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说,流传千载的经验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眼、耳、鼻、舌、身、意,感官所知,是否真实?随着科技进步,对心灵的探索,我们发现,过往深信的一切感官所知,都有可能是不尽真实的。
眼,最易为外界所干扰迷惑。VR新技术会让人以为在虚拟世界中获得几近走近真实的视觉和触觉感受,但摘下设备后立刻幻灭成水中月、空中花。
眼所视见,无非身前景致。而耳朵却可以遍听八方。如,观世音菩萨说,当今众生耳根最利。不过,耳朵同样有所局限。
从事相上看,脱离了原有语境的一句话或一段话,被断章取义地传递千百次后,当它最终传入耳中便会截然不同。
从生理上看,不论是超过我们听力极限的海豚、蝙蝠的超声波,亦或是通常只有青少年才能听见的蚊呐音,都说明了耳的听能力是有限的,有太多的声音无法听闻。
嗅觉,同样如此。生理上的有限的嗅觉能力,不代表许多闻不到的气味信息是不存在的。
从事相上,就像我们所说的“入鲍鱼之肆,久闻而不知其臭;入幽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意思是在臭/香的环境里待久了,就不觉得它是臭的或是香的。然而当我们因习惯气味而不觉得它臭/香,它就不再臭/香了吗?同样的一堆粪便,对我们而言是“臭”的,但对蚊虫看来却是“香”的,那它到底是香还是臭?
舌,更是如此。辣,不辣,问百人,有百种味。
身体的感触,亦是如此。冷暖,自知。
意,则更是如此。单纯的意识,会因我们主观的认识而产生偏差,产生多样的感知。意识不一定可信,这是我们明确的体验和理解。如,对于汗的认识,为什么认为“弱不禁风”的小姐出的是香汗,而“蠢笨如牛”的工人出的却是臭汗?同样是出汗,为什么会有香臭的区别的意识?
放下对感官的执著
通过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去接触外界,并以此为依赖所形成的对世界最初、最固化的认识。这六根所感知到的也只是世物的一部分,而非真实的全貌。而由此并衍生出来的我们所谓的美丑、善恶、香臭等等分别,似乎实则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
真实的世界是如何?是怎样?
尽管试图借助科学技术来观测,但在历经猜想、肯定、否定、论证、更新、再肯定、再否定的循环中,不断推翻过去、走近真相,仍是会发现,尽管可以借鉴科学但仍不可尽信。
觉悟的智者,佛陀,教导我们,放下对“音声、色相”的执著,心灵不受其摇动。放下固有的认识和观念,去学习、践行、历经时间的修持,体证2500多年前佛陀证悟到的宇宙人生真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