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子推:晋文公重耳时期重臣,晋文公执掌朝政之后,未受封赏,和母亲一起归隐山林,后世封介子推归隐的山为介山。
然而这样一位劳苦功高的大臣,为何却甘心归隐,这其中的缘由,还要从重耳的一十九年逃亡路说起。
一、不讨不要,不争不抢
重耳结束逃亡,在秦的帮助下,准备回晋执掌政权,这个时候,路上经过黄河的时候,重耳的舅舅狐偃咎犯发话了:臣从君周旋天下,过亦多矣。臣犹知之,况於君乎?请从此去矣。
意思是说:我跟着你这么多年,有过很多过错,我自己比你知道的更清楚。让我归隐山林吧!(省得以后你拿这些过错来惩罚我)
表面上看,这话,请罪的,没有任何问题。其实,这段话有更深层的含义:我以前做的过错,那时候,你不是国君,没有生杀大权。现在你快要当上国君了,那就给我一句准话,我好当做免死金牌。
所以说,这重耳舅舅这老头子心眼儿多的很,表面上是请罪,暗地里的目的是讨要好处。
可是,这几个人,包括重耳,长期在一起十多年了,他舅舅这样说,重耳也肯定知道是什么意思。于是,重耳说:“若反国,所不与子犯共者,河伯视之!”接着重耳把一块玉扔掉了黄河之中。
意思是说,我回国之后,不封赏你的话,我就如同这块玉一样不得好死。
舅舅问得妙,重耳回答的绝:重耳知道舅舅并不是让自己饶了过错,而是讨要赏赐,重耳也明白,就给了肯定一定会共事(给予高官厚禄)的承诺。
这样,两下安心,然而,早就看穿了一切的介子推在旁看不下去了,说到:天实开公子,而子犯以为己功而要市於君,固足羞也。吾不忍与同位。
意思是说:重耳当上国君是顺应潮流,而舅舅却借此讨要功劳,实在是太羞辱了,我不想和他一起了。
果然,直到介子推往后一生,都不曾讨要过本来应该给予他的赏赐。
二、封不及己,心生归意
终于,重耳当上了晋国国君,史称晋文公。乱成一盘散沙的晋,此时此刻急需大刀阔斧的改革,然而乱上加乱的是,当时的周天子也在宫斗中逃到了郑,来向晋文公求助。于是,一乱之下,本该封赏介子推的赏赐就此搁浅了下来。
见别人都从晋文公那里讨来了赏赐,而唯独晋文公迟迟不封赏自己,于是,介子推和母亲一商量,就一同归隐山林了。
三、是你的终究会是你的
就这样,介子推意志坚决的和母亲归隐了。可是这么大一位功臣不见了,重耳迟早会知道。只是当重耳知道的时候,再去追介子推,却再也来不及了。
于是,重耳封了介子推所在的山为介山,介山上的田地为介推田。
一直到九年之后,晋文公去世,都再也不曾得到过介子推的消息。所以,也可以说,自始至终,介子推都不曾接受过辅佐晋文公的功劳的赏赐。
然而,是你的,终究是你的。重耳没有做到的事情,历史替他记住了,记住了介子推。千古高风传唱至今就是对介子推最好的肯定,和他的辅佐能力的最好证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