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8-10-24孩子,等你长大,可能没有工作了

2018-10-24孩子,等你长大,可能没有工作了

作者: 嘟宝妈妈_悠悠 | 来源:发表于2018-10-25 13:33 被阅读57次

    关于作者:

    大家好,这里是独立思考的悠悠,家有嘟宝一枚。这是我1000天写作的第3天,以此记录,鼓励我持续阅读、深度思考、如实记录。

    今天,我读《今日简史》的第二章,以下为读书摘录、笔记或感想。

    —————————————————————————————————
    人类有两种能力:身体能力和认知能力。

    过去,机器主要在原始的身体能力方面,得以与人类竞争。随着农业和工业迈向自动化,出现了新的服务业工作。这些工作需要人类拥有独特的认知技能,包括学习、分析、沟通,特别是理解人类的情绪。然而人工智能已经在越来越多的认知技能上超越人类,包括理解人的情绪。

    除了身体能力和认知能力以外,我们并不知道还有什么第三种能力可以让人类永远胜过机器。

    人类做出各种选择,只是数十亿神经元在瞬间计算各种可能性的结果。所谓的人类直觉,只不过是“辨识模式”罢了。

    不管是司机预判行人想往哪儿走,银行经理评估借款人信用好坏,还是律师衡量谈判桌上的气氛,依赖的只不过是他们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大脑通过分析面部表情、声调、手部动作甚至体味来识别生化模式。

    人工智能只要搭配适当的传感器,绝对可以把这些工作做得比人类更精确,更可靠,因此失业的威胁主要是因为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融合。

    人工智能特别重要的两种非人类能力,是“连接性”和“可更新性”。

    人类都是个体,很难将所有的人彼此连接。相反,计算机并不是独立的个体,因此很容易把计算机连接成一个单一的、灵活的网络。

    我们所面临的困境,是“所有作为个体的工人”会被“一套集成的网络”所取代。因此在讨论自动化的时候,我们应该拿一群人的能力和一套集成网络进行比较。

    当然人工智能的连接性和稳定性,可能会给人类带来巨大好处。比如人工智能医生能为几十亿人带来更好更便宜的医疗保健服务,特别是那些目前没有根本没有医疗保健服务可用的人;同样自动驾驶汽车等交通服务质量大幅提升,特别是能够降低车祸死亡率。

    虽然,在短期内,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还不大可能完全取代整个产业,但是那些专精且小范围,日复一日做着程序化的工作会很快被自动化取代。

    对于那些每天有变化,同时需要应用广泛技能组合的工作,或者需要应对难以预见情况工作,就不太容易用机器来取代人类。

    因此,人为关怀产业(照顾老幼病残)大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会是人类的工作。随着人类寿命延长和少子化,养老产业很可能成为人类劳动力市场成长最快的行业。除了养老产业,创新产业也是自动化特别难以突破领域。现在我们可以直接从iTunes下载音乐,而不是由真人店员来销售,但作曲家,音乐家,歌手和音乐节目主持人都还是活生生的人,我们需要这些人的创意。

    尽管如此,最终所有的工作都有可能走向自动化。

    当我们品评艺术的时候,通常都是看它对观众的情绪起了多大作用。但是情绪只是生化程序反应的结果,在不久以后,只要用机器学习算法,就能分析身体内外各种传感器所传来的生物统计资料,判断人的性格类型和情绪变化,或者计算某首歌,甚至某个高音对情绪的影响,因此在所有艺术形式中最容易受到大数据分析冲击,可能就是音乐。毕竟音乐的输入和输出都适合用精确的数学来描述,输入时是声波的数学模式,输出的时候则是神经风暴的电化学反应模式。在几十年内,算法只要经过几百万次的音乐体验,就有可能学会如何预测某种输入产生如何产生某种输出。

    随着许多传统工作的消失,人工智能造成的部分影响可以有新创作的工作进行抵销。比如诊断各种已知疾病,执行常规治疗的医生有可能被人工智能医生取代,这样把他们解放出来,进行开发开创性的研究,研发新药或手术方案。

    人工智能也可能以另外一种方式协助人类创造新的工作,人类与其想赢过人工智能,不如把重点放在人工智能维护和应用上。

    这样说来,2050年的就业市场特点很可能在于人类和人工智能的合作,而非竞争。从警务到银行等各个领域,“人类+人工智能”的表现都超越了单纯的人类或单纯的计算机。

    然而这些新工作很可能需要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因此无法解决无技能失业者的就业问题。让失业者接受再培训之后去做这些工作,可能还不如直接创造完全属于人类的全新工作。

