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去年12月,在一次会议中有机会听同事X分享他从零开始跑马拉松的经历,觉得很有感触。
这几年,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跑马拉松。老公也是从几年前(具体不记得了)开始慢慢跑起来,现在已经跑过好几次全马了。今年就参加了好几场,想得起来有美国、新加坡、上海。他还打算参加今年三月(四月?我是多么的不关心啊)的朝鲜马拉松,也是蛮拼的。我只能说,注意安全啊。
我一直很佩服这种有毅力坚持做一件事的人。虽然看到的往往只是“人家的孩子”完成马拉松的结果,我知道,那背后一定是艰苦的训练和坚定的信念。
这次听X的分享,让我有机会了解到一位跑者的心理成长,也触发了我对自己在做得一些事情的思考。感悟良多。决定记录一下。
整篇演讲大概三十多分钟,一气呵成,非常的精彩。我试图回忆一下,看看能不能还原六、七成。
从零开始完成全马
X首先自我介绍,说他自己年轻的时候练器械。那时他一直觉得自己身体挺好的,所以工作忙,晚上加班也就没有太留意。
32岁那年,他的身体开始陆续出现一些状况。比方说有时候忽然会几秒钟觉得头晕,或者觉得眼冒金星。但他也没有太过在意。
直到有一次,他从位子上站起来的时候,忽然觉得天晕地转,一下子倒下了,然后同事就马上送他去看医生。
医生检查以后,说他有严重的颈椎病,要求他卧床。一连几周,他只能仰面朝天平躺在床上,脖子不能动,一点都不能动,一动就要吐,不动也要吐。只能吃一些流质的食物。就这样躺了好久。
那一阵子,他在北京,辗转去了好几个医院,看了很多医生,结果都是一样,医嘱:多卧床,或者缓慢行动。
运动肯定是严格禁止的。
可是那个时候,X坚信健康很重要、体育运动对健康很重要。如果因为目前的身体状况停止运动,那么,健康状况只会越来越糟糕。
所以,他没有遵守医生的嘱咐,开始尝试跑步。一开始其实根本不叫跑步,就是慢走,慢慢走、慢慢走。
从一公里开始走,走了几天以后,他觉得可以慢慢的走个两公里,然后走三公里四公里。然后慢慢的跑起来。
就这样,循序渐进,一个月、两个月、半年、一年。他跑了一个半马。然后,他跑了一个全马。再然后,他跑了好几个全马。他以前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可以跑全马。
是的,他做到了。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他的颈椎病再也没有复发过。
X说到这里的时候,大家忍不住全体鼓掌!
跑马心得
X和大家分享下面的心得。
首先,建议大家都要运动,不管什么运动都可以。先定一个小目标,比方每天走一公里,只要坚持就可以,尽量每天做。
我觉得其实生活中很多的改变也是遵循这样的规律。
这里面包含两点。
-
首先是坚持、尽量每天都做,形成一个habit。我从去年八月开始写日记,一开始来也是断断续续的,十月份开始每天写,就算再困,也要把今天的日记写完。不想停一天。因为今天停了,那么明天也可以停。这样也就无所谓“坚持”一说了。
-
其次是从一个小目标开始,真的是小目标,不是一个亿啦。目标定得太多、太高,容易让人产生恐惧。这也和《Switch》的观念吻合。
生活中的道理如此相通。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被提醒。
X说:every mile counts。我的经验是:every word counts。
第二个建议是,要量力而行,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合适的目标。
他说自己以前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可以跑全马,也没有计划要跑全马。
但是跑了几次半马以后,觉得自己可以了,就开始跑全马。
聊到最近的厦门马拉松有选手猝死。其中有一个人的情况还比较麻烦,因为他是冒名顶替的。马拉松组委会为所有的参赛者买了保险。可是由于他是冒名的,所以保险理赔也不清楚应该怎么弄了。
说到这一点,让我想到我看到笑来老师的“避险”的那一期文章中讲到的概念:“在场下看”和“在场上做”有着巨大的差距。
运用到这里,就是:人家跑马拉松,是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和积累的。我们每一个人,还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节奏。运动是这样,投资、生活亦是如此。
我刚开公众号的时候,计划一周更新两、三篇,因为本来就是没天都写的,可以提炼出一些内容放到公众号上面。后来发现这不符合我目前的情况。一方面是完成一篇可以公开发布的文章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远远超过每天“随便写写”,尽管这“随便写写”实际上也是经过一定思考的。另外一方面,就算文字已经完成,单单是公众号的排版、更新,也是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的(关于这条,完全可以另外写一篇长文的)。
而我目前的重点,还是提高阅读理解、思考的质量、和写作水平。因此,目前公众号保持在一周一更的频率。
第三,关于跑步减肥。X说他以前挺胖的,也想通过跑步来减肥。一开始跑步时时常会关注自己的体重变化。
可是跑了两三个月以后,感觉完全都没有变化嘛!于是也懒得关注了。直到跑完第一个半马以后,感觉完全没有变化。后来他就懒得照镜子了。
当他跑完一个全马以后,他的家里人就跟他说:哎,你瘦了嘛!然后身边的同事也说,你明显瘦了嘛。
这个时候的他去照镜子,才明显的感觉到自己确实瘦了,然后穿的原来的裤子也大出来了。
这让我想到,当我们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先不要太去刻意关注结果,做就是了。只要坚持把对的事情做下去。目光要放长远,十年、十五年。
和菜头在《写在<罗辑思维>四周岁》的文章中写道:
- 人们往往觉得罗振宇崛起的速度太快了,怎么就是他了?
