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管理学中,有一个“鲶鱼效应”:
北欧渔民们每次出海归来时,捕获的大部分沙丁鱼都因窒息而死,无法卖上好价钱。
为了提升沙丁鱼存活率,渔民们绞尽脑汁,最终想到了一个办法:
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同时放进几条鲶鱼。
只有保持一定的危机意识,始终不敢放松,才能获得持久成长。
作家余秋雨,前半生可谓顺风顺水。
37岁出版《戏剧理论史稿》,随即获得首届全国理论大奖,第2年成为当时国内最年轻的文科正教授。
仅仅40岁,就被聘为上海戏剧学院院长,其他头衔和荣誉更是不计其数。
原本,只要他在这个位置上正常做下去,未来的前途不可限量。
可余秋雨的心里,却越来越焦虑。
他发现,目前的环境太舒服了,每天除了管理工作外,不是应酬就是出席各种活动,几乎没有空隙来看书和写文章。
长此以往,自身的学术水平恐怕不进则退。
于是1991年,他做了一个震惊世人的决定,裸辞上海戏剧学院院长。
当鲶鱼横冲直撞时,原本死气沉沉的沙丁鱼会为了保命而加速游动,从而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
“鲶鱼效应”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活力来源于竞争,来自于压力和挑战。
一个人没有了竞争的压力,就会固步自封,失去上进心,慢慢沦为废人。白天他以脚步丈量大地,晚上则把一天的经历与感悟记下来。
次年,他将写下的文字集结出版,这就是传世之作《文化苦旅》。
这部作品开创了文化散文写作,畅销至今,也一举奠定他自己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俗话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有压力,才会有动力。
海尔总裁张瑞敏一贯的生存观念就是:永远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没有危机感就是最大的危机,当人的惰性成为习惯,你就已经成为了温水中的那只青蛙。
活在世上,需要时刻保持警惕,给自己适量的压力,激发自己的潜能。
多逼自己一把,风平浪静时能居安思危,狂风暴雨时便能从容应对。人的一生,会面临很多选择,有人在取舍间犹豫不决,也有人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
若不能及时调整,就只能在蹉跎中耗光了自己的人生。
经济学有个法则叫“鳄鱼效应”:
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去试图挣脱,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
你愈挣扎,就被咬住得越多。
这个时候,你唯一能挣脱的机会,就是牺牲一只脚。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鳄鱼”,一味与之纠缠,只会不停消耗你。
与其撞得头破血流,不如趁早从错误中抽离出来,重获新生。
曾经有个年轻人非常喜欢写作,立志成为一名作家。
他每日勤奋写作,但寄出的稿子都石沉大海,连封退稿信都没有收到过。
几年下来,不仅一事无成,甚至找不到一份像样的工作。
直到29岁那年,他收到了一位编辑的来信,信中写道:
看得出您很努力,但我不得不遗憾地告诉您,您并不适合写作。
不过我从您多年的来稿中发现,您的钢笔字越来越出色了,也许您可以尝试新的方向。
编辑的一席话,让他醍醐灌顶,于是他放弃了写作,转而学习书法。
果然,他在书法上具有很高的才华,很快就脱颖而出。
这位年轻人,就是著名的硬笔书法家张文举。
很多事,不是坚持就一定能实现。
当你在一条路上看不到希望时,不妨拐个弯,也许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林语堂说过:
“明智的放弃,胜过盲目的执着。”
成功需要坚持,但更重要的是学会选择,懂得适时舍弃,才能及时止损,调整方向。
学着像壁虎一样敢于断尾求生,人生之路自有新的生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