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交响乐迷,但确实从小就喜欢音乐、绘画等艺术类的事物,学生时代考过声乐级、学了点乐器、参加过歌唱比赛。
但那都是久远的事,自从工作后,有忙碌,有经济条件的限制,所谓的听音乐和画展都是基础级的,偶尔消费下。
所以本文只是基于我这样的小白来梳理,初次到音乐厅聆听现场交响乐演奏要注意什么?
01
首先谈入场。
一般来讲,国内的氛围没有国外那么正式,着装上除非入场票注明,没有严格的正装要求。我个人日常喜欢穿着休闲的衣服,直接进场也还OK,但出于礼貌,男士最好穿衬衫或有衣领的汗衫,女士当然尽量穿颜色较为单一的办公室装扮最好。
如果你观察乐队的着装,你会发现他们的样式非常简洁,均为黑色系,男士除了指挥一律西装,女士稍微有些变化。而指挥相对选择余地大些。
在入场时间上,建议提前30-40分钟到音乐厅。主要是做好进场聆听的准备工作,比如冬天寄存臃肿的外套,上洗手间,甚至喝水、擤鼻涕都最好能提前解决。
因为交响音乐会一般不配专门的音箱放大设备,主要靠音乐厅的环境回响来解决音效问题,因此回声功能特别好。当交响乐团在演奏时,观众的一个喷涕或小声说话都可能被发大成回响,整场都能听到,既影响乐团的演奏,也影响听众的视听效果。
如果有重要的事项需要处理,要必须在开场前解决。演出开始后,为了保证安静,现场会有手机屏蔽设备开启,手机也没有信号了。
此时如果你要从剧场里起身出去打电话都是不礼貌的行为。
每个交响乐团以及指挥和主要乐手都有著名的历史和业绩,并且当晚演出的曲目是什么,作为观众有必要提前做背景知识的了解。
音乐厅会专门提供当晚演出阅读的小册子,不妨在早到后拿来阅读“预习”。
为了确保所有人都不被打扰,如果迟到,至少要等到一个演奏曲目结束才让进场,通常要等到中场休息期间。
02
作为听众提前到达并做好上述准备工作后,接下来就要准备进场。
通常交响音乐会的演出时长为2个小时,包含中间20分钟的休息。音乐厅会在正式开始前5分钟向观众播放即将开始的钟声,以提醒还没进场的观众抓紧时间进场,在倒计时1分钟时再次敲钟,提醒进场后的观众赶快落座,停止交谈,手机调至静音等。
交响音乐会是非常正式和庄重的场合,不建议太小的小孩观看,毕竟小孩子的忍耐力有限。
中间休息时也遵循相同的秩序,最好能起身活动下,去趟洗手间、打电话处理点急事。倒数计时5分钟和1分钟的开始顺序。
演出时间到后,所有演出人员在第一提琴手的带领下入场。
![](https://img.haomeiwen.com/i1264672/7f1d2e416c9e3726.gif)
在管弦乐团的弦乐器组中,小提琴分为两组: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第一小提琴负责乐曲主音部分,第二小提琴负责和音部分。第一小提琴的首席是整个弦乐组的首席,同时也是整个乐团的首席,他(她)负责整个乐队的音准和调音。
小提琴本身非常敏感,随着时间与温度变化音准会产生微妙的不同。所以你会注意到,等所有演奏员登台落座后,首席便拉起小提琴带领大家对音,等大家把手里的乐器校音差不多后,便会安静下来。
接下来,就是演出前最重量级的指挥家入场,作为观众要再次致以掌声表示欢迎。等指挥家也准备好后,全场立即安静下来,演出正式开始。
这套流程,久而久之成为约定俗成的音乐会礼仪。
03
整场交响音乐会期间的纪律我相信不用过多叙述,有常理知识都懂。比如禁止摄影、摄像、录音,随意说话、走动等。不过在观赏期间还是有人会偷偷拍照,而且会不自觉打开闪光灯,这是及其不礼貌的行为,有可能影响演奏者的注意力。
作为一个交响乐小白,我觉得在交响乐演出期间可以做三件事:
第一,从交响乐团乐器的分布,填补乐器知识。
![](https://img.haomeiwen.com/i1264672/8a61bb9954200aab.jpg)
这是一张基本的交响乐团的乐器摆放图,也就是演奏员上场后按规定的位置落座。不要小看这张图,每一个乐器的摆放都基于声乐的原理,就像我们佩戴立体声耳机,达到最好的视听效果。
至于为什么这么摆放,知乎上有一个回答很专业和全面——交响乐团的座位排列有什么讲究。
第二,注意聆听区分乐器和观察演奏者的神态,提高对人和声音的敏觉性。
对人的言行具备一定的敏觉性是我自己创造的一个词。意思是,虽然我们无法做到read mind,但通过刻意练习,我们是能够做到在与人交流时通过观察和聆听,能够明白对方在语言和动作的表象下真实含义大致是什么,从而做出正确的回应。
我们天生有五感“输入”周围的信息,但是我们向来学会的是如何表达自己,却很少在意别人想传递的意思。这样会造成很多误解,影响人际关系。
当我们留意到这一个问题的重要性时,通过一些练习的方法是可以得到改善的。比如聆听区分乐器的不同,包括音高的变化,都可以磨我们的耳朵。同时配合眼睛的观察,对对方的微笑变化也就有了较好的综合判断。
第三,留意指挥的动作,不是简单的指挥,他在调动整个演出团队,既有节奏上,也有音高高上,从而展现出一部鲜活的交响乐曲。
![](https://img.haomeiwen.com/i1264672/fbd31add93461217.jpeg)
详细的解读请阅读知乎上的回答——交响乐指挥的手势怎么才能看明白。
04
交响乐演奏完毕以及整晚的演出结束后,鼓掌致敬是必须的礼节。
还记得前文说到要提前阅读这场音乐会的简介吗?
通常,一首交响乐就像一部小说或电影,是分几个乐章的。乐章间保持短暂的安静既可以保证一部作品的完整,又能维护听众欣赏思绪的连续。
如果你事先不做了解,贸然在此时鼓掌喝彩,那会非常尴尬。
鼓掌喝彩的时机,只能在曲终时再释放出来。当指挥的双手完全放下并转身致谢,才表示全曲终结,作为观众再鼓掌。
喝彩不要像看京戏那样喊叫“好,再来一个”,除了中文简单的一个“好”字,用拉丁语“bravo”更加优雅。
如果觉得这场交响乐确实物有所值,那就卖力掌声吧,通常指挥都会愿意返场加演一个小而美的乐曲收尾。
在即将曲终人散之时,还有一个我最喜欢看到的画面——看指挥会“点名”表扬哪位乐手。
因为是现场演奏,每次乐手受到身体状况、周边环境等影响发挥并不均衡。那么多人同台献艺,总归有好有坏。
此时你就能看到指挥作为乐队核心的权威性。他会“点名”整场表现上佳的乐手起立向观众致意。你再注意观察,会看到而没被表扬的乐手有多沮丧。
我喜欢把它作为猜猜来玩。即在欣赏音乐期间,靠自己眼观耳听去判断哪些乐手(或者说乐器)的演奏出色,而最后指挥表扬的人即是“正确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