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个喜欢思考和反思的人。弘丹,公众号,笔耕不辍 , ”初衷:
学习她的思维方式: 帮助你跳出自己视野,换个角度看待自己,看待生活,也能让你在学习和职场中做出漂亮的决策。
读书的目的: 获得知识,收集信息,消遣“ 目的不同,收获不同,知识会改变我们的思维,进而改变我们的决定。
行动力和坚持是解除焦虑最有效的方法。
我们都或多或少有一些遗憾,也或深或浅做着”重新开始“的梦。世上没有时光机,我们能把握的只有从此刻开始的以后。
从思维重建、时间投资、高效行动等各维度展开,用案例引发思考,用方法指导行动,让改变从当下发生,一切都不太晚。
不爱张扬,喜欢做到胜过说出。
一起见证着普通人如何用具体行动,让自己一步步变好。”升级版本的自己“
课题: 帮助高中生做职业导航。
”操作手册“
学乐器的目标:是让孩子能更好地感知音乐带来的快乐。
找目标有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比照你现在的生活工作状态,你更希望自己活成什么样子或期待过着怎样的生活?
那个就是你目标,而不是实现这个状态的方法或过程。
所以,换一个工作不是目标,更好地实现职场价值是目标;
对找象不是目标,共同成长是目标 ;
每天看书不是目标 , 开阔眼界提升思考力是目标 。
能区别目标和行动,对促使你行动的意义很大。
第二步:分享你的目标
告诉你的一位密友,或亲人。 注不要告诉太多人,因为告诉他,不是为了告知,
而是为了能邀请他成为你一致的行动人,一起设计行动计划并互相支持。
要找认同你目标,并愿意一起行动的人。
第三步:开始行动
读一个章节,各自用自己的语言和对方概述自己的理解,并结合你们的共同目标来优化自己的行动方案。
马上行动。 从0-1,远比从1-100重要。
怎么成为一个有行动力?
“POA行动力”公式
行动力Power of Action =(Partner伙伴 X Acceleration方法/手段/行动)除objective目标
这意味着:目标(O)越聚焦,伙伴(P)越多,行动(A)越有效,行动力就会越强。
180度的转身背后其实只有一个诀窍;现在就迈出第一步。
只有在行动中,你的目标越磨越清晰,你的方法才会越来越对路,相信行动的力量。
自序:
博尔赫兹曾说:我写作,不是为了名声,也不是为了特定的读书,我写作是为了光阴流逝使我心安。
写作让我心安,每天清晨起床后坐在书桌前写作,将心中的所想所思,流诸笔端,成为文字;
将生命中转瞬即逝的美好时刻,通过文字镌刻成为永恒。
每日写作,就像是与自己的约会。在固定的时间,空间,每天预留一段时间,与内心的自己对话,
静静地享受属于自己的静谧时光。写作带给我自由,让我爱上每一个热气腾腾的日子。
写作也是我的救赎。通过写作,一点点了解自己,打开封闭的内心,也一点点治愈了内心的伤痛。
将近三年的写作,我升级了自己的生命版本,遇见了一个全新的自己。
如何掌握自己的时间与生活
第一步是思维重构,走出自身思维的局限。
第二步是投资时间,让每一分钟为未来增值。
第三步是成为高效的行动者,因为唯有行动才能改变自己。
不要等待那个特别的日子,即刻行动,因为你不会比现在更年轻。
人生看似漫长,也短暂。日子一天天流逝,年岁一日日增长。
如果以每月作为一个格子,以80岁作为生命的终点,我们的人生也就区区960个格子,
用一张A4纸绘制24X40的表格,一生的时光就会呈现在你面前。
人生的日子量化成生命格子。赤裸裸地展示在自己面前,本以为遥遥无期的人生终点,此刻却触目可及。
如果80岁是我生命的终点,我已走完了人生35%的时光。
我将生命的格子贴在墙壁上,时刻提醒自己时光的流逝。
你怎样过一天,就怎样过一生。过好每一天的日子,也就过好了一生的日子。
附赠每日日课表格,每天做好当日的功课,也就不会辜负当日的时光。
一。思维重构法:跳出自身思维局限
Q:为什么有些人看了很多书,听了很多课,进步却微乎其微?
