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冬牧场》读书笔记:第一篇转场

《冬牧场》读书笔记:第一篇转场

作者: 易少佳 | 来源:发表于2021-05-08 11:44 被阅读0次

    我从4月29日开始看《冬牧场》,这是我阅读的李娟作品系列的第二本书,原计划利用五一假期的时间看完,实际上到今天才看到不足三分之一。看慢点就看慢点吧,阅读,不需要赶时间,跟随自己工作和生活的节奏,好的作品,需要细嚼慢咽,慢阅读,可能会有更深层次的体验。

    《冬牧场》这本书是作者认为对她自己最重要的一本书,这本书最近被翻译成英文开始在国外发行,我在微信公众号上看到英文版发行前李娟参加的一个座谈会,对这本书的写作过程和以及在冬牧场的生活和精神体验,有很多具体的涉及。座谈会上也说到,新疆地区哈萨克牧民的冬牧场,已经在日渐缩小,并将很快最终消失,因此,书中的场景、经历和体验,也许是文学史上仅有的记录。

    《冬牧场》描述的是李娟和哈萨克牧民居麻一家人一起在冬窝子度过的漫长的、极度寒冷的冬天。

    从居住地前往冬牧场大概有三天的路程,李娟和居麻的女儿加玛及其他几个男性牧民骑着马,牵引着驼队,赶着要到冬牧场过冬的羊群先行出发,提前到达目的地搭建好供人居住的冬窝子和羊群、牛群、马居住的基础设施,居麻雇车装运整个冬天冬牧场需要的生活、工作物资随后赶到。

    三天的路程,是李娟第一次亲身参与和体验哈萨克牧民的转场活动。其中过程艰辛、劳累,但同样丰富了李娟在这遥远西北边地的生活体验,她对自然、对时空、对个体的感受和思绪常常不由自主地延伸和扩展:

    “一个人牵着驼队,孤独、微弱地走在沙漠中,整面打的空空荡荡,天似穹庐,唯一的云停在天空正中央。”

    “那感觉既非凄凉也非激越,说不出的怅然,又沉静。千百年来,有多少牧人似同样的心情孤独地经过同一片大地啊”

    真可谓:天苍苍,野茫茫。唐朝诗人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沧然而涕下。正是同样的意境。几年前,我在河西走廊的山丹军马场,单车行进在泥泞跳跃的道路上,远处白雪覆盖的祁连山绵延不断,近中处则是平整起伏的草原,那是夏天,雪线的白色、山体的土褐色以及草原的绿色见此铺开,草被随风如波浪般曳动,不似李娟前往冬牧场土场所经历的沙漠、隔壁的荒凉,但那从眼前到天际线处的满眼无人的景象,仍然透出孤寂、怅然的意味。

    前往冬牧场的途中,每天凌晨三点起床,然后煮茶、集体喝早茶,拆帐篷、打包、给骆驼装上所有物品,之后继续前行。三天的路途,遍历草原、丘陵和沙漠地形。转场过程中,随时会面临骆驼、马群和羊群的走散,需要不断地停下追赶、收拢。因为天气已经日渐寒冷,所有人身上都尽可能的裹得严严实实,四肢的活动极不方便,因此这些追赶、收拢、牵引的工作特别辛苦和劳累。途中的用水也基本是雪水,休息时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四处收集积雪,在丘陵隔壁和沙漠,这样的收集日渐艰难,总是会走上很远的路程。捡拾植物枯枝和干草的艰辛也同样如此,李娟和加玛两位女孩身上,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的倔强和坚韧,生存的动力,这在文明演化的历史长河中,是最根本的驱动力。

    我想,前往冬牧场途中的景致,是很适合电影镜头的,李娟、加玛驱赶、采雪、拾柴的活动,马、驼、牛、羊群的缓缓前行,从远处到近处,再到远处,逐渐消失在地平线尽头,配上一只牧笛的悠扬长调,该是多么深刻的画面。

    三天,不长不短,冬牧场很快就到了。冬窝子的漫长经历,即将展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冬牧场》读书笔记:第一篇转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xlud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