囗 謝路軍(中央民族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唱響中國2017年第二屆大型音樂頒獎典禮”活動即將於8月上旬在北京舉行。在頒獎活動舉行之前,我有幸讀到了其中的獲獎者的作品《十方新韻譜集》。這部作品是葉常銘道長用長達20餘載的研究、整理的道家經韻作品,其中飽蘸了作者的辛勤勞動和為道教音樂事業所付出的血汗。他做為一名道教音樂人和道教文化傳承者,在經歷無數坎坷和磨礪之後,終於實現了自己多年的夙願和夢想。作為其同道中人,我衷心為其表示祝賀和欽佩!同時,我還願意將這部作品推向社會,讓更多的人分享法喜和其勞動成果。

葉常銘道長系遼寧鳳城人,漢族,道教全真金山派21代玄門裔弟子、道教23代拔職高功,目前擔任遼寧千山風景區東極書院教務院長、加拿大道教協會會長兼教務部主執事;入道己經二十餘年。九十年代未,他隻身來到遼寧千山太和宮,拜師入道學習道教文化,在道教內丹、齋醮科儀、道教音樂等領城有一定的學識和造詣;許多年來除開展道教文化弘揚、親臨法事壇場主法等工作外,還主持道教書院及道教協會教務活動;同時,用大量時間進行禮儀及禮儀音樂研究,創作了《波上含煙》、《夕陽斜暉》、《瑤池仙會》等數十首道教禮儀曲譜,都在社會上產生了廣泛影響。

葉常銘道長在道教音樂方面用力甚巨,而且有一定天賦。他自幼喜好民族音樂,入道以來更是專心浸淫於道家音樂的創作和研究;幾十年來憑著對道家儀式音樂的感悟,在大量禮儀音樂作品的基礎上,首創道家新的經韻“十方新韻”。“十方經韻”的出現是其在道教音樂領域長期實踐和摸索的結果,是其將道家傳統的經韻進行繼承和創新的智慧的結晶。
“十方新韻”堪稱道家誦經拜懺新興地域經韻,這種經韻形式新穎、結構簡潔而富有感染力,在道教齋醮法事中效果明顯而極具攝眾的力量。也正由於“十方新韻”的這些獨具特色之處,加拿大道教協會指定其為道學院教學內容和祭祀儀式專用經韻,此韻今年初還獲得了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原創保護版權”。

“十方新韻”道教音樂成果的取得是葉常銘道長長期道教音樂實踐和探索的結果,絕非一日之功。他在2015年10月,其原創作品《五峰贊》(作曲)獲本年度全國大型音樂展播評選入選獎,成為國內道教界唯一獲獎原創音樂作品;2016年8至9月在遼寧鞍山、遼陽、盤錦、葫蘆島等地區成功舉辦“全國首屆原創禮樂儀式音樂會”;同年11月在加拿大道教協會負責人來 遼寧千山訪問期間,十分欣賞“十方新韻”道樂演奏,對此韻給予極大讚譽和充分肯定;2017年6月,加拿大道教協會已正式將“十方新韻”列入道教培訓計畫綱要中經懺課程教學的重要內容,並決定將此經韻編入加拿大道學院教材。從2014年以來,他創作了《民間原創音樂曲譜集》、《民間儀式音樂新探》(香港出版)等專著,以及儀式音樂專輯(光碟)內部出版;其原創儀式音樂被中國文化管理協會演藝工作委員會指定為網站“中華演出網”的曲目,收視人數至今己達五百二十一萬人次,引起國內音樂界的關注。此外,他還在“道教科儀網”、“世界華文媒體網專欄'等專業網站,以及他本人主編的《道教道法科儀雜誌》、《世界道學學刊》期刊上發表一些禮儀音樂方面的文章。這些道教音樂方面的成果已經引起業界人士的關注和讚揚。




