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周易》蒙卦,蒙有几种状态,如何才能脱离蒙昧呢

《周易》蒙卦,蒙有几种状态,如何才能脱离蒙昧呢

作者: 抱朴讲堂泽溪 | 来源:发表于2021-04-14 16:43 被阅读0次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白话:蒙,亨通。不是我去求蒙昧的童子来接受启蒙,而是想要脱离蒙昧的人来向我求救。初次来问就告知,由于不认真或不信任来接二连三地问询,便是亵渎,亵渎就不再告知。利于守正。

    蒙:不知道或者一时之间失去知觉,蒙住了。

    亨:大概有通达的意思,总之是一个正面的肯定的意思。

    从这里就产生一个问题,为什么不知道或者蒙住了会是通达和被肯定的呢?

    每一个卦的理解都要结合它的情景,后面一句就有了解释,就让我们明白了“蒙”“亨”的发生情景。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为什么不是“我求童蒙”而是“童蒙”求我呢?

    在这里,似乎“童蒙”和“我”是有一个根本性质的区别:那就是有某件事情是“我”做得到或者知道怎么做,但是“童蒙”单靠自己做不到或者不知道怎么做了。这一句话是从能做到的那个人的角度去讲的。

    那这句经文要谈的究竟是什么呢?似乎不是要谈关于这件事情,经文中的“我”能不能做到?而是要谈“童蒙”能不能做到?怎么做?的问题。

    而又因为这件“我”做得到,“童蒙”却做不到的事情是同一件事情。所以就把“我”和“童蒙”深深刻刻地联系在了一起。于是还要谈能做到的“我”和做不到的“童蒙”之间相互对待的问题。“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就说得很清楚了。

    某个完全没办法感受到自己处在“蒙”的状态下的小孩子,就是认为自己是对的,那要告诉他不对吗?

    小孩子相信奥特曼,相信有圣诞老人。就算是父母和老师都说奥特曼不存在,自己也还是要去相信:奥特曼或许在很远的地方,连父母老师也没见过。因为他很愿意相信。

    但父母老师才是陪伴小朋友生活成长的,那父母和老师要跟一个小朋友为了争辩道理而戳穿他的想象吗?

    个人认为不需要。他相信就相信吧,没有什么特别的坏处,可能还会多点让人开心的事情。反而是太不合时宜的戳穿可能会打击到小朋友。“匪我求童蒙”。

    而有一天小朋友再长大一点了,开始怀疑奥特曼,圣诞老人到底是不是真的,于是向父母、老师提问。“童蒙求我”。

    那这个时候再告诉他,或许就会恰到好处啊。一方面明白真伪,另一方面也深深感受到自己被关怀。

    在蒙且不知蒙,又没有什么特别的问题的时候,若是“我求童蒙”,似乎有时候反而会是揠苗助长,不符合事物本身发展的规律。

    教育是一个什么过程呢?或许也不是教育者要去要求“不知蒙的受教育者”来接受启蒙,而是“想要脱离蒙昧的人的知蒙者”向教育者求启蒙吧。

    对于切切实实现实世界中的我们每个人,在这句中的角色可能是经文中的“我”,也可能是经文中的“童蒙”。

    当我们是一个处在“蒙”的状态下,为什么会去向别人求助呢?很明显,是察觉到了自己的“蒙”,察觉到了自己对事物有不知道不了解的部分。

    无论是通过自己的真诚开放、通过环境的反馈、亦或者是通过自身出现的问题,能看到自己有所“蒙”都是很好的。当自己确实无法解决,那肯定是要向认可的人求助的。

    情景危险,向关心自己的智者寻求帮助,摆脱危险。但智者给自己的答案中常常还有混沌之处,摆脱危险之后也会发觉还存在很多不足,有的时候,可能会认为是答案不够好,怪罪于关心你,给你提供帮助的智者。

    如果还要继续不思悔改讨价还价,这个时候心里怪帮自己的人做得还不够好,下一次又到了危险的时候,又才想起找智者寻求帮助。

    一而再再而三地如此亵渎,最终失去智者的关怀也怪不得别人。“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周易》蒙卦,蒙有几种状态,如何才能脱离蒙昧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xcll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