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解决注意力不集中,身心长时间紧张,缺少安全感导致的事件+恐惧+想象的经验层面的问题。
一、什么叫脑中魅影?
也叫做“不在场之在场难题”,经历过创伤形成心锚的人,解决以后面对生活的办法。
马克思.韦伯“去魅”,最早一词起始于宗教到世俗生活,是指把宗教中神秘的色彩去掉,恢复到现实世俗生活面貌的一种手法。
二、魅从何来?
杨老师的一段经历
1、杨老师小时候数学不好,因为开窍晚,别人都会的数学题,只有他自己不会。被老师无数次批评挨训,被同学讽刺。在杨老师记忆中,当时老师具体训斥他的话,同学们讽刺他的语言早已经忘掉。但是数学不好的事实,对数学的恐惧,以及自己莫名的认为自己怎么学数学都学不好的感受,让他一提到数学这门课程就感到无能为力,甚至感觉到就没有能够会教数学的老师,延伸到后来,看到严厉的老师都会产生恐惧心理。这样的“成长事故”一直伴随着到高中毕业。
加达默尔说“效果历史”,事件已经过去,但是它形成了令人恐惧的效果。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也是“效果历史”带来的恐惧心理。
2、杨老师说,小学因为英语课程开课晚,可能那时候他自己年龄大了,理解力强了,英语学的就好。那时候他就感觉英语特别好学,英语老师说话也好听。甚至中学时的一位英语老师大多同学不喜欢他,但是杨老师还是觉得英语老师挺好的。英语这门课程给杨老师的底色时温暖的。而且杨老师鲜有预设,即便还没有开始学的英语课程,他也能学好。这种感觉让杨老师一直到高中,英语都是出类拔萃的。
三、去除魅影
“祛魅”是把大脑中神秘的一部分除掉,回到科学知识客观事实。
“祛魅”是脑中魅影很重要的手段,在教学上也叫“情景教学”(创造一种环境,帮助学生学习)
每一个学习的人都有自己的曾经的生活环境,而他也一定处在某种情景里边。人永远无法离开曾经的情景而单独学习的。而为了保证学习的效果,老师创造一种环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学习,从而远离过去的情景。创造新的经验,代替原先的经验。也叫做情景教学。
例如:上课前冥想静心听音乐,就是一种隔断与以往的手段。让情绪回归当下、临在。
杨老师分享的去除魅影的经验方法:
1、杨老师自己说只要面对数学老师授课补课,心里就会紧张,感觉学不好。在高二辍学一年回来复读,数学已经拉下很多,根本跟不上学校进度。这时杨老师就自己学,从自己会的数学题开始做,直接面对数学这门课程,相反的不那么恐惧数学了。而且慢慢的做题的数量,以及从简单到复杂,自己已经感受到做数学题带来的胜任感了。慢慢的数学成绩提高上来了。
2、杨老师说,在他上体校的那段时间是他人生中的一段高光时刻,也是他的一笔宝贵的财富。
在参加田径比赛中,一次一次奔跑,身心处在极限状态,别人看到你跑的贼快,实际自己在心里感受已经到了极限了。在一次一次的掌声和挑战自我中,给成长提供了一笔宝贵的财富。相较于相信别人,我更加相信自己。
怀疑的声音会把结果交给身体,甚至会慢慢转移成为自己坚持下去的声音,会特别好奇想看一看自己的身心有多大可能性的那种感觉。所谓“祛魅”并不是把过去的恐惧创造出来的白衣女子从经验中抹掉,对抹不掉“不在场之在场难题”一进入情景就会恐惧,钥匙就在难题。
人是极具有创造力的动物,过去不好的经历是一个背景音乐,经常会学数学时紧张,同时也告诉我们,我可以同时创造另外一种音乐。“任何事你还没干,就相信自己有那个能力,能够超越极限,突然换了频道一样。我们能够创造魅影同时也能创造美好。这就是祛魅的原理。
3、例如:一个同学英语不好,这位同学冲破阻力,自己找英语老师,说出自己的弱点,希望老师抱抱他。孩子通过逆行自己的感受,保持觉察,直面问题,寻求帮助。从此改变了对英语学习。因为喜欢上了英语老师,从而克服了畏惧英语这门课程。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觉察恐惧,直面恐惧,有意识积极主动创造好的经验,直接链接老师。完成祛魅的过程
这个改变的过程如下:
1、积极觉察“什么”影响了我们
2、采取立即行动,创造新经验。
3、锚定新经验这种感觉,在新的经验中去探讨和创新新的可能性,然后慢慢对自己产生信任。
4、新的经验对冲旧的经验,就是祛魅的过程。
作为一个教育者,包括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创造新的情景,帮助孩子创立新的经验去除魅影,这是一个新的教育法,也是祛魅事半功倍的方法。这个方法因人而异,需要我们不停的发挥创造。对于学习这来说,这种方法也及其重要。
例如1,学员对所学课程的内容,人物特点,环境进行沉浸式学习,代入感的学习就会加深理解课程内容;
例如2、平常在家、在学校学习,我们也可以突发奇想在公园里、在海边、或者在车上学习,换一种学习环境,增加不同的体验感,让学习者更高的代入,收到更好的效果。现在的游学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老师推荐,通读《海鸥乔纳森》,改变学习的目的,所有的学习是为了体验、经历,遇见更好的自己,那么觅食只是副产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