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866篇】观课例《忆读书》

【第866篇】观课例《忆读书》

作者: 杜香开花2008 | 来源:发表于2022-01-23 21:51 被阅读0次

观课《忆读书》

写在前面:这堂课,是一部精彩、华丽的篇章,更是一场厚重、大气的交响乐;是让人陶醉的一次心灵之旅,更是让心灵得到洗礼的一次体验。

执教: 张倩 整理:芙蓉

师:你们认识她吗?

师:你们对她熟悉吗?

师:熟悉她的哪方面?

师:我们又学了冰心的哪些文章?

生:《繁星》。

师:冰心奶奶生于1900年,享年99岁,被称为了世纪老人,她一生特别地爱看书。所以就有了文章的第一句话: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师:那她到底在文章中说了哪些读书经历呢?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用圈画法标注相关信息,用圆圈圈出他读书的时间,用方框框出她阅读的书目。注意重复的信息,我们不用再勾画,开始吧。

师:如果有找到的同学,可以举手告诉我。

师:老师已经看到部分小手举起来了哟,没有画完的同学请你们快一些。好,身做正。

师:同学们,有谁愿意分享你画到的?

生汇报

师:师引导学生说出冰心阅读的时间和阅读的书目。(梳理课文)

师:要注意了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老师把你们梳理到的这些信息填到表格中,这样看起来会更加的清晰明了。我们一起来看作者七岁时,她读了……(师引导学生按照表格说冰心的阅读经历)

师:她从7岁到80岁以后都一直在干什么?

生:读书。

师:这就告诉我们要多读书。(师引出了本文关键点:多读书,并板书)

师:那她是用什么方法读书的呢?她认为什么样的书是好书,请同学们小组讨论梳理相关信息,完成你们的表格。(小组合作)

师:(师巡视,鼓励学生)

师:作者七岁时,用什么方法读了什么书,这样子把一句话说完整。

生:作者七岁时,用他那一知半解的方法阅读了……用反复的方法阅读了……用比较的方法阅读了

师:首先不管他答案正确不正确,送给他掌声鼓励鼓励,那还有哪组要来补充的吗?

师:同学们请看课文,作者是用一知半解的方法就直接开始看《三国演义》的吗?

师:一开始他是怎么看的?

师:(引导生)先听,听完之后充满期待,就一知半解地看。然后反复看,他还拿这样的书跟其他的书做比较,这也是一种方法叫比较。她运用了4种方法在读书,刚才我们已经把课文的信息梳理了一遍。(梳理冰心读书的方法:听,一知半解,反复,比较)

师:接下来就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读书,齐读这段话。

图片

出示第四自然段: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

师:标红的“凯”字是本课要求会写的字,跟老师书空。那作者在这用什么方法读书呢?一知半解是什么意思?其实她是知道那个字的一点点意思,了解的不是很深。那你们赞同作者这样的读书方法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生:不赞同,没有读深刻。

师:说得有点道理。

生:在年龄不大的时候无法学习其他的事,才只能这样做。

师:这两个同学说的都很有道理。但是即使我们是一知半解的读书,我们也应该坚持读书。

师:是的,当我们读到一知半解不明白时,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读?是的,反复的去读,也是很有味道的。

师:不信我们看导读页:一起来读: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其实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意思。

师:文中就是写作者这样反复读的。(同时出示第5自然和第7自然段。)女生第1段,男生第2段。

师:同学们,第一次读三国,谁走进了她的心里?第二次读,谁又走进了她的心里?随着她一遍又一遍的读,走进她心里的人物就越来越多。

师:那十二三岁时读红楼梦,她一开始怎样?甚至有点感到厌烦。但是等到她中年之后再来读这本书时,才尝到……。这里的兴亡盛衰指的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从最繁盛时期走向了衰败。

师:那一本好书就是有如此大的吸引力,能让作者一读再读。这里为了研读红楼梦,还专门成立了红学会,他们专门从事红楼梦的学术研究,为我们的古典文学做出了重大贡献。

师:瞧,这就是他们的研究成果。

师:从表格中第二列我们能看出作者最喜爱、提得最多的是什么书?

师:它们是我们中国的四大名著,我们一起来品读作者读四大名著时的感受。

师:谁愿意来你读,你来你读第一句,谁来读第二句,你来读第三句。

图片

出示:第一句:我的舅父扬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第二句: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关于“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

第三句: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

师:谁知道作者读三国时的感受,说出关键词?

生:津津有味,无限期待,学会挑选和比较,对章回小说的兴趣。

师:章回小说是什么意思?

师:它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特点是把整部作品分成若干。每回与回之间都相互衔接,每一回都标出两句相对仗的句子标目,以揭示本回的主要内容,就像《水浒传》中……

师:读这些书,能让作者感受到很大的兴趣,也感受到了非常多的乐趣。

师:那还读什么书也能让她感到乐趣?

师:(出示句子第9自然段部分内容)那些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书。作者认为这些书就是好书。

图片

师:我们的作者,她读了这些好书,他就写了这样一段话,(出示第8自然段)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得不到的。

师:读书让她收获了什么?

师:所以说读书真好。那谁能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这个句子。

师:她读得好不好,请用你们的掌声告诉我。

师:文章的结尾,作者还这样勉励我们少年儿童。

生: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师:那我们也来回忆一下你读过的书,哪本书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请你向同学们推荐。

生推荐书。

师:同学们,好书有很多很多,在我们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是哪几本书?

生:

师:它们是四大名著。四大名著中的开篇词,堪称经典中的经典,含括了整本书的内容,也是整本书的灵魂所在。

师: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读开篇词时,也是一知半解的读。但是,老师相信在今后你们反复读的过程中,你就会越读越有滋味。

师:这里老师带来了一些五年级的阅读书目。课后,老师希望同学们一定要多读书、读好书,让阅读陪伴我们一生。

师:这节课就上到这同学们,同学们再见,向台下的老师道声辛苦了。

相关文章

  • 观课议课研究——以五上《忆读书》第二课时为例

    根据陈大伟老师关于“观课议课的研究和发展三段”来进行观课议课研究——以五上《忆读书》第二课时为例。 第...

  • 【第866篇】观课例《忆读书》

    观课《忆读书》 写在前面:这堂课,是一部精彩、华丽的篇章,更是一场厚重、大气的交响乐;是让人陶醉的一次心灵之旅,更...

  • 《忆读书》课例学习

  • 课例《忆读书》李丛梅

    一、 回顾上节课梳理内容,运用什么方法梳理出来的? 借助学习单,边读边圈划关键词句 这节课继续运用这...

  • 读书打卡435

    读书打卡第435天(20220402) (第57本高宏《核心素养导向的观课议课》) 读第120页——168页, 读...

  • 读书打卡433

    读书打卡第433天(20220331) (第57本高宏《核心素养导向的观课议课》) 读第40页——80页, 读有所...

  • 读书打卡434

    读书打卡第434天(20220401) (第57本高宏《核心素养导向的观课议课》) 读第80页——120页, 读有...

  • 读书打卡432

    读书打卡第432天(20220330) (第57本高宏《核心素养导向的观课议课》) 读第1页——40页, 读有所得...

  • 课例解读《忆读书》李丛梅

  • 观《忆读书》

    今天学习26课《忆读书》,我也跟着学生们一起学,边学边有了自己的思考,以前我们上公开课,总是追求花式的设计,...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866篇】观课例《忆读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yorf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