“其实,你根本就没听进去, 你以为你听懂了,其实你根本就没听懂, 你的实践太少,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小白“
比如加入V先生的小密圈。 V先生常在小密圈和微信群分享干货文章,要求大家看完文章写三点收获。
我认真地看了文章,写了三点收获,某次,我看了自己写的三点收获,发现,我总结的那三点,是我之前就知道并且认同的观点,
我只是又从文章中找到了验证。我认为这是我的收获,其实只是在寻找旧知,那些新的认知,并没有出现在我的收获里。
有了这样的觉察,发现我一直都生活在自己构建的世界里。
原来,一直生活在自己构建的铜墙铁壁的围城之中,把自己围得严严重重,那些不同的意见,那些新鲜的事物,完全无法穿过围墙,进入我的世界。
进步缓慢的原因,我的内心一直在拒绝进步。
当别人跟我分享超出我认知范围的事实,我也会选择忽略,或者根据自己的认知在内心里会认为对方讲的不可能是事实。
我们所看见的世界,并不一定是真实的世界,是我们认为的真实世界。
如:<好好学习》提到学习的“红灯思维”和“绿灯思维”
“红灯思维”遇到自己不认可或不熟悉的观点和建议,我会直接屏蔽。潜意识里产生抗拒,直接拒绝了这些观点。因此,
那些新的观点,从一只耳朵进去,又从另一只耳朵出去,根本没有进入我的大脑,更没有用理性思维去分析。
背后是习惯性防卫在作。 习惯性防卫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学现象。
当我们遇到与过去认知不一致的新观点时,就会触发我们的习惯性防卫。
比如,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观点或尊严受到挑战时,第一反应:你凭什么反对我,我要和你争辩到底!
这时候,习惯性防卫就产生了。
会有习惯性防卫,原因之一是我们会把别人对我们观点的质疑,理解为对我们自身的否定。
我们不自觉地把“我”和“我的观点和行动”绑定在一起。否定“我的观点”
就是否认“我”这个人,为了避免自尊心受到打击,我们奋起而战。
要认识到“我的观点和行为”并不等同于“我”
“我”的成长来自“我的观点和行为”的改进和提升。
当别人对“我的观点和行为”提出意见时,正是让我们获得成长和提升的机会。
Q怎么减少习惯性防卫带来的不利影响 ?方式之一是建立绿灯思维
开放心态“在接收到一个新事物时,先不要着急评判,用”YES,AND“的思维方式,对自己说
呃,这个方法很不错,然后思考该怎么用在自己身上? 而不是直接说”NO“这个方法对我一点用也没有。白白浪费了我的时间。
成长,像死亡一样痛苦,也和死亡的本质一样,意味着旧事物的消失,新事物的延生。接受它,直面它,
然后,我们可以不断升级,成长为自己期待的样子。
王兴, “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
不动脑,人就不会成长。写作文是最接近“深入思考”的练习。 可惜, 写作文是很多学生最头疼的事,因而连带思考也成为一件费力的事。
生活是由一个个选择构成的,每个选择背后都与思考相关。一定程序上,一个人的思考质量决定了其生活质量。
提升思考能力,首推写作。长期写作的人,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表达能力都不会差。写作可以倒逼思考,因为任何文字一定程度上都是思考的结晶。
写得越多,你的思想越锋利。
Q有什么方法可以轻松深度思考的能力?
第一,自由书写
针对眼前的问题, 以最快的速度写出来,心里想什么就写什么,不需要去管写得好不好,用词是否正确。
如,我为什么想要练习写作? 然后你心里想到什么,就写下来。比如,我想练习写作,因为我想用写作记录生活,写下自己的所想,所思,所闻,所见。
我害怕时光流逝,除了皱纹什么也没有留下。 另外,我想要炼思考能力,写作可以倒逼思考,就这样无拘无束,自由地书写,把脑海中的声音一一写下来。
如,你被领导骂了, 领导为什么要骂我? 可能他今天心情不好,来大妈了,开什么玩笑,老板是个男的。应该是我今天事情没做好,没有达到老板的期待。
给自己定时10分钟, 不要停,快速地写。 写着写着,你不仅能把自己写明白,还能找到困难的解决方法。
每当你遇到问题时,都可以用自由写作的方式,写下内心深处的想法。
我是一个只有不断写才能想清楚的人,自由写作的方式就很适合我。
如果你一天能抽出10分钟,用自由写作的方式梳理自己的思绪,长此以往,你的思考能力就会得到提升。
第二, A纸头脑风暴
《零秒思考》作者赤二的启发
“跟自由书写”有一个类似的地主,也是快速将脑海中的想法在A4纸上一个个写下来的过程。一张A4纸要在1分钟内快速写完。
每张纸写一个主题,1页写4-6行,每行10-20字。写每张纸所用的时间要控制在1分钟以内,每天写10页,也就是每天花10分钟的时间。
一旦坚持做3个星期到1个月时间,看到问题, 立马就能想到解决方案。 如果再坚持几个月,那么就能做到瞬间从宏观上看待问题。
具体如何写A4纸头脑风暴
写下标题。标题可以是任何困扰你的事情,或脑海中浮现的任何问题。
比如,关于工作,你可以写:如何提升工作效率? 如何准务下一次会议的内容?怎么才能改善和其他部门的交流? 为什么我的工作总是被打断?
