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要郑重其事地写一段文字来夸夸我自己,夸夸我的坚持,夸夸我的进取。
说到坚持,首先让我想起的是儿时劳作的画面。记忆中,儿时家庭贫困,父母早出晚归的辛勤劳作,也只能勉强度日。那时懂事的我,无论严寒还是酷暑,总是跟着父母到田间劳作。烈日当空,汗水顺着脸颊,流到嘴里,又苦又涩;风雨交加时,被雨水浸透的瘦弱身体在风中冷得瑟瑟发抖。走在泥泞的小路上,摔倒了再爬起来。干活时,虽然又累又渴,我总能咬紧牙关,坚持到底,任务完成时的成就感远胜于身体的疲惫。现在的我很感谢那一段艰苦的岁月,因为它让我学会了坚韧,练就了不轻言放弃的性格。
为了改变窘迫的生存境遇,上学后我的学习非常努力。小学的知识相对简单,我简直是优秀学生的代名词。踏入初中以后,数学却成了我的短板。面对难题,我总是不轻言放弃,翻开课本读公式,背定义,研究例题,攻下难题时的内心欣喜和儿时干完活的内心感受是何其相似呀!记忆深刻的是中考前的那一个暑假。一有时间就到教室里去做化学题,当时安静的校园里,空荡的教室里,见证着我坚持不懈的奋斗历程。功夫不负有心人。中考我取得了全区前60名的好成绩。
走上工作岗位后,所带的班级,总会遇到一两个油盐不进, 不想完成作业的老赖。跟老家长沟通后也是一点作用都没有,怎么办呢?面对打不得,骂不得的学生,利用空余的一切时间陪他们熬呗,最终,这些老赖也只能乖乖地把作业补齐。在一天又一天的坚守中,每一届遇到的老赖到毕业时都会有很大的改观。
夸完坚持,再来夸夸我的锐意进取。
从得心应手的小学数学教学转为小学语文教学,我确实有点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翻开语文课本,读着精美的文字。我却不知道要教学生什么,更不知道怎样教。此时的我只能拿出当学生时的学习劲头,向身边的老教师学习。他们传授的经验,往往有浓烈的个人色彩。只能满足学生的应试需求,对学生以后的发展却有着极大的限制作用。别人的经验有局限性,自己的能力又不足。就在我困顿不已之时,一本本教育经典,让我有拨开云雾的豁然开朗。张祖庆老师的《给语文教师的新建议》,让我明白了阅读应该有聚焦,职业应该有规划。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个建议》,让我明白了知识背景的重要性。《非暴力沟通》让我明白了,沟通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于教育》,让我明白教育是一种智慧的爱。于洁老师的《就想做班主任》,让我看到班主任也可以做得如此有诗意,有情怀,有温度。教育经典的阅读,提高了我对教师的职业认同,也提高了我的职业幸福感。
确定任教年级后,我通过“名师优课”观看课堂实录,揣摩授课老师的课程流程及设计理念,结合自己的班级实际,在借鉴中有所创新。把每一节平常的课都看做公开课一样的用心准备。以此来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让每堂课上不封顶,下有保底。让学生行走在文字的丛林中既能学到语文知识,又能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将立德树人的课程目标在春风化雨中得以落实。利用一切机会和时间,引领班上的孩子阅读课外书。并在班级定期开展读书的交流活动。在复习阶段,我提前查阅各类教参,利用百度文库和“菁优网”研究试题,筛选出典型,结合学生平时的易错题收集,制定适合班级甚至个别学生的复习方案。让学生每节课都能轻松、高效地巩固所学知识。近三年所任教的班级,语文学科均居全镇同年级第一名。
工作上锐意进取,学习上也不落后。网师中学习的“小语研课”获得优秀。假期里参加了小语共读群,重点聚焦《女巫一定得死》《童话心理学》《解读童话》《儿童的早期阅读》《我的阅读观》《尼采的形而上学》《菜根谭》等书籍的研读,参加了“第10期张文质写作研修班(线上)”及橡果书院初级课程的学习。现在跟着童喜喜老师学“说写”课程,虽然现在非常不流畅。但我相信经过刻意练习,一定会有所改善。
和他人相比,我所做的一切都不值一提,但对于我来说却有独特的意义。我正在按我的节奏在奋力前行。就如那只犟龟,只要上路,即使不能赶上庆典,能在努力的路上一直前行,本身就是一种胜利。现在的自夸,是为了成长寻找力量。愿,一年后再来写“夸夸自己时”,内容能更加充实,夸得更名副其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