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对《利己与利他》的评论,让我有了更清晰的感悟,所以对方只是表达了自己当下真实的看法,就已经“利”到我了。
我的感悟:
如果你给了街头乞丐一枚(数量随意,举个例子哈)硬币,那个当下,你是什么感受呢?
我想大多数人会升起愉悦,这个愉悦从何而来呢?
第1层,它来自于你的“利他”心,这是“利他”带给你的快乐。
此时,这个“利”是单向的。
第2层,它来自于乞丐,他满足了你的“利他”心,他使你升起快乐。
这个“利”是双向的。
第3层,这个愉悦来自于你的内在,它是你的,你就是这样的,它无所谓来自利他还是利己,它来自于你,你就是愉悦本身。
就像水,它没有抱着“利”它的信念去流,以及怎样流更利他,它只是水,它用它自己的样子流动,它流动的时候,就在利他。
万事万物皆如此。
花、鸟、虫、鱼,风、火、水、土,树木、白云…你和我,慈善家以及流浪汉…
没有什么是不应该存在的,也没有什么是不利于他的,没有什么人事物是没有东西给这个世界的。存在本身,就是礼物。
借用佛陀的话:
“万事万物都是互相倚靠而生存。
就如我手里这片树叶。
泥土、水分、热力、种子、树、云、太阳、时间、空间——这全部都是导致这片树叶得以存在的因素。
就只少了一样,树叶也是无法生存的。
所有的生物,不论有机无机的,都是因互缘而生起。
一样事物的来源,就是万事万物。
请你细心参详一下。
难道你看不到我手上这片树叶,是因应宇宙万法的相互关系,甚至包括你的察觉力在内,才能如是吗?”
当我们在第一层,也就是“利他”,利是单向的,有给有得,“给”的一方处于优势,“得”的一方处于劣势。
这样的不平衡会制造好与坏、对与错、黑与白、高与低、施与受的分别。
当我们来到第二层,利己的利他,这个利是平等的。在给的同时看到了自己的得到,此时我们处于无条件的爱中,这个“利”是平衡的,我们不会制造出“拯救者”的优越和“被拯救者”的卑微;我们也不会制造出“受害者”的指控和“辜负者”的罪恶。
我们继续来到第三层,此时我们不再谈论“利”,我们纯然的在着,这不妨碍我们仍然会给乞丐一枚硬币,但我们无所谓利己与利他,我们只是纯然的“在着”,我们与万物同在,只是做着自己,就已经在彼此“利”的状态中了。
这时,我们就给了自己和他人自由,我们会全然绽放自己,也允许他人的绽放。
(以上说的利的方向,都是意识层面)
***
你的贡献,与其说来自“你之所为”,不如说是因为“你之所是”。
——约书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