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订好了南极游,我就去图书馆找几本书先了解一下,至少熟悉一下地理、航海、生物相关的单词,免得上了船两眼一抹黑。因为旅行线路叫In the Wake of Scott & Shackleton,我借了一本The Shackleton Voyages,想了解一下Scott和Shackleton到底是什么人,跟随他们的脚步到底要去哪。结果这书意外地非常好看,让人爱不释手。
Earnest Shackleton在20世纪最初的20年里四次去南极探险,在最后一次航行途中病故。那是人类刚刚有能力去南极探险的时代,也是汽车和飞机技术刚好还差那么一点儿因而派不上用场的时代,探险家们全靠体力和意志力穿行于南极的浮冰和大陆。在当时,南极探索和攀登珠峰类似,是一种英雄主义活动。
Scott和Shackleton的名字经常被放在一起,不了解的人还以为他们是搭档,其实他们是宿敌,这事儿挺有意思。
Shackleton第一次去南极是1902年。Scott是船长,Shackleton是副手,还有一个叫Wilson的人,三人一起往南极点出发,最后走到南纬82度17分感觉到极限了,Scott是有必死的觉悟的,Wilson听Scott的,但在Shackleton的劝说下三人最终折返。活着回到英国后,Scott不断地给Shackleton抹黑,说他拖了队伍的后腿,装病怕死不肯前进,Shackleton憋着一口气誓要报仇。
Shackleton在1907年自己当船长开始了第二次南极探险,Scott让他写保证书不许从上次登陆的地方开始探险。我猜应该这么理解:尽管“探险路线是谁开发的”没有专利保护,但他们那一行的行规是“抄别人的路线不算英雄”。但Shackleton最终还是走了上次的路线,当然过了上次的折返点之后的路线就要靠自己摸索了,最终Shackleton和他的三个小伙伴走到南纬88度23分,就差1度多就要到南极点了,但Shackleton的第一优先目标永远是活着回来,尤其是保证手下的人都能活着回来,最终下决心半途而废,折返。回到英国,他自然是被当作英雄受到热烈欢迎,但他清楚他的纪录很快就会被人打破,他的价值只是替后人探路而已。
这边Scott于1910年迅速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南极探险,他一边嘲讽Shackleton食言走了他开发的路线,一边自己又沿着Shackleton延长的路线丝毫不差地走下去——英国人就是这德性啊。与此同时挪威人Amundsen也在向南极点前进,Scott的这次南极探险变成了一场赛跑。最终Amundsen率先到达南极点并全身而退,Scott技不如人又抱着必死的决心,最终求锤得锤,虽然到达了南极点但没能活着走回去。
宿敌死了,Shackleton是不是该高兴了呢?并没有。Scott这一死,反倒成了Shackleton一辈子的心结:人们赞美壮烈牺牲的英雄,很快就把Shackleton淡忘了。
于是Shackleton在1914年开始了第三次南极探险,企图创造新的纪录:他要经过南极点横穿南极大陆,而不是到达南极点再折返。这次他的运气极差,或者说本质上是因为他的无知和准备不足,总之他的船在阿根廷南边的海上被浮冰冻住,动弹不得,只能跟随浮冰漫无目的地漂着,最后被浮冰挤碎,沉入海底。他和船员们在浮冰上漂了一年多,终于漂到一个叫Elephant Island的小岛上(如今成为阿根廷南极游的网红打卡地)。Shackleton留下22人原地等待,自己带5个人划着一艘小救生船在海上航行两星期,前往捕鲸船聚集地South Georgia寻求救援。最后Shackleton和手下全部得救,一个人都没死。看这个过程就知道,这绝对是人类航海史上最大的奇迹。
就凭第三次南极探险的事迹,Shackleton绝对可以封神。他的手下都对他死心踏地,甘愿把命交给他差遣。但很可惜,Shackleton在民众眼里从来不是什么Super Star,他只是一个失败者、麻烦制造者、和社会格格不入的人。他在英国一直没什么成就,只有一点虚名和几个被他的人格吸引的有钱朋友,没钱花了就去有钱朋友那儿蹭,想去探险就找有钱朋友拉投资,但这些探险几乎没带来什么回报,Shackleton只能通过满世界做演讲、写书赚点钱,但他又不是顶流,所以一直处于缺钱花、欠人情的状态,只有在海上航行的时候才能找到自己的存在感。所以,1921年Shackleton又出发了。
第四次探险已经没有什么想要挑战的目标了,Shackleton只是想召集一起出生入死的朋友们上船聚聚,追忆一下往昔,也许他已经知道自己的大限将至。在生命的最后一天,他叨叨的还是Scott,他一辈子都在为此忿忿不平:这辈子,凡是跟我走的人全都活着回来了,我没有落下一个,我不比Scott更配得上英雄之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