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XIU小品文
在中国人的眼里,家是一个广义的概念,狭义地说专指住人的房子。皇帝的家称为宫殿,僧人的家叫庙宇,信徒的家称为教堂,犯人的家叫监狱,死人的家称作陵墓。秦陵是秦始皇去世后才进去住的,而建造它的工匠们在活着的时候就住在了里面。等始皇进去后,大门随即封闭。于是,那些匠人们就永远地陪在了这位称雄霸世、说一不二的君王身边,再也无法出门。
扛着走的房子称为轿子,带轮子的房子称为马车,浮在水上的房子叫船。唐代大诗人杜甫一生命运多桀,四处流浪,没有一个安身之所。后来,他买了一条小船在江上度日2年,59岁病逝在湘江上。那条小船就是他的家和全部家当。
由此可见,不管房子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还是可以到处移动;也不管里面住了什么身价的人,称谓又有何不同,有一点是改变不了的,家是根,是我们安身立命的地方。宫殿、庙宇(教堂)、监狱、陵墓、轿子、马车、船,它们都和家有亲戚关系。这就是由“家”引出的话题。
最近,看了赵广超先生的《不只中国木建筑》,收获非常大。他用形象贴切的语言,把古代建筑的专业知识讲得引人入胜,读来并不枯燥,而是像散文一样充满了文化底蕴和诗情画意。以前,我们可能知道“亭、台、楼、阁、坊”,却不知道“榭、廊、庑、牑、阙”到底指的是什么。看过这本书后,就再也不会为这些问题而苦恼了。我觉得,《不只中国木建筑》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古建筑普及读物。
下面,让我们以建筑间的亲戚关系为纽带,一起看看那些藏在建筑里的秘密、学问与故事。
(一)亭和它的亲戚们
亭,是没有屋身的房子,供人休息处。它原本是指地方的行政机构,《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大率十里一亭,亭有亭长。”十亭为一乡,意思是说,在古代大概每十里就要设一个亭,由亭长来管辖,每十亭的范围(方圆百里)就可以划为一个乡了。汉高祖刘邦曾为“泗水亭长”,即泗水一带的地方官。他起兵灭秦,又战败项羽,开创了两汉长达405年的帝王基业。这就是一个小小亭长的功勋。
榭,是指临水的亭。这样的亭子要向水面挑出,形成凌空纤巧之态,故有“水榭”之称。
阁,是临高而建的亭子,供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也特指女子的卧房。《木兰辞》里有“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之句,指的就是木兰的住处。古代把出嫁的女子称为“出阁”,相反未出阁就是未出嫁。
有窗的亭子,叫亭轩。设在边境的亭子,即为驿站,有军事防卫的功能。昔日,周幽王为博褒姒女一笑,数次点燃有军事求助信号的烽火台,引褒姒为乐,却戏弄了诸侯。后来犬戎攻周,周人点烽火呼救,众诸侯不信,周亡。“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说明,“边境之亭”很重要,切不可当儿戏。
斋(轩),指有屋身的亭子,其实它就是一间房子,但不住人,专门用来读书品茶,故雅称为斋或者轩。轩,本来是指有窗槛的小室或长廊,后来也成书房的雅号。不同之处是,斋含有静心、自省、思过的成份。
廊,把亭子拉长就成了廊,供人遮风避雨。房檐下的廊,称檐廊。院墙边的廊,叫回廊。园林里的廊大多迂回曲折,故称为游廊。
把廊架在河上,就成了可遮风避雨的桥,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给了它一个很赞的名字-风雨桥。
苗寨美人靠把廊架在楼上,并配以随形而设的坐椅,便成了“美人靠”。“朱栏倚遍黄昏后”,那些美人靠,曾印下多少蹙眉凝眸、引颈顾盼的寂寞身影,又纠缠了多少肠断天涯和美丽的相思?
