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袁行霈中国古代文学史绪论部分的内容哦!

作者: 青竹独行 | 来源:发表于2020-02-28 23:59 被阅读0次

    上来先给大家看一张我刚刚做的海报,第二次试手,用的是Canva,感觉还不错!

    第一张就是我的头像啦,我就是粉盐少女哦!

    那么我现在分享的绪论部分是做的一个思维导图。嗯,为了大家可以更加清晰直观地看到,所以我就放一个链接在这里,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点开呀。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kga89kvABLZdPtI6K69RNA 提取码:86Y8 )古代文学史袁行霈

    关于绪论,其实相对的很少在中文专业考研中考到,但是由于目前中文专业的题目越来越越倾向于大的中西对比,或者是纵向源流之类对比,所以绪论可以帮助我们首先有一个大致的影响,相对的建立一个完整的大框架,因此还是有必要做一下整理。

    1、三古七段

    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

    第一段:先秦

    第二段:秦汉

    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

    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

    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

    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

    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

    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

    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

    2、上古期

    先秦文学:

    一方面是文史哲不分,另一方面是诗乐舞结合; 文学的创作主体经历了由群体到个体的演变,

    秦汉文学:

    创作主体的处境有了变化, 战国时代游说于列国之间的士, 聚集到统一帝国的皇帝或诸侯王周围,形成若干作家群体,他们以歌功颂德或讽喻谲谏为己任。

    魏晋~唐中叶:

    这是五七言古体诗繁荣发展幷达到鼎盛的阶段, 也是五七言近体诗兴起、 定型幷达到鼎盛的阶段。 诗, 占据著文坛的主导地位。 文向诗靠拢, 出现了诗化的骈文;赋向诗靠拢,出现了骈赋。“建安风骨”和“盛唐气象”这两个诗歌的范式,先后在这个阶段的头尾确立起来。

    这又是一个文学创作趋于个性化的阶段。

    这个阶段的文学创作, 宫廷起着核心的作用, 以宫廷为中心形成若干文学集团,文学集团内部成员之间相互切磋,提高了文学的技巧。

    玄学和佛学渗入文学,使文学呈现多姿多彩的新面貌。在儒家提倡文学的政治教化作用之外,玄学家提倡的真和自然,已成为作家的美学追求;佛教关于真与空的观念、关于心性的观念、关于境界的观念,

    唐中叶开始的, 具体地说就是以天宝末年“安史之乱”爆发为起点,到南宋灭亡为止

    韩、柳所提倡的古文引起文学语言和文体的改革,宋代的欧阳修等人继续韩、柳的道路,完成了这次改革。

    中晚唐诗人的努力,到了宋代终于寻到了另一条道路。就宋诗与唐中叶以后诗歌的延续性而言,有这样两点值得注意:由中晚唐诗人开始,注重日常生活的描写,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人文意象明显增多,到了宋代这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风气;由杜甫、白居易开创的反映民生疾苦积极参与政治的传统, 以及深沉的忧患意识, 在晚唐一度减弱, 到了宋代又普遍地得到加强。

    就宋代出现的新趋势而言,诗人与学者身份合一,议论成分增加,以及化俗为雅的美学追求,也很值得注意。

    唐中叶以后曲子词迅速兴盛起来,经过五代词人温庭筠、李煜等人之手,到了宋代遂蔚为大观,幷成为宋代文学的代表

    中叶以后传奇的兴盛,标志着中国小说进入成熟的阶段;而在城市文化背景下,唐代“市人小说”的兴起,宋代“说话”的兴盛,则是这个阶段内文学的新发展

    元代开始, 延续到明代中叶

    从元代开始叙事文学占据了文坛的主导地位,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从此,文学的对象更多地从案头的读者转向勾栏瓦舍里的听众和观众。 文学的传媒不仅是写在纸上或刻印在纸上的读物, 还包括了说唱扮演的艺术形式。儒生社会地位降低,走向社会下层从事通俗文学的创作,先是适应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继而提高这些文学形式,于是出现了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高明等一大批不同于正统文人的作家。

    元末明初出现了《三国志演义》 、 《水浒传》这两部长篇白话小说,成为这个阶段的另一标志,它们的出现预示着一个长篇小说的时代到来了。

    从明嘉靖初到鸦片战争是近古期的第一段

    文学集团和派别的大量涌现以及它们之间的论争,是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

    近古期的第二段是从鸦片战争开始的。

    中国许多有识之士在向西方寻求新的富国强兵之路的同时,也寻求到新的文学灵感,成为一代新的作家,龚自珍、黄遵宪、梁启超便是这批新人的代表。文学创作也发生了变化。救亡图存的意识和求新变于异邦的观念, 成为文学的基调。 文学观念也发生了变化, 文学被视为社会改良的工具, 在国民中最易产生影响的小说的地位得到充分肯定。 随着外国翻译作品的逐渐增多, 文学的叙事技巧更新了。报刊这种新的媒体出现了,一批新的报人兼而具有作家的身份,他们以报刊传播其作品, 写作方法也因适应报刊这种形式的需要而有所变化。 在古文领域内出现了通俗化的报刊文体,在诗歌领域里提出了“我手写我口”这样的口号。

    近古期的终结在“五四”运动爆发的1919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分享袁行霈中国古代文学史绪论部分的内容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xdjh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