- 罗振宇上来先订了一个十年期,最后能否实现谁也不知道,但是他的心态却因此发生了改变。
- 当一个人以十年时间作为规划的时候,他对成功、对于业绩、乃至对于自我的的期许和那些做两年规划的人完全不同。
就像我现在写作,虽说文笔还很稚嫩。可是只要坚持写下去,一定会越写越好的。
第四,X给了一些运动安全方面的建议。
-
首先说到了选鞋子,说其实不用太纠结,有很多人看网上的各种评论,纠结到底选这个鞋、还是那个鞋。其实你真正去试了就知道了。一开始跑步选一双普通的、舒适的跑鞋就可以了。跑多了,自然而然会知道,什么是适合自己的。
-
其次是热身。这是因人而异的。X做的热身就是特别简单,稍微活动一下手腕脚腕,然后扩一下胸就好了。
他说看过一篇文章,说跑马拉松之前,最好不要拉伸。但是他也不知道这种说法有没有依据。就他自己的经验来说,以前参加过一个跑步训练营,非常后悔。当时教练主张跑步前要拉伸,让两个同学相互拉拉升,然后把他的大腿肌肉内侧给拉伤了,以至于他后面一个月都不怎么敢用力跑。
然后另外一个同事也说,他的经验也是跑前不要拉伸,等跑完以后再拉伸。但是这个tips只是用于长跑,如果是短跑的话,还是可以拉伸一下,放松肌肉。
- 最后,长跑完不要马上洗澡,这样反而会觉得特别疲劳。还顺带讨论了一下关于晚上洗澡、还是早上洗澡。
第五,也是最后一点,X说,要定期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
他说其实跑步蛮枯燥的,定期需要给自己一个动力,自我激励一下,比方说报名参加马拉松跑步。
他已经报名了17年的无锡马拉松。从现在算起来还有三个月。根据他的经验,需要训练一个半月才可以去跑。
X的分享就到这里了。
那个X没有分享的“秘密”
其实X在公司属于中层领导。和他打过几次交道,他做事情的思路和条理都非常的清晰。他的女儿也非常优秀,在学业上非常出色。
这就是“刻意练习”。
最近在很多的文章中都看到这个概念。这里也要反思自己以前读书的效率不高、并没有真正理解。这个概念已经存在已久,我在之前的阅读中也一读到过。为什么最近才注意到这个概念。
“刻意练习”的意思就是,你需要通过“刻意练习”,是自己在某一个领域中达到足够高的技能水平(这个“足够高”的意思,起码是这个领域的前百分之一,起码比第二名高出十倍以上)。
这样,你就会明白,要在一个领域中达到这样的水平,需要做些什么,而至少从原则上了解了,在其他领域追求卓越也需要做些什么。
举一反三,大抵如此。
没有尽力做到最好的人,从来不知道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也正是因为如此,那些真正的大师,往往显得更加的平和、谦逊,而不会去嘲笑他人,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要做好一件事情并不容易,也付出多少努力。
笑来老师举过梅兰芳大师的例子,他在教导学生的时候往往很有耐心,他说:要做好真的很难的。
所以,想做好一件事情,唯一的方法就是投入,花时间、花注意力、刻意练习。
最佳的偷懒策略,就是不偷懒。
全文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