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早上起床问题有所改善,虽然偶尔也会有所反复,但通常在我不带批判指责的情况下,开心地和孩子玩玩抱抱亲亲地滋养之后能够愉快的起床穿衣玩耍。今天早上出门之前给孩子梳了两条羊角辫,临出门了熊孩子说不是要羊角辫,要半头两条辫子,但我当时抱着被子着急出门晾晒上班,就没有正面回应她,于是孩子开始哭泣,这是为了得到我的关注孩子提出了一个要求:妈妈穿鞋,但我当时手上正抱着被子,没法帮她穿。
我意识到自己的内心也涌起一股烦躁的情绪,口气不好地对孩子说:自己穿。然后就开始往楼下走去。也许是我没有等她而是继续往楼下走的动作激发了她的不安和遗弃感,孩子开始哭的更凶了。当我意识到这点在二楼的时候我站在那等她。然后孩子开始粘着我要抱抱(孩子需要通过我的抱抱肯定我还爱她的)。但我手上拿着被子真的没办法抱她。当我把被子晒好之后,我就抱起了她,但是当下仍然没控制住自己说教了几句:无非是今天已经梳好了明天再换那种发型之类的。由于我的内心还是有一点点烦躁,所以抱了一下之后就又说自己下来走内心还是有一些不接纳。孩子感受到这份不接纳,在上学的路上,还是一直想要我抱抱。我在一个不接纳的状态里,我对孩子说,没有抱抱自己走,当我意识到我自己的不接纳在下天桥到下天桥的时候,我抱起了孩子,我告诉她,那妈妈给你抱到面包店那边。抱到面包店,我把她放下来之后,我本来想要在面包店前的公交站坐公交上车的,(奶奶也在,可以奶奶送)但是孩子依然闹着要妈妈送,当我意识到我自己的不接纳对孩子的影响之后,当下我决定接纳孩子的要求,我来送她到幼儿园,我也意识到我当时不想要送他去幼儿园,而想直接上车,还是由于我内心的对她的不接纳,所导致的行为。
当我有了这个意识之后,在送她到幼儿园的这段路途中,我们开始讨论,要不我们给梳辫子起不同的名字吧,这样下次只要她告诉我不同的名称,我就知道想要梳什么样的头了。我建议给两条辫子取名羊角辫,她喜欢的半头梳两条辫子叫做半个公主辫子头或者西西辫子头。孩子听了就开始咯咯笑。到了幼儿园的门口,心情调整好了,愉快的和我再见,开心的入园了。
——感悟
1.若在孩子因不是梳她喜欢的发型而升起情绪的当下,我能够看见她并且接纳她的情绪的话,也许就不会有后来的情绪升级
2.当孩子受到家长拒绝的时候,往往引起强烈的挫败感和不安的感觉。此时孩子会提出新的要求,这时候,她需要的是确认我们是否还爱着她,这时如果可以的话,我们尽量去满足孩子的要求,而不要将孩子新的要求看作是对家长的挑战。我们拒绝孩子的行为,而不是拒绝孩子这个人,在平时我们也要不断的告诉孩子我们很爱她,不会因为她一些不对的行为就不爱她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