关于未来规划:自己到底想做什么 ? 自己真正擅长的是什么 ? 自己适合哪个领域 ? 如何规划未来的蓝图?
写完标题后,就是写正文的内容。正文写4-6行,每行10-20字。写的时候怎么想就怎么写,不用做过多考虑,把自己最原始的感受写下来即可。
如:
如何缩短会议时间 ?
会议前梳理会议大纲,事前通知,让与会人员了解会议内容。
有明确的会议主题,跑题时及时制止。
督促每个人发言要抓住重点。
在白板上整理讨论,避免重复。
每次只用1分钟, 每天10分钟,就像给大离做体操,每天健身,可以炼身体的肌肉。每天练习A4纸头脑风暴,可以炼大脑。
A4纸头脑风暴的优势
1.随时记录灵感
大脑有了任何想法,可立刻写下来。有时大脑中的想法不写下来,会分散你的注意力,不如花1分钟的时间把想法写下来,
然后继续做手头的事情,这样即不误事情,又可以随时记录想法。
2.深入思考,而不是流于表面
遇到任何事情问自己三个“为什么”用一张A4纸来回答每个为什么,通过不断问自己“为什么”深入挖掘,探求真相。
不断问自己“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为什么我要做这件事”
通过不断自问“为什么”挖掘内心深处的想法,也是倒逼自己思考,做出独立的判断。这个过程也是提升“分析能力”的过程。长此,思考能力会得到提升。
还可以梳通情绪。
人的大脑与内心是无法分离的,内心混乱,大脑也无法好好工作。因此,遇到让你情绪波动的事情,不如停下来,花1分钟,把事情写下来,分析下自己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绪。
比如,遇到一件让你很生气的事情,你可以拿出一张纸,写下“我为什么生气?然后写下让自己生气的原因,等你写完,内心就会平静很多。
如,前几天去银行办业务,因无法在机器上操作, 必须要柜台办理,结果足足等了一个小时,回到办公室,我怒火中烧,就用了A4纸头脑风暴的方式,写下生气的原因
为什么此刻我如此生气?
本来以为最多二十多分钟就能搞定,没想到等了一个小时。浪费时间,简直是在谋财害命。
在等待的时候,我不知道该干什么,看着时间白白浪费,内心很焦急。
误了原先的计划,所以很生气。
没有PLAN B,没有好好利用等待的时间 。
等我把这些原因写出来,就没那么生气了。 我发现,其实,我是在生自己的气。 因为没有利用好等待的时间 ,看时间白白浪费,我才会如此生气。
因此,下次去办理类似的业务,要有PLAN B,有计划地利用等待的时间 。
2.
Q:你如何看待”寒门再难出贵子“
出现这种现象最根本原因是时代变化了,经济基础已经开始决定上层建筑了。
寒门不出贵子的原因是在思考方式的问题上,其实一个人的能力靠的是后来的自我培养。
一个人能不能富贵,和出身没有任何关系,是环境 , 心态, 读书等综合因素决定的。
我觉得这个问题讨论的前提就是到底什么才算是贵子?童年是很重要的,但是你能觉察到的话其实就可以走出来的。
拿破希尔曾经说过 人生的辉煌始于观念的转变 。 观就是一个人的看法,念就是一个人的想法,你有什么样的看法就会有什么样的想法,
你有什么样的想法就会付出什么样的行动。
如果把王健林,马云之辈,当成贵子的话, 当然难出贵子。如果比父辈们社会地位稍微高点儿,那还是有很多贵子的。
每个人的经历不同,看待同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的见解。
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过上相对满意的生活。
3.人一生的际遇是很难说的,你依然有选择的自由,环境并不能决定一个人。
人生的命运发生转机时,是在觉醒之际。当他意识到自己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自己有选择的自由,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人生。
学习依然是改变命运的方式,这个学习不仅是学习课本的知识,考上大学,而是将学习到的知识真正地实践起来。
你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自已的命运。 这反映了你是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如何看待未来。 这是非常底层的一个信念。
无论你相信与否,最终都会证明自己所相信的,也就是心理学上的自证预言。
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 , 你内心渴望什么,就会为此执着,父母或家世,任何身外之物终究无法阻挡你的行动。
我们最终得到的,是自己选择的结果。
如果你以阶层固化为理由,放弃自身的努力和奋斗。即使人生可以重来,你还是老样子。
人和人确定不一样, 别人认为四十多岁,人生已经没什么可能了,而我觉得四十多岁,该是人生的黄金时期。
每个公司都有一个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纷争。
即使人生可以重,如果自己的性格,阅历,思维模式没有变,所作出的选择也不会变。
时光倒流, 你依然会做出和当初一模一样的选择, 因为你这个人没有变, 即使有再多的机会 ,依然会是原来的轨迹。
人生,终究是一条没有回程的单行线,只能一路向前,过去的时光,纵然追悔莫及,已无济于事。
我们可以通过回忆过去的经历,总结过去的错误,创造更好的未来。