房,就是四周加了墙壁的亭子。楼,可以视为把房子纵向叠加而成。楼和阁常混用,泛指楼房。阁,可以视为把亭子纵向叠加而成,故阁就成了架空的楼。我们常说的“空中楼阁”,是指悬在半空之中的楼台,代指虚幻又脱离实际的计划,这样的空想要不的。
由此可见,以亭为基础,延伸出了榭、阁、驿站、斋(轩)、廊、楼、阁等建筑,它们都是亲戚关系。亭是它们的先辈,亭是不完整的房子,故房才是它们共同的始祖。
登上亭台楼阁,就容易引人思考,感慨多多。《岳阳楼记》《滕王阁序》《醉翁亭记》等名篇佳赋,就是历代文人思古抒怀、言情表志的最高范例。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登高远眺,排遣的是一腔愁绪;“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宋后主李煜凭栏远眺,抒发的是一个亡国之君的哀怨。
亭也是离别的地方。“依依惜别十里亭”,这里指的不是亭子长达十里,说的是把亲友送到十里外的亭边,就该相互分手了。
长亭别离总是令人伤心的。最感人的场面莫过于李叔同的《送别》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1880 -1942)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和戏剧活动家,后剃度为僧,被人尊为弘一法师。这首歌是他35岁时创作,语言生动、意蕴悠长,痛人肺腑,堪称把音乐与文学完美结合的不二经典。这就是亭给我们带来的特殊情感。
(二)家国天下
四进四合院,四世同堂,是古代庭院的典型形式。院墙以廊庑围合,组成一个“回”字型。前面我们说过,廊是指有顶而没有墙壁的房子,那么庑指的是什么呢?它是指建有房间的回廊,或者说是由房间围成的回廊。
庭,是指院子里没有房屋的中央部分,即上图中“二进(前庭)、三进(后庭)”的两处空地。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光有住房没有庭院,是不能称其为家的。庭院就是天人合一、家与大自然融合的地方。在庭院里,可植树育花、抚幼伺老,可晒晒太阳,听听风声雨声鸟叫声;也可以看星星、赏月亮,望着夜空畅想一番。庭可大可小,大到皇宫前的广场,小到方圆1米只堪透气时,即成为天井。天井同样有“天人合一”的理念在发挥作用。
前庭,是院子的核心区域,家人可以在庭院里共享自然。如果用它来朝见时,就成为朝廷(庭);用来祭祀时,叫作陈,取排列摆设之义。
宫殿,可理解为扩大的一般庭院,是最庄严、气派、豪华的庭院。从空间上说,宫殿再扩大,就成了城邑。城邑的回廊更大,所以说城就是最大的墙,长城就是最长的墙。从这个意义上说,孟姜女哭倒了万里长城,不就意味着哭倒了中国最长的一片墙吗?
筑城以卫君,建郭以守民。在古代,一个城市的面貌是这样的:城在内,为帝王所在区域;郭在外,为百姓所在区域,市是设在井边的货物交易摊,这就是“市井”的由来。内城为城,外城为郭,如果有敌军进犯,郭为城提供了一层外在保护,故城的出现与设计原理,出发点源于防卫的功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想想,古代的城市有多么的美,把友人送至城外才告别,此情此景又是多么的令人伤感!
我们常说,一个人要有大局意识,那么“大局”指的是什么呢?它是指由最外围的墙壁围出来的房屋群落。如果不识大局,说明眼界不够宽,因而格局就大不起来,那样只能守在自己的小庭小院里,独门独户过日子,无法了解外面的大千世界,反而成了井底之蛙。
国,是由更多的城邑、千百万个小家组成的大家庭。普天之下莫为王土,所以说,家就是国,国就是家,国是最大的家。家国同构,只要是一家人,都在墙内,国家的墙就是边境线。由此,形成了中华民族固有的“家国天下”的理念。
孔子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简称为“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号召每个家庭成员都要以天下为己任。
杜甫说:“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他哀叹的不是自己的小家,而是一个在混战中受毁的大家园。
范仲淹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忧思的同样是整个国家。
陆游说:“王师必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他企盼的是一个受损的家园何时能复圆。
顾炎武说:“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他表的是一种保家为国的誓言,
这都是“家国情怀”的体现。建筑的背后反映的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理念与价值观。
(三)上有高堂,下有妻房
堂,是庭院里最重要的房子,却不住人。对普通人家而言,它可以是祭祖的祠堂,也可是欢聚一堂的场所。对庙宇而言,堂就是最宏伟的正殿(大雄宝殿)。对皇帝与地方府衙而言,就是朝堂。百姓有冤的时候,可以击鼓申堂。申的是什么?申的是冤枉。
