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于初中男生跳楼的新闻铺天盖地报道,关于孩子教育的话题又成为了热点,“棍棒教育”也成为了热点的核心话题。
之前,彭老师接到过一个重度抑郁的孩子,我刚见到他时,孩子眼神涣散,问问题也完全不回答,后来,经过多次沟通交流,彭老师才逐渐打开孩子的心扉,之后,我才得知孩子的爸爸妈妈经常打骂他,手腕上是自己用刀割的,后背则是一片片乌青。
于是彭老师把孩子的父母叫来,跟他们好好谈了一番话,表示疾病不是孩子的问题,是他们教育方式的问题,孩子的父母也表示是他们恨铁不成钢,以后绝不会这样做,好在之后,彭老师也收到了孩子情况好转的消息...
其实,究其原因,父母们部分坚持棍棒教育是觉得打孩子之后他们变得顺从了,这会让很多家长产生一种错觉,于是变本加厉起来。而另一部分坚持下来则是秉持着“打是亲、骂是爱!”“小时候父母打我是为我好!”“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理念,对自己打骂孩子给出的合理化解释。
但是虐待和溺爱从来都不属于教育的范畴,古代教育的确经常用打骂作为教育的方法之一,但是也有大量不使用打骂的教育方法。彭老师对各种教育方法总结归纳了之后,整理了几条替代棍棒教育的建议以供家长们参考。
第一、家长要学会冷静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
父母不是永动机,白天工作已经心身俱疲,晚上还要辅导孩子作业,免会有情绪低落甚至失控的时候。但是最重要的是,当父母知道自己疲惫,或是有情绪的时候,要先学会冷静处理自己的情绪。
当自己的负情绪清空,才不会累积、转嫁或发泄给孩子,把孩子当作自己的出气筒。就像作家刘墉老师建议的:亲子之间,多留下温馨的记忆,可以抵抗父母自身的焦虑。与孩子的关系越密切,亲子间的感情越浓厚,彼此也越了解,沟通交流也会越顺畅,也不会闹得“脸红脖子粗”。
第二、对孩子教育要以鼓励为主,批评为辅
相对于批评,孩子更需要被鼓励,人都有趋利避害的特性,鼓励所带来的肯定能给予孩子无限的价值感,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最近热播的综艺节目《亲爱的小课桌》,傅首尔的鼓励式教育,就像是孩子头顶上的阳光,不仅心情阳光,连笑容也绽放得自信而耀眼。
心理学行为主义流派也强调强化作用对学习的影响,父母多用正强化,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是有独一无二的价值的,也会更乐于学习。
第三、父母不要一味追求极致优秀,学会接受不完美的孩子
当孩子开始尝试自己独立完成任务时,父母要给予他犯错或者不完美的机会,月亮还有阴晴圆缺呢,更何况作为父母的我们缺点不也是一大堆吗?虽然孩子完成的结果在成人眼中不够完美,但是也应该及时地给予鼓励。
即使孩子这次彻底失败了,家长也不要气馁,应该鼓励孩子继续寻找另一种解决方法,但是如果实在完成不了,放弃也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有舍才有得。
总之,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孩子好比一粒种子,父母好比园丁,严苛的环境只会逼迫孩子在夹缝中生存,所以,作为父母,我们要悉心灌溉,耐心培育,在未来这粒种子肯定开出绚烂的花,结出丰硕的果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