可見,葉常銘道長“十方新韻”的出現是其長期音樂生涯的智慧的昇華,其因應了時代發展的需要,堪稱二十一世紀初在全真正韻傳承中拓展而形成的一種新的道家經韻。
從“十方新韻”的理論構成上考察,其是在道教十方韻的基礎上,融入我國北方(遼寧和吉林、黑龍江以及內蒙古等地)民間禮儀音樂而形成的一種新的道樂形式;這種道樂形式還借鑒了正一道樂的富於感染力的藝術表演形式而表現道家經韻的特質;該形式具有一定的地域文化的特點,即在其特定的地域內將道家音樂和誦經拜懺相結合,表現了新時期全真正韻的傳承與創新。“十方新韻”總體特徵體現在其既有道家音樂清逸、超脫的韻味,更有關東地域所具備渾厚、質樸的音樂特性;其曲調較為明快而深沉、粗獷而細膩,旋律帶有起伏跌宕、錯落有致、麗雅婉轉的明顯特徵;其與傳統道家經韻最大區別是,經韻以樂器演奏為主,吟唱為輔,更大程度上突出音樂感染力,起到渲染法事情景場面,以此來打動受眾者,收到經韻特有效果;其音樂形式新穎,風格獨特,結構簡潔,但給人以優雅動聽而極具感染力。
“十方新韻”在實踐中不斷得到補充、發展與完善,在2016年形成一整套由經樂與器樂組成的完整的“十方新韻”,可謂道家全真派十方韻在傳承過程中的一種拓展和創新。“十方新韻”共有40餘首曲牌及經韻,分陰陽兩韻;道場法事中除保留許多全真正韻經韻外,亦可滿足各種道場法事及祭祀儀式需要;它以“全真正韻”為主體,同時保留了我國北方道家經韻風格,還吸收正一道音樂特長;博采各種經韻之長,注重經韻在法事活動中的實際功能,突出經韻地域特色,是“十方新韻”的最突出之特色。“十方新韻”和“全真正韻”、“地方韻'以及“正一道韻”既有著一定的聯繫,又彼此存在著一定的差異。
“十方新韻”的出現有其特殊的歷史背景。縱觀我國道家經韻發展來看,歷史上就有對經韻進行改革的先例。北魏時的寇謙之在改革舊天師道時就將經文改造為詩賦或韻文,將其按文字的四聲關係產生一些有規律的韻調,從而具備了一定的音樂特性;而民國時期闞氏兩兄弟,根據當地民眾對齋醮經韻的需要,將東北韻改為東北新韻流傳於東北地區。道家經韻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發展,“十方新韻”也是時代發展的產物。
當代道教在適應社會發展的過程中,也必須尋求新的生長點,才能與時俱進並與社會和諧相處。隨著中國傳統文化日益復興,道文化特別是道家經韻愈加受到青睞與重視;國內道教宮觀大量湧現出經樂團和經師班,開展各種道家經懺活動。目前,全真道除廣泛流行全國許多地區的“十方韻”外,還有流行各地的“地方韻',如“北京韻”、“嶗山韻”、“廣成韻”、“東北韻”、“武當韻”等;在眾多不同道家經韻中,各種韻種之間出現“同存同生”、“各顯特色”、“共同發展”的局面。“十方韻”即“全真正韻',音樂旋律在總體風格上除具有悠揚飄逸的內涵外,還具有不少純樸幽深、典雅神秘的意味,體現出一種純正的道教音樂類型,保存了道教音樂傳統曲調,有穩定統一的音樂風韻;其在音調、誦唱風格上仍保持著古風遺韻。全真正韻形成於金元交替之際,是全真派在長期的科儀活動實踐中逐步形成的道教經韻,並衍化成為各地全真派宮觀所通用的科儀音樂。
“十方新韻”是在“十方韻”的傳承中又有所創新拓展的新的經韻。“十方韻”是道教經韻與當地民間俗樂相結合的產物,其以“全真正韻”(十方韻)為主體,但又與地方語言聯繫緊密,將當地的民風、民俗、語言習慣和民間音樂納入到齋醮科儀中;其在音樂上為順應齋主要求與宣教佈道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和調整原有的音樂,在長期的宗教活動中形成了地域性特色的經韻音樂。
“十方新韻”還吸收了正一道音樂的元素。正一道音樂作為道教音樂的主要流派,其齋醮音樂尤為豐富,演奏形式靈活,也具有鮮明的地方性;雖然其在總體風格上有一定的趨同性,但其行腔、旋律裝飾都帶有當地地方音樂的特點。所以“十方新韻”是直接吸取了正一道音樂的民俗性特點,其音樂表演技能高超、嫺熟而頗具感染力。
總之,“十方新韻'形成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既有社會客觀的原因,也有音樂本身發展和個人才能發揮的因素,是在多種因素共同起作用的條件下而產生的。在新的歷史時期,由於國家對傳統文化的高度重視,進而有了較為寬鬆的相關政策,因而道家經韻出現了良好的發展勢態;加之海內外文化交往,吸引了一些道家有識之士對道家經韻及道樂的再思考,進而產生了對經韻改進的意識。道家有識之士立足本地區文化,通過大量實驗性的探索,對道教經韻進行了長期反復的摸索實踐而譜寫了全新的道家經韻音樂,“十方新韻”就是在新形勢下出現的新的道教音樂成果。




我相信,隨著中國道家文化日益興起,尤其是道家齋醮科儀不斷走向世界,“十方新韻'做為一種新興地域經韻,會以其自身特有的形態和經韻形式服務於道教齋醮儀式,必將為道教的發展作出其獨特的貢獻。
謝路軍(中央民族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二零一七年七月十五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