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苦的核心是爱的缺失。父母糟糕的关系模式是自己糟糕的内在模式的原因。但内在模式一旦形成,就具备了独立性,就不会再随着父母关系的变化而自动发生根本性改变,所以内在不改变,还会走在老路上。
如果你外在的优秀没有带给你良好的心态,则你一定是将外在条件当成逃避内在自卑的工具了。
爱内向的父母,则自己变成外向者。如果某些时候你被人接受,就会感觉是好的。对孩子不好,孩子觉得自己坏的时候多,就会产生自我保护,把坏压到潜意识中去,投射到别人身上。
外向的索取者常藏着很深的内疚。索取者无法给予回报,会形成坏我。
一个人必须明白,自己在一件事情中的动机和责任,否则事情不会出现好的转变。
你会发现心理学学到最后,很容易失去同情心,因为你总会发现,在不是非常明显的强迫情形下,不幸总是不幸者自己选择的结果。(这大概就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的来源吧!)
评价者真的在乎被评价者吗?
沉默在咨询过程中的作用:有时会让咨询更顺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