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2岁

作者: 沉静如海2023 | 来源:发表于2023-06-18 14:10 被阅读0次

2-3岁的孩子面临分离焦虑,充满了冲突和挣扎,这个阶段孩子的攻击性开始变强,母亲往往是被攻击的对象,也可能是主要照料者奶奶或者外婆。孩子在这一阶段的任务主要是分离和个体化,而要去完成分离个体化,内心会有2种力量,一种是拉力,一种是希望可以停留在妈妈的怀抱,让妈妈继续替他去完成各种生命的任务。另一方面,有感觉到一种推力,想要去依靠自己。

这个阶段的孩子和青春期的表现很像,青春期也是要进一步完成分离,在青春期是一个退行和前进并行的过程。在2-3岁,孩子的矛盾和青春期非常相似,拉力想回到父母妈妈的怀抱,推力想要独立出去,成为自己,在这种矛盾状态下,孩子对于主要照顾者,是爱恨交加的。所以这时的攻击性是非常正常的一种表达。

这种攻击性来自于两种力量,一种是本能,本能想要去成为自己,本能想去做很多事情,然后本能地会去偷懒,也会希望自己是安全和被保护的,但另外一部分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挫折。

所以我们在试着这阶段照顾孩子的时候,孩子开始有很多的拒绝,两岁的孩子,问他要吃饭吗,要洗澡吗,这个时候孩子开始说不,并且很希望滥用他这个说不的权利。他会说很多不,但不见得是真的。很多时候和小孩拉扯一下,孩子有可能会让步,所以这个不是在和父母对抗,不是说孩子不听话,不服从管教了,实际上孩子通过不断说不来发展他的自我意识,来明确他的自我边界,所以说不的能力对于儿童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就是他知道怎样去拒绝。

同时对于妈妈既有对抗,又有矛盾的情感,比如孩子很依恋妈妈,上一秒孩子抱着妈妈,黏黏蹭蹭跟妈妈撒娇,下一秒他可能推开妈妈,会说臭妈妈,坏妈妈,用貌似恶毒的语言攻击妈妈。其实在这个过程里面,孩子在试探,试探他对妈妈的爱,如果翻转成恨,或者是攻击的话,那么他妈妈是不是能够在这个恨和攻击当中存活下来,就是孩子在试图整合他对妈妈的复杂体验,有爱也有恨。他需要看到妈妈在他的攻击中存活下来,要看到妈妈不会离开孩子,不会因为我表达了对你的恨,表达了对你的攻击,妈妈就会消失,就会离开我,就会抛弃我。

如果妈妈没有在孩子这个攻击中存活下来,妈妈离开我,抛弃我或者不要我了,或者妈妈去报复孩子,都是不太正确的方法。总的原则是父母是不会反击孩子的,而是父母可以去接受孩子的情感的同时去试着约束和修正孩子的行为。

青春期的时候也会有相同的问题,青春期的孩子很叛逆,也会攻击父母,老师,咨询师等等。但我们面对儿童青少年的时候,永远都是接纳孩子的情感,但同时对于他破坏性和攻击性的行为,可以去约束他,给他设立边界。但在这个过程里,态度是温和的,而不是孩子挑衅攻击,父母等角色大发脾气,用惩罚和报复的方式回应孩子。

也有人说需要通过报复孩子让孩子了解后果,进而更好控制孩子的行为,事实上恰好相反,对于学步期的孩子,如果我们去打孩子,我们去攻击孩子,他可能会更强化去打别的小朋友。我们没有约束到他的行为,更会加重他的攻击性。他从父母那里学会的,不是约束自己的攻击性,而是进一步强化孩子的攻击性。如果父母发脾气,失去控制,孩子也会觉得,你看父母都不能控制自己了,那我长大了,我肯定也是无法控制自己的。父母是成年人,没有办法承受学步期的幼年儿童对自己的攻击性,而是把这个攻击性还给孩子,这就是在强化孩子的攻击性。

