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我不说大家也都感觉到了,今年的冬冻来的特别早,往年三九四九才喊“冻破石头”,今天刚冬至,我这边天气就提前打上招呼了,今早看预报:室外最低-24°C,再看家里室温17度,是这些年来得早又来的快的冰冻天气,上班路上大家各自脚步匆匆,顾不上打招呼,而且即使打招呼也看不清对方究竟是哪位,因为大家的防寒措施都一级到位:长羽绒服、帽子口罩捂得严严实实。
前几天的两场雪,应该是这波拉低气温的“元凶”,人们盼了好久的雪它不约而至,还听人们说是气候条件够了,有关部门及时把握参与了人工降雪,不管怎样这雪是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像是给人们吃了个糖丸,毕竟“润雪兆丰年”这句吉祥话谁都愿意相信,事实无数次证明了冬季给庄稼喝饱,来年丰收就有基本保障了。
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符合客观规律。还没等大家乐够呢,这喜庆的雪季却打了大家个措手不及。普通居民没有更多的奢望,无非就盼个外面冰天雪地不怕,躲进屋里能温暖如春,一家人围坐一起吃顿饺子🥟或自助火锅也美滋滋暖烘烘的,即使特殊时期大家没有挣到多少钱,保证一般的吃喝度用还是没有问题的,说不说吧,现实中大家的兴奋点已经在悄悄降低,这样以来能乐在其中的人数比例就算提高了。
为什么我文章题目有个“絮”,没有更多道理,就借用一下电影电视剧里的“花絮”的絮吧,就想表达一下这几天我看到的“絮”,没有特定所指,就是个碎碎念的代名。不过都和冬冻有关,也不为之闲扯。
絮一、前天中午,一楼邻居忽然急切地敲响我家门,身后还跟着几个穿工作服的像是工人,说明情况后我让他们进来了,她家厨房里的水管冻得结冰了,让看看我家的,今年是冷,但还不至于厨房结冰吧,若是那样我这天天忠诚于全家人的“煮妇”不该是第一个知道的吗?我说归我说,既然他们来了就得要现场调查一下,没等我发文,邻居就介绍说这些人是热力公司的,是来查家里温度上不去原因的。结果主管道挺热乎,几乎达到烫手,但分管没温度,我们家人都差不多大脾气,没那么细,以为今年冷,家里温度低正常,没想起来反映给热力公司,争取让他们关注一下,咱也顺便行使一回民意反映的权利。
絮二、昨日因为销售业务的事情,约了客户小馆用餐,就怕人多(平时晚餐十张桌一般爆满,包间也少有虚位)事先跟老板打了招呼,希望能照顾个小包间,便于说话。没多费口舌,顺畅如愿。用餐中间出去加开水,发现外面仅寥寥两桌,包间左右隔壁冷冷清清,老板和两名服务员在正做手工饺子,与平日相比出乎意料的冷清,这样的景象是和气温骤降,马路“镜面”有关吗?我个人觉得一定脱不了干系。
絮三、吃完饭路过便利店,进去想买几棵大葱次日包饺子迎接冬至,没成想这里也是人烟稀少静悄悄,唯看到一位30岁左右包裹严实的女子在买瓜子,看她那么费劲地蹲不下(老板袋子是摆在地上的)我心生疑窦,这蹲不下的一般都是老年人,年轻人不至于吧,后来听她跟老板说:路太滑刚在门口摔了一跤,腿扭着了,可既然来了,跤也摔过了,还是买了再回。我在边上居然不地道地想:这是在计算买瓜子成本吗?付出了若不拿回报要吃亏的吧🤣
至此一天事情基本完成,上车发动回家,车子声响也不同以往,要拐弯时慢踩刹车,发出咯咯咯震动响声,十几年的驾驶经验告诉我,是机械于地面冰冻在较量磨合,我除了小心翼翼别无他法,在冰冻面前,我举手投降,主动与它和解,唯放自己一码才可能和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