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短短几天的时间集中阅读了《意识光谱》《生命的不可思议》《树之生命木之心之天卷》,还有今天收到的《踏入心灵幽静》《一味》《脉轮全书》,这三本翻开读了一部分。这些书都是翻开来就有很多文字想要划下来一气呵成读完,太顺畅了。有些书的议题内容是重合的,最近就是被引领着集中读了很多。有些读完是对思维力和脑力有很大的磨炼与提升,对那些艰涩的语言不再惧怕,甚至读起来颇很上瘾。今天第三次读《生命的不可思议》,前面的几章大概翻了翻,从第六章开始到最后的所有章节比以往两次都更加吸引我读到更多以前没注意到的论述。
接触克氏的智慧,她感觉似乎前半生涉猎过的心理学和宗教知识,以及从小到大体会过的人性深处的恐惧、暴力、冲突、绝望等等的苦难,为的就是借此能理解究竟真理。并着手翻译克氏的书籍。
倾心于她的勇于不断探索自我、生活和灵魂,她的真诚、通透和智者的胸怀。
透过文字,感受作者一路以来身心灵的实修证悟。也在此基础上深刻理解偏理论化的语言,实践与理论指导并行,慢慢地可以在生活的当下直接觉知到细微的差别和能量的流动,或者放下一切,主动觉知能量的产生。
就像克氏提出的的“无为之道”,当机缘成熟时,开悟的熏风会不请自来。总想抓住些什么,追求些什么,于是能量就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耗损。然而凡是能抓得到、追得着的都不是真相,都只是我们认假成真的幻影罢了。虽然追寻也能带来希望、快感,追寻也能满足自小就有的征服欲,但追寻毕竟投射了时间感和未来的幻觉,故而忽略了当下的真相—真相包括内在与外在的种种情境,亦即内心或意识里的思想、情绪和身体的觉受,以及外在发生的事和各种关系的互动。
改变到底是什么?真有改变这回事吗?还是只有在完全改变之后,你才能问这个问题?…改变意味着从现有的状况转向另一个不同的情况。这个不同的情况到底是现有状况的反面,还是截然不同的另一种东西?如果它只是现有状况的反面,它就根本没什么不同…譬如冷、热,高、低,正中有反,反中有正,因为有对比,它们才会存在。然而凡属于比较级的东西,即使有程度上的不同,骨子里的本质还是相同的,因此改变成相反的情况其实就是根本没变。即使改变的举动能带给你一种上进的感觉,仍然是个不折不扣的现象。
当我们努力想要变成什么样的状态,心中其实充满着想要变成某种理想状态的欲望,这份欲望的本身就会令我们原地踏步。原来佛陀在两千五百年前提出的观察—人类是颠倒的—指的就是人心中想要变得更好的欲望。
把所有的努力都放下,放下心中的时间感 ,只进行每一个当下纯粹的观察和聆听。刻意修炼之中一定有“变成”的欲望,仍是陷在自我中心的活动里。只有在日常生活自然进行的活动中维持开放而纯粹的看与听,才有可能无为地领悟当下。聆听的时候脑子里有没有声音,还是完全没有任何噪音或杂念?假设你想表达某种超越文字的东西,但如果我不能完全安静地聆听,我就无法了解你说话的深层意涵。现在就是当下这一刻,里面尽是一些时间感和思想。
以上文字引自《生命的不可思议》
她用自己亲身的探索告诉我们,生命是一种恩宠,但若没有直探内心的勇气,便不可能体会到生命的不可思议。只要敢于直面与探索并行动的话,都可以发现自己生命中与众不同的特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