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迷失-《挪威的森林》

迷失-《挪威的森林》

作者: 微笑的雨 | 来源:发表于2017-04-10 18:18 被阅读28次

    甲壳虫 - 挪威的森林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去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一直以来比较喜欢村上春树的文章,《挪威的森林》虽是看过电影,但是看完小说以后,不得不说小说略胜电影一筹。随着故事的开头木月的自杀,读者感情也情不自禁地陷入那个悲伤的故事。这是一部又悲又美的小说,悲的故事人物的悲剧性,美的是村上君的韵味绵长的语言表达。即使情爱,都表达得优美纯洁。

    “最最喜欢你,绿子。”

    “什么程度?”

    “像喜欢春天的熊一样。”

    “春天的熊?”绿子再次扬起脸,“什么春天的熊?”

    “春天的原野里,你一个人正走着,对面走来一只可爱的小熊,浑身的毛活像天鹅绒,眼睛圆鼓鼓的。它这么对你说到:‘你好,小姐,和我一块打滚玩好么?’接着,你就和小熊抱在一起,顺着长满三叶草的山坡咕噜咕噜滚下去,整整玩了一大天。你说棒不棒?”

    “太棒了。”

    “我就这么喜欢你。”

    但是,事实而言,看完《挪威的森林》后,对于作者的思想表达,还是未曾理解。后来去网上搜索了一些书评看,才知道《挪威的森林》这本书的时代背景,正如《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时代意义一样(作者在书中也提到过《了》)。

    小说的背景发生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当时日本已经进入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通过一组数据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出日本当时的经济状况:

    从1956到1937年,日本的工矿业生产增加了8.6倍,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3.6%。1956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为250亿美元,经过5年时间,到1961年便翻了一番,达到500亿美元。又经过了5年的时间,到1966年,再次实现了翻番,其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了1000亿美元。1970年,其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了2000亿美元,四年又翻了一番。到1973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了4099亿美元,三年又翻了一番多。整个60年代,日本的经济过山车式的增长,它的国民生产总值1960年超过加拿大,1966年超过法国,1967年超过英国,1968年超过德国,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

    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增长,人们的精神危机也出现了,物质生活的急速膨胀,造成了人们精神世界的失衡,一方面,人们的精神世界滞后,不得不快速地改变自己来适应物欲横流的社会,另一方面,物质世界对人的压迫,使人越来越趋向于物,即所谓的异化和人性危机。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城市日益膨胀,都市人轻而易举地可以得到大量的信息,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随之减少,钢筋混凝土的摩天大楼困住了人的精神思维,立交桥高速路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却拉大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都市不过是“有大量的家具却没有天棚和地面的在宇宙中漂浮的房子”。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像无根的浮萍,孤独、虚无、失落却又无力面对强大的社会。每个人都活在现象下,像渡边说得那样:“人们像是很幸福,但我不知道他们是真的幸福,还是只是看起来幸福” 。都市的繁华掩饰了人们内心的焦虑和孤独,然而它真实地存在着,存在于社会规则下的每一个人的心里!

    小说中,每个人似乎都很迷失。迷失的渡边选择去书中,在徒步中缓解在这个时代的孤独、虚无;而直子选择的是死亡,也许在日本文化里,“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于他们而言,也许死对他们来说,比生更有意义,生是那么的虚无。

    在余华的《活着》里,也有死亡,但是小说里悲,是有能量的悲;而《挪威的森林》里那股透露出来的悲却是凌冽刺骨的。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去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那片森林,是孤独的森林吧。人这一生都是孤独的,只有懂得与孤独相处的人,才不会迷失在孤独与虚无中。

    最后附上一篇对这篇小说分析得比较透彻的文章和小说里提到的歌的名单: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4851435/?type=like

    书中音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b37e250100smt4.html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迷失-《挪威的森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xfe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