在标准的四合院里,客人前来拜访时,要先在大门口的罘罳(fú sī)前等候,由门童去通报主人。不论来客是何等身价,均要守礼,于是罘罳便有了“宁”之意。若有人想从大门外窥探院子里情形,是看不到的,因为门内还有一道屏(萧墙)在阻挡着视线。这样的设计,是中国人“求隐不求显、讲究低调”理念在建筑上的体现。
“萧墙”最早是指鲁君所用的屏风,人臣至此便会肃然起敬。把屏风移到庭院里,就成了“萧墙”。成语“祸起萧墙”,提醒我们要注意管好家人、内部、身边的亲信,以免坏了大事。
绕过屏(萧墙),就来到了前庭,面对堂的庭路叫堂涂(陈)。主人从中间的台阶而下,“请,请,好久不见,甚是想念,快请进。”这样,堂也便成为会客的场所。
穿堂入室,入的是什么室呢?寝室也。寝室乃主人一家的住所,是比较私密的区域。按长幼、辈分、名分来区别,就有了东家、高堂、正房、偏房、东庑、西庑、闺阁、后院、厨房之分,它们均代表着不同的地位和身份。不同身份的人,所住的房间也是有次序的。这样,全社会要普遍尊崇的礼数,就得到了落实。住在什么地方,是一个人身份的标志。如果我们从这样的角度去重新欣赏《红楼梦》,便会对故事和人物理解的更加全面透彻。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知。”那些处在深宅大院的小姐们常常有闺阁之思,因为她们是不能随便外出的。一旦越出常规,有了出格的举动,就会让人耻笑。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是感叹王谢的荣耀早已荡然无存。真是世事难料,富贵荣华如云烟,竟然那么轻飘飘地就去了!
《红楼梦》第七回:“周瑞家的这才往贾母这边来,过了穿堂,顶头忽见他的女孩儿打扮着才从他婆家来。”堂是用来穿的,穿过堂后,就是周瑞女儿公婆家的住处。第三回又说:“刚至穿堂门前,只见袭人倚门而立。”袭人倚在哪里?分明是倚在堂下。
室,为院子里最后的一排房子,是主人与家眷的寝区。寝室的四角各有称谓。西南隅为奥(泛指深处隐蔽的地方),西北隅为屋漏(设有天窗,让日光漏进来),东北隅为宧(yí,阳气始起,养也),东南隅为窔(yào,幽深之义)。这些复杂的名称可能让人无法认识,但知道了它们的区位和含义,我们再阅读古诗古文时,就会有一个深入的理解,不会摸不着头脑了。
(四)门和它的亲戚们
门是花样繁多、可大可小、意韵十足的建筑。阊阖,是最高级的门,原指传说中的西边的天门,后泛指宫门或京都的城门,又借指京城、宫殿、朝廷等。闱,指宫室两侧的小门。闺,宫中比闱小的门,内门也。阁,比闺小的门。闾,里门。闳(闬),巷门。阖,门扉也。
说一下为什么皇帝称为“陛下”吧。陛是一个登高的台阶,在宫殿东西台阶中间设立的专供皇帝使用的地方。皇帝面见朝臣时,是要从陛而降的,故称“陛下”。因为他高高在上,天下唯一,不可随便亲近,故又自称为“孤家、寡人。”如果我们这些没有特殊身份和至上权力的普通人也成了“孤家、寡人”,就不太妙了!看电视剧,常听到皇后或太后自称为“哀家”,是因为她们常常在宫斗中受气才这样叫吗?非也。只有在丈夫去世以后,皇后或太后才能以“哀家”自称,表明自己虽有名份,却已成了无夫之妻,是多么可怜,哀呀!
门,非凡而有意思,可延伸出许多的含义。可以有正门、侧门、便门,也可以有后门、偏门、旁门。上有高堂,下有妻房。我们都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走正门、大道,不要老是想什么歪门邪道、旁门左道、后门便门。这就是门对人们的告诫。
关,是保家卫国的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说的就是关门的重要性。“劝尽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阳关就是设在边境的一道门。在战火峰烟的时代,关也是让人产生离愁别恨的地方。我们常说的要想办法渡过“这一关”,可见关有多重要。过了这一关,就好办了,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轻松许多。
窗,是缩小的门。两扇为窗门,单扇为窗户。镶在窗上的间隔,叫作隔扇。“竹影横窗知月上,花香入户觉春来。”窗把户外的美引入了家里。这就是窗的妙处。
牖(yǒu),也是一种缩小的门,开在墙上曰牖,开在屋上曰窗。因此说,有的牖就是窗,有的牖并非是窗。
轩,是指设在庑廊的栏杆,打开就是一个一个的窗,合上便是一堵墙。开轩意思是开窗。轩也是常常让人生出情感的寄托物。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窗外是一种乡村秋收之美;“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窗外是另一种田园隐世之美。“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却是苏东坡在妻子去世10周年写下的悼念诗。死别十年,夜梦亡妻,除了凄楚哀惋,年年肠断,轩窗下的那个曾经知疼知热的人啊,如今你又在哪里?