这是在儿童教育中常见的误区。比如,父母说小孩很喜欢在幼儿园大人,我们已经打过他了,但是没有用。好像爸爸打了他,他回到幼儿园,还是继续去打别的小朋友。所以你看到通过攻击性来约束孩子的攻击性,通常来说是无效的,孩子只会学到说我打不赢爸爸,但是我可以去打其他的小朋友。

另外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有些孩子在家非常霸道,在幼儿园在外面却非常怂,好像在外面挺软弱的,攻击性施展不出来。

其实人类的婴儿,幼儿已经可以开始慢慢去评估环境,孩子是具有适应性的,他知道环境会纵容他到什么地步,熊孩子知道在家是相对安全的,然后他身边的成年人,对他的攻击性是可以容纳的,更糟的是,长辈父母非常溺爱孩子,不怎么约束孩子,那么孩子就会觉得在家里是一个可以肆意地去展现自己攻击性的地方。可如果在幼儿园,在外面游乐场跟其他的孩子在一起,他其实会评估这个环境是不是那么安全,如果他很霸道,为所欲为,那其他的孩子会不会打他。对于攻击性来说,即便是很幼小的孩子,他也很清楚环境对他的约束力。

当孩子在家里越被纵容,就是你完全不去约束他的攻击性的时候,孩子不会觉得自己是很强大的,反而会觉得自己是很弱小的。如果我在家里爸爸妈妈什么都顺着我,我所有的愿望都会被满足,我没有被受挫,孩子从学步期开始,没有从自己是全能的这个里面走出来,他不会觉得说我真的很强大,我可以控制我自己的爸妈,他实际更多停留在我还是个宝宝。我什么都做不了,我需要很多的去依赖父母,孩子已经四五岁了,在家里很熊,在外会害怕,隐忍,退让比自己更小的孩子,因为在家里无限的满足,实际上最后不能帮助孩子建立好的自我感。反而让他更确定自己还是个宝宝,还停留在婴儿的状态,当你在外面环境中推着他去适应的时候,他反而可能面对比自己更小的孩子却呈现心理上的弱势。所有的孩子,只要没有智力上或器质性的问题,所有的孩子都是有适应力的。

但是在家里无限纵容的孩子,实际上是在破坏孩子的适应力。我们大人要去约束孩子的行为,但成年人的情绪是稳定的,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孩子看到父母激烈的惩罚,打孩子,过于严厉,会让孩子感觉到父母是失控的,他不能控制自己。

相关文章

  • 茶与水之间,你又在等待谁的到来呢?

    夜长不可怕,可怕的是没人陪; 心疼不可怕,可怕的是没人哄; 累了不可怕,可怕的是没依靠; 等你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

  • 你是谁的茶,在等哪杯水

    夜长不可怕,可怕的是没人陪。心疼不可怕,可怕的是没人哄。累了不可怕,可怕的是没依靠。等你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

  • 心情拍

    夜长不可怕,可怕没人陪!心疼不可怕,可怕没人哄!人累了不可怕,可怕没依靠!等你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要等多久!珍惜...

  • 2017-09-27

    不可怕 我们渺小不可怕 可怕的是 我们认为自己渺小 我们缓慢不可怕 可怕的是 我们走不动了 我们起点低不可怕 可怕...

  • 十点思考

    1 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中途的放弃。 2 失败不可怕,自己怀疑自己才可怕。 3 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会听从身边...

  • 心情寄语

    感冒不可怕,有困难不可怕,不告知可怕,未知可怕,诉求欲降低可怕。

  • 2017-10-09

    睡不着,有多可怕? 不可怕。可怕的是, 没有睡意。 更可怕的是, 害怕睡着。

  • 一幅可怕的场景

    世界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内心的恐惧;生活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望而却步的步伐;简书同样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各...

  • 疫病有感

    病毒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 传染 无声无息的传染 谣言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 轻信 人云亦云的轻信 习惯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

  • 释怀

    有人说孤独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寂寞。 我想说寂寞也不可怕, 可怕的是心死。 其实心死也没那么可怕, 可怕的是从心欢...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可怕的2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xnp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