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已经把每天写1百字的习惯捡回来了。这次的作业就将其中一天写的拿出来吧。
009
马里奥-普佐在《教父》里提到过,花半秒钟就能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无法看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事物,本就有其本质,有其发展的规律。而能够看懂看透事物本质的人,无疑是站在人类社会的最顶端,是翘楚类人物,稀有,且少见。
自然科学的研究者,不断地研究出自然规律,用科技的突破和日新月异,造福于人类。
社会科学的研究者,则站在人类历史沧桑巨变的河流旁,细数着不同的个体、家庭、族群、社会等拥有的特点与异处,让人性和文化的特点呈现于众人前。
若按文理来区分,前者偏理,后者则偏文。相较而言,后者更易摘得社会资源的果实,站上食物链的最顶端,因其早已将人文社会的诸多规律研究于透,只需沿着规律办事即可优先于人类的大多数。故,其在看透社会事物的本质上,有更大的优势,也就更有可能用知识武装头脑 ,学以致用,从而更大概率地占据更多社会的资源。
《荀子》有云: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常”即是规律,也即为事物运行的本质。看透本质,按规律办事,就是顺势而为。而能够这样顺势行事为事的人,又怎会不占据优势呢?
为什么有些人未卜能先知,为什么有些话能一语成谶,为什么有些迷一点就破?都为本质看清摸透使然,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是也。
记得以前天涯里有个KK的大神,早在10年便预知了中国房地产的总体走势;《涛动周期论》的周涛,早在多年前便将许多经济走势有所预言;而论坛的小恶魔则对国际大势的许多走势提前解读了不少,虽然不全对,但已能看出其观察事物本质的水平。
然则,只有当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会震撼于这些牛人判断和分析的前瞻性。也是从这些牛人身上,让我逐渐知道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是何其巨大,也只有承认这一点,才能逐步地看清事物,认识自己。
那如何看清事物,如何认识自己?我想,于己而言也唯有勤学,多思,常记,不断积累一途,除此也无其它捷径可走。此亦可谓行遵于“尽人事,顺天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