    在过去自动化浪潮中,劳动者通常可以从某个低技能的工作轻松转到另外一个低级的工作,但是到了2050年,收银员或纺织工人的工作全部由机器人接手之后,他们几乎不可能变成为癌症研究人员,无人机驾驶员或人类加人工智能的银行管理中的一员,他们缺少必备的技能。

    因此我们会看到,虽然出现了许多新的人类工作,但是我们仍然能够看到新的无用阶层的日益扩大,我们甚至两边不讨好,一方面许多人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许多雇主找不到有技能的雇员。

    对于机器学习和机器人技术持续的进步,任何人类的工作都有可能受到自动化的威胁。就算某位40岁失业的沃尔玛收银员,靠着惊人的努力让自己改头换面,成为无人机驾驶员,也很可能在十年之后,因为无人机自动化而必须在改头换面一次。

    同样的“半人马”组合,很可能变成一场人类和计算机之间不断的拔河角力,而不是稳定的终生伙伴关系。完全由人类组成的团队常常会形成长期的阶层和惯例,并能够延续数十年。然而如果侦探和IBM的超级计算机系统“沃森”的合作,会发现所有的阶层都可能被打破,所有的关联都有可能被干扰,昨天的搭档,明天可能就成为您的主管,所有的规章和守则也都必须每年重写。

    创造新的工作,让劳动者接受再培训而重新就业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办法。可别以为这样之后,就业市场就能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相反,破坏就会像雪崩一样的扩大,现在很少有人自己能够一辈子做同一份工作,到了2050年,别说同一份工作,就连同一个专业领域也不太可能让人待一辈子了。

    就算我们真的能够不断创造出新的工作,让劳动者接受再培训,但是像这样的生活永无宁日,一般人的精神又能如何支撑下去呢?变化总是带来压力。

    到了2050年,“无用阶层”出现,可能不只是因为找不到工作,没受过相关教育,还可能因为精神动力不足。

    当然以上这些部分都只是猜测。

    但是,我们也不能过于乐观,认为有足够的新工作来弥补被淘汰的工作,这将会十分危险。一旦发生系统性的大规模失业,现在的社会和政治干扰将会变得极为严重,我们必须严肃的对待。

    19世纪工业革命兴起以后,当时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模式都无法应对相关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封建主义君主制和传统宗教不适合管理工业大都市,背井离乡、几百万离乡背井的工人。于是人类必须开发全新的模式,自由民主国家,独裁政权,法西斯政权,再用超过一个世纪的惨痛战争和革命来测试这些模式,去芜存菁,一找出并实现最佳解决方案。

    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在21世纪给人类带来的挑战,蒸汽机铁路和电路在上个时代带来的挑战大得多,由于现代文明的破坏力过于惊人,人类实在经不起更多的测试失败、世界大战或许血腥革命。如果测试失败,可能导致的是核战争、基因工程怪物或生物圈的彻底崩溃,所以我们只能比面对工业革命时做得更好才行。

    可能的解决方案分为三大类。
    一、如何避免工作消失?
    二、如何创造足够的新工作?
    三、就算已经尽了最大努力,但消失的工作还是远远多于新创造的就业机会,该怎么办?

    避免工作消失,是最没有吸引力也最无法达成的策略,因为这代表着人类要放弃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巨大潜力。然而政府可能会有意放慢自动化部脚步,以减少造成的冲击,争取时间进行调整。运用政府法规的牵制,就是某项新技术在已经在商业上可行,在经济上有利可图也能把它挡下来。

    随着放慢改变的速度,或许能让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创造出足够多的新工作机会来弥补大部分损失,但是经济上的开创精神必须搭配教育和心理方面的变革。假设新的工作岗位可能需要高水平的专业知识,随着人工智能不断改良,人类劳动者也需要不断学习新技能,改变自己的专业领域。政府必然需要介入,一方面提供终身教育补贴,另一方面提供安全网,协助国民面对无法避免的过渡期。

    然而就算有足够的政府协助,像这样让几十亿人不断重新再造自我,会不会造成人类的心理失衡,仍是未知数。

    我们需要承认的是:我们固有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模式,并不足以对付这样的挑战。

    事实上,现有计算机和算法不再只是生产者,同时扮演客户的角色,比如在证券交易所,算法已经正式成为债券、股票和期货的最重要的买家。算法显然没有意识,所以不会像人类消费者那样享受自己购买的物品,做决定的时候也不会受到感情和情绪的影响。这样一来,我们既不需要人类作为生产者,也不需要人来作为消费者,那么用什么来保证人类生存和心理健康呢?我们不能等到危机彻底爆发,才开始寻找答案。那样就太迟了,为了应对21世纪前所未有的科技和经济动能局面,为了需要尽快发展新的社会和经济模式,并以保护人类,而不是保护工作为主的原则。

