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世上创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读《杜诗里的唐朝往事》

世上创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读《杜诗里的唐朝往事》

作者: 爱玩不学习 | 来源:发表于2020-04-27 18:50 被阅读0次

题记:世上创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是郭沫若对杜甫评价,我觉得也是最能概括杜甫生平及诗风的言论。今日观看《杜诗里的唐朝往事》有些许感悟 ,现记录如下。

    《杜诗里的唐朝往事》这本书每个章节先出示一首杜甫在这个时期的诗歌 ,然后讲述这首诗的创造背景,通过诗歌创作的背景来讲述一段唐朝往事。正如作者所说:编写一本引她们喜欢杜子美诗歌的选评小集,引她们去领略子美先生的精神世界与绝妙文字,引她们通过子美先生的诗歌作品回去唐朝看一看,看看杜诗里的唐朝与自己印象或想象中的唐朝,是否风情别样?

      作为语文老师,在讲解古诗的时候非常有必要讲解一下诗歌创作的背景,便于孩子们更好的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老师需要了解大量的人文历史,甚至奇闻异事 ,这样就能通过老师生动有趣的讲解带孩子们穿梭于历史之中 。下面我结合这本书,将杜甫的生平和诗作介绍给大家。

  如果将杜甫的生平做一个时间坐标的话,杜甫的人生可以分为如下几段:

第一阶段:鲜衣怒马少年游。

    一提到杜甫,可能大家脑海里现在就是一个老态龙钟,形体干瘦、皱纹深深的一位老者形象。其实杜甫也曾经年轻过。杜甫生在一个家境殷实的小康之家。杜甫爷爷杜审言家世显赫,杜甫的爸爸也曾担任县令等官职。虽然杜甫家境很好,但是封建社会的官宦世家,却注重孩子的培养,杜甫的学习却一点没有放松。从小杜甫就肩负着振兴家族的使命,贪玩之余,便刻苦学习,诵读诗文,由于文学天赋突出,10多岁杜甫就开始崭露头角,诗文在洛阳小有名气。20岁的杜甫自负才气过人,开始了游历的生活。他多次游历于齐鲁大地上,写下了著名的《望岳》。

  接着来说一说杜甫与李白不得不说的二三事。杜甫崇拜李白,羡慕李白。杜甫为李白写了很多诗,“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诗中期盼着与李白为友。大约在天宝三载(744),杜子美和李太白相逢于东都洛阳,他们第一次相携游历射猎痛饮狂歌,是和高适一起的三人行。后来,他二人又单独一起游梁(开封)宋(商丘),一起醉酒论诗,一起度过了一段快意时光。22年后,年过半百的子美流寓夔州时,对昔日与友人一起纵情山水的赏心乐事依然记忆犹新:“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两公壮藻思,得我色敷腴。气酣登吹台,怀古视平芜。芒砀云一去,雁鹜空相呼。”(《遣怀》)可是,“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李白和杜甫由于年龄差距,及生活年代的差距,李白和杜甫最终没能成为挚友,只有杜甫敬佩着李白,年老时,还写诗纪念李白。

第二阶:生不逢时做官难。

  杜甫到中年时期谨记振兴家族,时时盼望着能够出仕,但是现实却给他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杜甫开始给在朝廷任尚书左丞的韦济多次赠诗赞美和求助,而韦济只是一个比较看重子美诗歌才华的人,喜欢当人面朗诵和谈论杜诗而已,对于杜甫的出仕没有帮上实质性的忙,于是杜甫写下了情真意切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表达了自己的愿望。这时候的杜甫是矛盾的,一方面他看到了由于唐朝的衰败导致民生疾苦,他一边写下了《兵车行》,一边又忠于唐王室,期盼着自己能被重用,希望自己能改变唐王朝的衰微。可是命运又和他开了个玩笑。当皇帝让李林甫广招天下贤能,为因为科考失利的人才开设一个特殊的通道,可是皇帝将这件事交给了李林甫,李林甫为了拍皇帝的马屁,说了一句“野无遗老”,就断送了杜甫的出仕之路。子美在京城的求官路,还有一条,运气好的话可以直达天庭,这就是往延恩匦里投文章献给皇上。这次,皇帝还是把人事决定权完全交给了宰相,这次,李宰相把走“延恩”特别通道、已经吸引皇上看过一眼名字和文章的子美先生,巧妙地改放进一般的人事程序里去,“送隶有司,参列选序”,既肯定了子美考试合格决定录用,但是又说现在没有官位,要排队等候,一箭双雕地既忽悠了子美也忽悠了皇上。倒霉透顶的子美,在长安 “候补”,一等就是四年光阴东逝水!

  他千等万盼来的是完全彻底无比悲催的结局:天宝十四载(755)十月,朝廷分派给他一个九品小官“河西县尉”,这离他的要求太远他无法接受,不仅嫌官儿太小,也实在是不适合他的才学兴趣。于是他坚决不去上班,朝廷便改任他为“右卫率府兵曹”,具体负责看管武器仓库。这个小官从八品下,比九品高了半个级别,且就在长安上班,子美不甘心地接受了,并“戏赠”自己诗一首。

第三阶段:安史之乱报无门。

    杜甫连八品小官还没有当几天,“安史之乱”就爆发了。好在杜甫的官职太小,没有引起叛党的注意,于是,他在长安苟且偷生,期间写下了《春望》、《哀王孙》等关心民间疾苦的诗作。奠定了杜甫现实主义的诗风!一年后,杜甫成功逃离了长安,投奔了新皇。可是他的妻子孩子都不在身边。一方面是担忧家人的安危,一方面看到了政府用人不当,导致的连连失败,杜甫写下了反映民生疾苦的《三吏》、《三别》,甚至生出了归隐之心!

第四阶段:孤苦无依老已至。

  杜甫投奔了唐肃宗,肃宗感念其忠心,封杜甫为“拾遗”。可是不到两个月,天真耿直的杜甫就因疏救房琯,触怒肃宗,幸得张镐搭救,方免一死。杜甫对皇权彻底失望了,于是他就在乾元二年秋,毅然离职,开始了下半生辗转漂泊的生活。期间所做《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可见一斑!

  当听到王师北定中原日时,他又激动万分的写下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并准备回故乡。可是由于家贫,只能租了一条小船北上,最终饿死在了回乡途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世上创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读《杜诗里的唐朝往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xvuw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