屏风,是可以移动的墙。移到庭院里,就成了萧墙。移到院门外,就成了罘罳(fú sī)。一般来说,由屏风围出的墙会给人以一种安全又温暖的感觉,同时又是一种朦胧、含蓄美的象征。卓文君就是在屏风后听了司马相如的琴曲,被一首《凤求凰》深深打动,后毅然与他相恋私奔,一对才子佳人结为伉俪。这段千古佳话至今仍让人津津乐道。“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我想这样的爱情,也许源于司马琴声的魅力,恐怕也离不开屏风给恋人们带来的美妙朦胧感觉吧。
独立的墙、不连接什么建筑,也是可以单独存在的。比如九龙壁、萧墙、罘罳(fú sī),它们都是亲戚,都是用来分割空间的墙。这样的墙是不开门,也不开窗的。
(五)华表与门的亲戚关系
华表,是设在皇城四角的望柱,柱上饰有龙纹凤理,可彰显皇家的地位和奢华高贵,雕设纹理亦有防风雨侵蚀的作用。
华表
柱顶有望兽(祥兽),名曰朝天吼。向宫殿张望的华表(设在宫殿后面的一对),叫望君出,意思是说皇帝不要老是呆在宫中,应该多出去访访察察民情。向宫殿外张望的华表(设在宫殿门前的一对),叫望君归,意思是说皇帝出去游山玩水,应该早点回来了,不要忘了朝政大事。华表源于帝王接纳劝谏的诽谤柱,似路标一样,有警示与监督皇帝的作用。
两根华表并列,架上一个横额,就成了牌坊。牌坊是只有门的建筑,此外没有别的。这就是华表和门的亲戚关系。
牌坊是妙的,相当于一道没有围墙的奇异的大门,具有示意、指向功能。进了这个独立的门,可以是一个乡村、一个城镇、一片庙宇、一座陵墓、一个风景区、一个广场、一个小区;也可以是妇女的贞洁碑、状元的扬名碑、一段忠义事迹的贤德碑、一个荣耀与英雄的象征、一个感人心动和让人效行的故事。
棠樾牌坊群棠樾牌坊群,位于安徽省歙县,七连座,可谓是世界上最长的一连串“牌坊门”。不仅体现了徽文化“忠、孝、节、义”的伦理道德,亦是徽商纵横商界三百余年的重要见证。
阙,也可看成一道门,相当于一道中间缺乏屋檐的门。皇宫前的阙,叫宫阙;城邑前的阙,叫城阙。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诗句出自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为瞭望楼,此处指代唐都长安城;津,是渡口,“五津”泛指杜少府即将要去蜀州。两位命运相仿的友人挥手告别时,场面悲凉凄怆,一边是熟悉的三秦大地,另一边是陌生的、前路苍茫的五津之地。面对此情此景,谁不伤感?这就是阙给人带来的气势。
“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苏东坡被贬山东密州时,八月中秋之夜,无法与亲人团聚,孤身大醉,于是仰天发出这样的质问与感叹。由此看来,天宫前也是有一个阙的。登上天阙,是不是就可以瞭望到人世间的一切欢喜与忧愁呢?
(六)屋顶上的亲戚们
一般来说,殿堂、庙宇的屋顶上有9位仙人走兽。他们分别是龙、凤、狮、海马、天马、狎鱼(鳖)、狻猊(suān ní,披头)、獬豸(xiè zhì)、斗牛。在故宫太和殿上,还加了最前面的仙人(行什)领队,因此太和殿以10位仙人齐聚的阵容,成为屋顶上亲戚们最多、最有背景、最有本领和实力的建筑装饰。
从建筑技艺上说,这10位仙人所在的屋脊是一排相互紧扣的瓦筒,坡面的接缝处牢牢钉着。为了掩藏这些钉帽,才变成仙人走兽的装饰,同时取其“稳稳地坐在最脆弱之处,防止垂脊脱开”的寓意。
走兽里的龙,是龙王的第一个儿子,名叫“嘲风”,喜冒险,爱站在高处,故被置于上。其它瑞兽也是性情各异,本领高强,且带了不同的技艺来到屋顶的。它们整天整月整年,顶着烈日,熬着风雨,历着沧桑,不惧暑寒冰雪,真是苦了他们。成语“五脊六兽”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无所事事、心烦意乱的情形,这大抵是取这几位仙人蹲在屋顶,上上不来,下下不去,终日无事可做,感到很难受之意吧!