    有一种新模式,越来越受到关注,那就是全民基本收入。全民基本收入认为,政府应该对控制算法和机器人的亿万富翁和企业征税,再用这笔税金为每个人提供足以满足其基本需求的慷慨津贴。另外一个相关的建议是要扩大工作定义,比如说父母照顾孩子,邻居照顾彼此,民众组织的种种社群,这些都是有价值,但是都不被认可为工作。

    还有一种做法,政府可以提供全民基本服务,而非全民基本收入,就是说政府不直接给钱,而是提供免费的教育、医疗、保健交通等服务。提供全民基本收入,这是资本主义的天堂,提供全民基本服务,这是共产主义天堂。

    什么是全民?到目前为止,各种全民基本收入措施,都只是明确的在某个国家或者某个城市执行。今天仍有数百万孟加拉国人靠制作衬衫卖给美国以营生,然而随着人工智能机器人和3d打印的兴起,非技术工人的重要性将会大大降低,对纽约人来说,他们只要在亚马逊商店选购中意衬衫的程序代码,就能直接在纽约将衬衫3d打印出来。随着人工智能和3d打印接手了了过去在孟加拉国的工作,那么流向东南亚的收入,现在则流进了加州少数科技龙头企业的金库。

    在过去,廉价的非技术劳动力就像一道跨越全球经济鸿沟的稳固桥梁,就算某国发展速度缓慢,最后还是可以平安的跟上彼此的脚步。在当时走得稳比走得快重要的多。然而这道桥梁正摇摇欲坠,已经成功跨过(从廉价劳动力发展到高技能产业)桥梁国家,大概前景可期,但落在后面的国家可能就会发现自己被困在鸿沟的那一边,再也没有任何方式能够追赶彼方。因为如果再也没有人需要你的廉价非技术劳动力,而你又没有资源打造良好的教育体系,教授劳动力新的技能,岂不就是束手无策。

    那么落在后方的人会面临怎样的命运呢?美国选民大概会同意亚马逊和谷歌这些美国企业在美国交的税,可以用来为宾夕法尼亚失业的矿工和纽约市的出租车司机提供津贴或免费服务,但是他们会同意把税金拿去给补贴这些地方的失业民众吗?这种可能性基本为零。

    全民基本收入和全民基本服务的用意就是要照顾基本的人类需求,但是基本的人类需求如何来定义呢?从生物学角度说,这人每天只需要1500到2500卡洛里热量就可以存活。但在中世纪欧洲,可能认为参加教堂礼拜比食物更重要,因为礼拜看顾的是你永恒的灵魂;而在今日的欧洲,良好的教育和医疗保健服务被认为是人类基本需求;还有基本教育,包括什么呢?只要具有读写能力呢?还是要会拉小提琴,或者写计算机程序?是指要提供六年的小学教育呢,还是要一路照顾到获得博士毕业?那么医疗保健呢?

    不管选择如何定义基本人类需求,一旦免费提供给所有的人,就会被视为理所当然。到了2050年,就算已经有了一些全民技能方案,能够为穷人提供比今天更好的服务和教育,他们仍然会对全球的不平等和缺乏社会流动而感到愤怒,因为民众觉得整个社会系统对他们不公,政府只为超级富豪服务,而自己和自己的未来除了往下滑落,便别无其他方向。智人本来就不是一种会满足于现状的动物,他们的快乐取决于对自身的期望,而期望往往又会因为各种条件而不断进行调整。

    要真正实现其目标,全民基本收入和服务必须搭配让人们有意义的目标,从体育到宗教等等。到目前为止最成功的,过着幸福满足生活的试验方案,出现在以色列。有大约50%的极端正统派男性犹太教徒从不工作,把生命都奉献给研读宗教经典,进行宗教仪式。他们和家人之所以不会饿死,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妻子通常有工作,另一方面在于政府会为他们提供慷慨的补贴和各种免费服务,确保他们拥有基本的生活必需品。一次又一次的调查显示,他们的生活满意度比以色列社会其他任何阶层都要高,原因在于整个社群心手相连的力量,以及他们在研读经典实行仪式时寻找的深切意义。因此对于所有人来说,对于意义和社群的追求,但有可能变得比对工作基础更为重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10-24孩子,等你长大,可能没有工作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zaf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