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事物的判断也是来自于实践经验。举个真实中的例子,有一次我的父亲来到我城市的家,和公婆在一起聊天,聊起了捡废品,对待这个事情就出现三种看法:
首先我的公婆认为,捡废品肯定是值得去做的事情,因为它能换来钱,能够贴补家用,自然是好事情。我分析了下,公婆如何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公婆生活的老家,每家分的地非常少,一家五口只有不到一亩的地,当地的家庭情况都差不多,在他们生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地里种的粮食是不够吃的,所以在当地,有偷粮食的,有去地里拾落下的粮食的,每次收割都要非常的及时,否则粮食就有被偷的危险。既然有出去拾粮食的习惯,自然的捡到能卖钱的废品,当地人也不会有不好的评价。
其次我的父亲认为,出去捡废品太丢人了。这也和他生活的环境和经历有关。我的老家同样在农村,但是土地却是比公婆家多了很多倍,四个人一共有五亩多地,从来没有不够吃的情况出现。当地也没有偷粮食、拾粮食的情况发生。而且,我的父亲年轻的时候就开始做小生意,他认为虽然年纪大了,不做生意了,但也没有沦落到要靠拾废品来过活的地步。在他看来,拾废品都是生活条件极度艰难、又没有出路的家庭才想到的谋生办法。出去捡废品,就意味着告诉别人,我已经只能靠捡废品维持生活了。
我虽然没有参与讨论,但也有自己的看法,我不会对捡废品这种行为抱有什么偏见。但我肯定不提倡去捡废品,理由很明显,挣钱的速度太慢了,不划算。如果是开一家废品厂另当别论,但是只靠捡一点点的废品想贴补家用,这个时间效率实在是太低了。
我们三方的认知判断都是基于我们曾经的经历得出的。可以看出,不同的经历,在遇到事件时会有不同的看法,也会有不同的行为。很明显,同意拾废品的,肯定就会在恰当的时机把看到废品积攒起来卖钱。
实践经历决定了我们对事物的认知程度,提高认知也要通过实践去验证。例如,我之前从来没有觉得英语有用,但现在各种媒介都告诉我学好英语是非常有用的。每个人都应该学好英语。那么,现在我知道学英语是有用的,到底对我本身有那些用处我能体会到呢?现在我的英语水平并没有提高,那么这些用处我还是没有体会到。只要我真正的把英语这门技能学到手,我才能够体会到英语是真有用的。缺失了学习英语的这个实践过程,我对英语的认知是无法真正提高的。
我们都知道,学习是提升大脑认知系统的最廉价的途径。但是学习只是你认知提高的开始,真正的认知系统提升取决于你的亲身实践。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你才能最终确定你的认知是否真正得到了提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