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与“有”
一尘 47171206(日)7:23~
无中生有:是从0到1,是创造。是道生一。在俗世,“无中生有”常常被恶用(煞费心机、巧取豪夺、无所不用其极、利欲熏心、巧立名目、有恃无恐、狗仗人势)背道而驰,万劫不复,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有中生无。:是回归,是返璞归真,是从1到0;在俗世,就是消耗、挥霍。~7:31 是反,“反也者,道之动也。”
“无”是一种态,“有”也是一种态。无是恒久,有是暂时。无是道态,有是得态。
无,有时可以理解成隐态,此时,有,也可以理解成显态。例如:声波、电磁波、磁场,是一种存在,是一种有,可以“感受”,但是,“看不见”、“摸不着”,可以称作无中之有,是真有。~7:58
“无有”与“有无”
无有:是无中之有,或者说是“道态下的有”,是“无人惦记”的有,(才)是真有。
有无:是有中之无,是“有人惦记”的有,是“得态下的有”,终究要“归于无”。~7:45
人生:无——有——无,的过程。从出生到“退休”前,可以看成,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说无还有,说有还无,充满了希望和努力),是无中之有,既无还有,无的是实力,有的是希望,这个阶段,可以称作无有。从“退休”到躯体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个从有到无的过程。有中现无,有逐渐归于无(如牙齿、视力、听力),既有还无,有的是“过去”,无的是“将来”,可以称作“有无”阶段(其中,只有极少数人,可以超越“有无”而化作“无有”*永恒。比如:老子)~9:00
顺便做一点引申:《老子》所崇尚的“柔弱”,绝不是常人所说的柔弱,而是“万物在萌芽状态下的柔弱”,这种柔弱,是一种“充满了无限生机”的柔弱。《老子》中的“婴儿”(人芽),亦复如此。水,则另当别论。可以说,《老子》是讲“变*化”的,讲“易”的,是察“态”的,所以有人说“易道同源”。~9:17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德与得:人,生而为婴儿,有天德而无私德。故曰“淳朴”。人生,都是从得开始的。一得~三得,是初得,过三,趋万,渐露得态,日久成德。所以,《老子》要走向民间,走向百姓、全民,走入“每个人”的心灵,在横跨两千余年以后,上句话,必须实现“从万到一”的转变:上得不得,是以有得,下得不失得,是以无得。(在“三”以内解释,而不是“在万态下解释”)~9:5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