身为女性,你是否习惯低估自己。
人是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的,也一直在为此努力。
在任何时候,人都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即使在最糟糕的状况下,依然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
”你的环境并不能决定你的未来,你的过程也不能决定你的未来,而是你的心的向往决定了你的未来。
有时候,你觉得被环境困住了,其实是被自己的思维困住了。
优秀的人,从来不输给情绪
“开始我想飞,却没有风 ; 于是我想逃, 却没有路;之后我想哭,却没有泪, 最后我不顾一切冲向前,却有了光”
觉醒, 是意识到自己才是人生的主人, 意识到人生有选择的自由。
生活永远没有绝对的公平,但幸福不是别人给的, 而是自己争取的,与其自怨自艾,不如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生活不会负每一个认真对待自己的人。
生命是自己可以掌握的。
生活是由一个个选择组成的,而每个选择都会改变你生活的轨迹。
我们做反思,就是要去思考做决定背后的假设系统。
不同的假设系统,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不要小看我们做的每一个决策,生活就是由不同的决策造就的。
不同的选择,也会造成完全不同的际遇。
总结以往每一次的选择,下一次做决策时,就可以变得更加理性,避免掉进同一个坑里。
真正的教育拼的是父母的观念。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确定挻大的,而这种差距,很大程度上是由资源决定的。如果父辈的资源丰富,作为子女是很容易在富足的资源中,
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
感受书香门第的家庭是怎样的。 书房有一个一面墙那般的书架。
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远比我们想象的重要。 一个孩子小的时候对于世界的认知大多是来自父母的价值观。
真正的家庭教育,拼的是父母的观念,学识,思维方式以及生活方式。
不同的家庭教育下培养出来的孩子 , 彼此之间的差距是巨大的。 差距的根源与其说是金钱,
不如说是父母的眼界和价值观。
父母的学识,眼界,思维模式, 人生态度, 世界观,人生观, 对孩子 的影响远远超过学校的教育。
虽我们没有办法改变自己的出生和家庭环境 , 但可以为下一代创造更好的家庭环境,让他们接受更好的家庭教育 。
成功的背后,是高度的自律 。
懒惰偷去了我们精彩的人生,随意丢给我们一个枯燥乏味,不断重复的生活,把我们牢牢因在这样的生活中,但凡有一丝丝觉醒, 都是意识到了懒惰这个天敌,开始与懒奋起而战。
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方案,是自律, 缺少这一环,你不可能解决任何麻烦和困难。
所谓自律, 是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 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
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推迟满足感, 承担责任, 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自律,是苦而复杂的工作,你需要拥有足够的恿气和判断力,你要承担责任,学会拒绝,
要忍受孤独和枯燥。 为了长远的规划,即要学会推迟满足感,还要尽可能棕好眼下的生活。
自律是为了过好每一天的生活,每一天都是新生。
结合自己实践总结十条日课,作为每日功课, 打印出来贴在墙上。
每日睡前,回忆,总结当日执行情况。
以下为我的十条日课内容
早起:不定闹钟,7点之前自然醒。 睡醒之后,不贪睡。
书写:每天清晨, 书写2000字。
早餐: 在不赶时间的前提下, 在家做早餐 。
反思日记 :对照日课反思,在肪海回放当日发生的事件。
午睡: 工作日午睡15分钟。
读书:每日阅 读30分钟,多读经典,以慢为快,学以致用,指导实践。
日行万步:每天步行10000步。
记帐:日常开销记帐。
节制:非工作需要,晚上尽量不用电脑,少用手机,微信集中回复。
规划: 预备次日衣着。写下次日最重要的三件事。
须有日日不断之功,人生方能持续精进。 自律的生活,能够让我们掌控每一天的生活。
自律给我自由 , 不要再等明天。
人是被习惯所塑造的, 优异的成绩来自良好的习惯,而非一时的行动。
我们的日常行为,大部分是由我们的习惯所决定的。。心理学家说,
人类有95%的行动是在无意识中进行的,而大部分的无意识行动都是通过习惯产生的。
想要改变自己的人生,不是下一个决定就能达到的,需要每日精进,日复一日地练习和持续的行动力。
一个人的意志力终究是有限的,长期持续的行动,一般靠的都不是意志力,而是习惯使然。
培养一个好习惯,需要的不是意志力,而是正确的方法。
习惯是指不依赖意志或毅力,把自己想要持续的事情引导到如每天刷牙般轻松的状态。习惯就是把重复的行动化为无意识的行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