鸱吻
此外,还有鸱吻(chī wěn)咬着屋脊接缝的顶点,也是有寓意的。
鸱吻的性情和本领很特别:第一、好望。好张望令他成了屋顶上的一兽。第二、好吞。好吞又令他张口咬住屋脊的顶点。因为人们害怕垂脊散脱,故需要这位鸱吻先生长年咬紧不放。第三、能喷水。传说鸱吻是无角的龙,是龙的九子之一,尾巴一翘便能喷水,正好用于保护易燃的木材,故设鸱吻于屋脊之上,取“水能克火”之意。
鸱吻太太是房梁上雕的另一只望兽。她就伴在鸱吻先生身边,是一位坚守岗位的檐下仙。鸱吻先生不幸被钉在了屋顶上,他的太太就在屋檐下默默等待守候。每到风雨之夜,见屋里的人们入睡后,鸱吻太太会偷偷爬上屋顶,为丈夫擦去身上的雨水汗水,鼓励他好好工作,坚守岗位,不要胡思乱想。这就是鸱吻先生的娇妻爱妻贤妻。“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头”,这俗语难道也是来自于鸱吻太太的故事?
如果您出门旅游,再次看到屋顶上的仙人走兽,不妨仔细打量观察一下。记得一定要找找鸱吻先生和他的太太在哪里,看看他们的恩爱故事是不是这样?建筑之间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某种亲戚关系,如果这样的说法成立,那么我觉得这些亲戚间的关系再好,也比不过鸱吻先生和鸱吻太太那么亲密,不是吗?
广州陈家祠,屋脊上的仙人走兽纷繁复杂,堪称“最热闹的屋顶展览会”。喜欢建筑的人,到了那里一定是惊喜不绝的。
好啦!介绍了这么多的内容。如果您感兴趣,不妨买一本《不只中国木建筑》看看。
故宫是最能体现中国建筑艺术的杰作,也是目前世界上最伟大的木构建筑宫殿群。故宫用了14年完工,而英国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用了45年才建成,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用了120年,雅典奥林匹克宙斯神殿耗时306年。为什么差距这么大?因为中国的木建筑,其构件是可以同步制作,妙巧组合的,其中有一个坏了,可以重新换个新的。尤其是斗拱技术、榫卯(sǔn mǎo)结构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不用钉、不用螺丝、不用钢筋牢固,照样数千年不倒,堪称奇绝。
“墙倒屋不塌”,其实中国建筑最大的秘密在于,支撑起屋子的根本不是墙壁,而是由柱网梁枋所组成的框架。西方为砖石建筑,它们多会在地震中倒塌,而中国的木建筑像有弹性一样,历经地震后,梁柱榫卯间反而咬的更紧了。这就是中国木建筑与西方砖石建筑最大的不同。赵广超先生还著有《大紫禁城》,专门介绍了故宫里的学问。对我们这些建筑学的门外汉来说,看了这些书后,相信一定会学到许多知识。同时,也会为古人的伟大创造而感叹自豪。
最后再介绍一个学习建筑学的好方法,可以一边看书,一边画张图,在图的旁边标出相关建筑构件的名称与知识点。这样,一本书就可以浓缩成一张图,方便以后随时查阅。出门旅游时,更可以拿出这张图,对照着那些殿廊庙宇、亭台榭阁、斗拱梁枋桁的实物,学习品味一番。
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建筑的每一部分都是有讲究和寓意的,而一部建筑史就是一部文化艺术史,它们的背后记录着建筑的发展史,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彰显着中华文明的灿烂成果。只有知道那些构件叫什么名字,起什么作用,才能领略其中的奥秘,获得其中的乐趣,知道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处。
其实,外出旅行不单单是看风景,找美食,走马观花。欣赏古街、古巷、古建筑,是旅行中占了很大份量的一项内容。如果您想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就免不了要仰起头来,端祥端祥面前的建筑,盯着某处发会儿呆,不是吗?
参考资料:《不只中国木建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赵广超著 。
赵广超,早年留学法国,现从事艺术、设计教育及著述工作。著有《不只中国木建筑》《笔纸中国画》《笔记清明上河图》《一章木椅》《大紫禁城-王者的轴线》《紫禁城100》《十二美人》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