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从事咨询工作时,每当有个来访选择不再和我继续工作时,我会难过自责好久,觉得是自己技术不到位或者那些事没做好那些话没说好,所以对方不愿和我工作。后来,我发现即使有来访和我工作相当长时期后想结束咨询,我依然心生难过,甚至会想方设法挽留对方,将我的欲望强加到了来访身上,被督导提醒了几次后开始有所觉察。我慢慢意识到,我之所以对来访的去留如此在意,是因为我将自己的价值感建立在他人的看法上,内心其实是对自己的不认可和低价值感,外界的任何变动都会归于“我不够好”。其实,来访的离开会有多种原因,按照精神分析的解释,主要是因为移情,也就是咨询师让她产生负性移情,让她想起旧有生活中一个她厌恶的人,因此她会选择离开,因此她选择离开更多的是在回避内心的那个她不喜欢的人。当然咨询师的经验和能力也是一个来访去留的重要因素,因为有经验的咨询师会更巧妙地处理“负性移情”,但是,如果把每个来访的离去都归咎于咨询师的能力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咨询师更无须为此自责。
现实中这样的例子俯首皆是,一个企业的高管朋友曾唉声叹气的告诉我:手下的员工选择辞职,他感到特别挫败,总觉得是自己管理不到位,才导致手下的离开。我细细询问他详细经过,原来那位员工是想回老家陪伴家人才选择离职,可是对于习惯于内归因的老板来说就变成了深深的自责。恋爱关系中就更常见了,一段感情是否长久和双方的各方面的匹配有很大关联,所谓爱情是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遇到合适的人。”可是,对于一些人而言,对方的离开怎么都是自己的错,她们会陷入失恋带来的深深的忧伤中无法自拔,本质上是自恋受挫带来的打击。甚至有的人为了避免遭受对方离去带给自己的打击,就选择在一段关系刚开始深入时就选择“逃离”对方。
一旦认为自己没有价值,就很容易在生活中找到证据,他人的离去,可不就是对自己没有价值的一个好证明?无论外界如何,都会成为他(她)证明自己没有价值的证据。因为内心就是这样低看自己,对外界的感觉就成为内心向外的“投射”。
如何改变这种情况呢?每当自责时,尝试着停下来,客观的分析一下对方离去有些怎样的原因呢,这样就会跳出自怨自艾的囚笼。当然,有时候自责也是一种自动化情绪反应,光理性的分析无法改变感觉,这时候需要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探索自责的来源,比如说也许妈妈会在小时候不断地唠叨自己,述说爸爸离开就是那个小时候的我不乖,因此弄得我特别难过而内疚,并在长大后面对每个人的离开都会联想到当初“爸爸的离开是自己的错”的感觉,其实,真相并非如此...一旦找到这些内疚的感觉形成发展的原因,有时候这种感觉就变弱了或不存在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