里飘出来的。
接着镜头一转:一个一个犹太人的尸体,被犹太人一个一个的挖出来,一个一个的送往焚尸堆,一个一个的化成灰烬,随风洒向整个城市。

辛德勒开始跟斯特恩告别。一直拒绝与辛德勒喝酒的斯特恩,主动跟辛德勒喝起酒来。他知道,他们没有什么“再见”这样的说法。第二天,辛德勒就准备带上所有的钱回到自己的故乡。
一捆一捆的钱,被整整齐齐的码在一个个皮箱里。辛德勒要走了。
而那些犹太人将要被送往奥斯维辛集中营。
辛德勒喊来斯特恩,告诉他他要整理一个名单,然后和当地的纳粹要人,回家办厂。二百多人、三百多人、五百多人、八百多人……
斯特恩不解地问:“他们怎么会这么轻而易举的就让你带这些人走呢?”辛德勒没有说话。斯泰恩猜到了——钱。
一千一百个人(包括所有的儿童),都在辛德勒的名单上。
德国投降了,辛德勒成了通缉犯。他决定逃亡。
一千一百个幸存的犹太人(当时波兰活着的犹太人只剩下四千多个。)送给了辛德勒一枚金戒指,上面刻着:救人一命,即救了整个世界。
辛德勒哭了,他不断地后悔着,自己当初如果能省着点,或者把东西卖了,可以拯救更多的人……

战争的残酷,辛德勒想利用它挣钱;面对死亡的不忍,他默许了斯特恩的行为;面对富有和怜悯之心的抉择,他救赎了那些人。那是不是也在救赎自己呢?
我相信,辛德勒最后说的那番话,绝对是发自内心的。他开始只是想保护这些犹太人,只是因为不忍。可是当那枚戒指攥在手里的时候,他体会到了生命的厚重,比他想的远远要重。他开始懊悔,自己为什么没有多久几个,开始痛恨自己以前的奢靡。
救人一命,即救了整个世界。
无论是对于辛德勒还是那个被救的人,都是整个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