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1507744/df1d0a3297fccae9.jpg)
2023年6月19日晚,东漳堡镇英才学校组织孩子们看了场电影《我要上学》,在一片唏嘘、长叹、无奈中,把寻找小莲的剧情推向高潮。
赣东柳溪村小学五年级学生赵小莲,父亲因山洪暴发抢救村民不幸身亡,奶奶常年卧病在床,欠下本村村民赵三宝五千块钱外债。到了开学季,妈妈交不出学费,小莲不得不失学,为赵三宝打工还债。
赵三宝在城里开了家小吃店,小莲的任务是打杂。小莲虽每日打工,但一刻也没有放弃读书,没想到遭到赵三宝的多次责难和阻止。后来小莲不小心摔坏了店里一摞盘子,赵三宝半夜竟然去烧小莲的课本,小莲留了一封信便连夜跑回了家。
到了屋门口,无意中听到奶奶和妈妈的谈话,才明白家里的日子是这么艰难。坚强的小莲没有和妈妈见面,含悲忍痛又赶回城里,要肩负起家里还债的重担。可那个年代,成年人都很难找到工作,何况一个未成年的少女?小莲多次求职未成,最后走上了拾荒之路。
赵三宝忙着生意,没把小莲的出走当回事。她细心的妻子担心孩子在回家的路上出事,返回老家来找时,才知道小莲已失联多日。于是,村民田二喜,校长和田老师,还有全体村民和学生,一起参与了寻找小莲的旅程。
故事发生在2006年,我记得那时的学杂费,乡村40元,城里60元。小莲这个地方可能是贫困山区,是20元,多出的4.8元,应该是学校的搭车收费。在那个年代,微薄的学杂费,根本难以支撑起学校日常开支,更别说校舍和围墙的修建。
对于失学后流浪街头的孩子们来说,小莲无疑是最勇于承担家庭重任的孩子,也是得到好多人救助的幸运的孩子。好心的烧烤摊老板送她的一串羊肉,废品收购店的老板像成人一样付给她捡塑料瓶的报酬,报社记者对她读书事迹的感动请她吃饭,无不折射出这个社会的温暖。
小莲读书照片上了报纸头条,引起了书记高度重视,安排电视台播寻人启事,全社会加入到了寻找小莲的队伍之中。
影片安排在风雨中让小莲和母亲重逢,而且让赵二喜第一个发现,预示着所有的苦难终将过去,他们三人也将成为一个美满的家庭。书记亲自来到学校,慷慨激昂地宣布“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是对天下所有孩子们的铮铮誓言。此后免学杂费,免课本费,甚至免练习册费,教育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我特别感动的是,小莲见到母亲后,从兜里掏出的一卷钱,哽咽着说:“妈,我有钱了!”现场观看的学生们也是哭成一片。是啊,让该上学的年纪打工挣钱,是家庭的不幸,也是社会的悲哀。
反思现在的孩子,既享受国家的“两免一补”,又有宽敞明亮的教室,还有荤素搭配的伙食和每天免费提供的营养餐,可孩子们的厌学情况却越来越重,每次返校时总有学生哭着不进校门,这到底是因为什么?
一家动物园里,有个常年喂猴子的人,他不是将食物好好放在固定的地方,而是煞费苦心地放在一个个树洞里,让猴子们自己去找着吃,想办法吃。后来猴子们学会了用树枝去树洞里面去够,吃得不亦乐乎。
还有一家动物园有个喂河马的饲养员,虽然食物供应很充分,但他从不一次让河马吃饱。即使河马追着他找东西吃,他也只是给它很少,让它始终很珍惜食物,下次再吃的时候更加认真。
人的心理也是这样,得不到很渴望,得到了就彷徨,对一切够不着的东西努力去够,是人类的本性,也是社会创新的力量。现在的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想买什么东西就跟爸妈去要,想干什么也是肆意任性。父母们的各种满足,就像供给了河马充足的食物,什么时候想吃就吃,没有任何吃的忧虑,自然身体也不会长大。因此要打破这种局面,需要像喂猴子和河马的两个饲养员一样,实行“饥饿疗法”,有意识地给孩子们设置困难情境,让他们自己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做父母太多的时候逼一逼,可能发现自己的孩子更优秀。
温室里养不出参天大树,不经历风雨不可能见到彩虹。当孩子们厌学了,怎么也不愿意读书的时候,你让他跟着你在烈日下的玉米地里挥汗如雨,你让他跟着你起早贪黑地练地摊,你让他跟着你饥一顿饱一顿地跑长途汽车。只有打掉他们不劳而获的思维习惯,让他们别再等天上的馅饼,才能让他们把心回到课本上,用自己的努力去创造明天的憧憬。
即使小莲的打工很苦,要在打工间隙读书,但她还是在离开时,给赵三宝留下了几个菜谱,这就是在逆境中生存仍然努力的伟大本性。这种本性不仅延续了人类生命,也会让未来的世界更加美妙多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