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辉是光明中学的一名数学老师,他的教学水平在当地教育局都是赫赫有名的,许多教学研讨会和名师课堂分享,学校都指派他去参加。
为了能够荣幸地成为他手下一名学生,许多家长也是煞费苦心,挤破脑袋将自己的孩子往王老师班里塞,他们知道,只要自己的孩子进了王老师班,那就相当于提前迈进重点高中一大步了。
一天傍晚,王老师正在收拾东西准备下班,突然手机铃声响起,一看是陌生号码,手机扔到一旁不接!但铃声响的时间很长,这让他不得不改变最初的想法:“万一人家真的有急事呢?”
电话刚一接通,对方的声音就将王老师深深震撼住了——居然是离婚多年的前妻丽华打来的!
王老师不太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又仔细地听了听,没错,是她。
“这么多年她都一直杳无音信,这时突然来电,难道她想和我复婚?”王老师脑海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
丽华在电话里告诉他,孩子今年马上初三了,但成绩一直不太理想,尤其是数学,她想给孩子转学,因为她知道前夫的教学水平,所以她才放下架子,给他打了电话寻求帮助。
“是咱们的孩子皓天吗?”王老师抑制不住内心的狂喜。
“是,董皓天。”丽华专门强调孩子随她的姓,提醒前夫这些年都是她一个人在带孩子。
“哦,好的好的,你把皓天的资料发给我,我明天就着手去办。”王老师激动无比。现在孩子姓什么对王老师来说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孩子又能回到他身边,让他亲眼目睹孩子最关键几年的成长。
回到家里,王老师辗转反侧无法入眠,满脑子一直在想当年两人分手的原因——仅仅是因为自己当时忙于事业,而疏于照顾她们母子二人,整个哺乳期都是由孩子姥姥负责,丽华一气之下就提出了分手……现在回想起来真是追悔莫及,事业再忙也不及家庭重要啊。
第二天一上班,王老师直接跑到校长办公室,和校长磨了半天嘴皮子,又向校长保证超额完成多少升学任务,才让校长放心地答应皓天转学的事情。
王晓辉和前妻离婚的时候,皓天才刚百天;现在当一米七的皓天站在他面前时,王老师都简直认不出来了——好帅气的小伙子,随我。
但之前丽华曾经提醒过他,孩子因为一直在单亲家庭生活,所以性格上有些孤僻脆弱,需要王晓辉多照顾一下。而且她对王晓辉特别强调的是,不要告诉孩子他们俩的关系,因为以前孩子问妈妈自己的爸爸去哪了,丽华直言爸爸死掉了。
王老师来到皓天面前,亲切地问候他:“皓天,数学这块儿哪里不清楚的就直接来问我,如果我不在办公室,可以打这个电话。”说着,他把自己的手机号写在一张纸条上递给了皓天。
“哇塞!”皓天刚一来就得到王老师的如此厚爱,令好多同学羡慕不已,有的同学直接嫉妒地叫出了声。
皓天也不明白,自己什么地方优秀了,竟然能得到新老师的如此抬爱。但他知道这肯定是好事,于是,他心里也暗暗为自己鼓劲儿。
后来,王老师才发现,皓天的数学基础差得不是一点儿半点,感觉他小学的知识点都有漏洞。每次数学小测成绩都是班里倒数一二的样子。他深感忧虑,于是联系丽华,让皓天每天放学来他家写作业,由他监督孩子的学习情况,并手把手教他以前的知识点。
“那感情好啊,这下我可省大心了。”丽华在电话那头开怀大笑。
皓天第一次来到王老师家里,显得很拘谨。但王老师像对待客人那样亲切地招待他,让他一下子放松了不少,聊天聊到最高兴的时候,皓天都忘记眼前这位是自己的老师,总觉得在和一位知心的大叔叔聊天。
晓辉告诉皓天数学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运行计算,二是逻辑推理,刚开始学数学,都是从计算开始,所以强调一定要细心,这部分是最不应该丢分的,在算对的基础上再学习逻辑分析。
晓辉用心地教着,皓天仔细地听着,唯恐哪里出现疏漏。凡是皓天有疑惑、卡壳的地方,晓辉都耐心反复地用言简意赅的话给他讲解,尽量做到通俗易懂,举一反三。
在王老师家里开小灶的这些日子里,皓天仿佛一下子开了窍,感觉曾如天书的数学题现在也不那么难了,做题也有思路了,考试成绩一路开了挂似的节节高升。最后一次数学测验竟然考了92分,全班第六名的好成绩。
丽华闻此喜讯,高兴地立刻邀请王晓辉周末来家里吃饭。她要亲手做一桌好菜,好好犒劳一下这位“大功臣”。
丽华一边在厨房忙活着,一边暗暗提醒自己:“一会儿老王来了可千万别在孩子面前说漏了嘴,一定要喊王老师!”
不一会儿,满满一桌子香喷喷的饭菜做好了。王晓辉也拎着一大堆水果准时来赴宴。丽华主动热情地招待,真诚感谢王晓辉帮了皓天一个大忙,让皓天在他人生最关键的阶段实现了“弯道超车”。
王晓辉却谦虚地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都是皓天自己努力的结果。皓天立刻端起饮料向王老师敬酒,感谢老师的谆谆教诲;
王晓辉也分外高兴,除了为自己的学生进步感到高兴外,更因为一家三口有多少年没有聚在一起吃顿饭了?所以他格外珍惜这次饭局,每吃一口饭都要多凝视一会儿她们母子俩,仿佛这样的时光转瞬即逝。
因为高兴,王晓辉难免多喝了两口,原本不胜酒力的他脸色开始有些微微泛红。
“老师,您少喝点,当心别醉了!”皓天善意地提醒道,同时伸手去够老师手里的酒杯。
“不,皓天,我……我没醉,今……今天我高兴!”王老师的舌头已经开始发硬了。
“皓天,你别管他,王老师高兴,就让他多喝两杯。”皓天妈妈最能读懂王老师此时此刻的心情,谁让他们曾经一起走过呢。
“这……”皓天有些不知所措。
“皓天,看……看还是你妈最……最懂我的心,谢……谢谢你……你,丽华……”说到这里,王老师一头趴在桌子上起不来了。
“妈,刚才王老师叫您什么?”皓天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丽华心里有些着急,本来自己时刻注意这些细节,掩饰得毫无破绽,没想到到了最后还是被王晓辉一语揭破,平时他可是最细心的教师,怎么在这关键时候倒粗心大意起来?真是头疼!
就在丽华苦于思索如何向儿子解释王老师那一句“不明不白”的爱称时,皓天却异常兴奋地说:“妈,我没听错吧,王老师叫您丽华。”
“对不起儿子,妈妈一直骗你,你爸爸没有死,王老师就是你亲生父亲王晓辉。”丽华说这句话时都不敢直视儿子,说完偷偷往儿子那里瞥一眼。
只见皓天高兴地拍手道:“放心吧妈妈,我早就猜到了!”
“你猜到了?你什么时候开始怀疑的?”丽华见儿子的情绪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好奇地问道。
“从我见到王老师的第一眼起,我就觉得王老师特亲切,后来我在王老师家,哦不,是在爸爸那里学习时,他就总向我打听你的情况,此外,他家的书架上有一个很奇特的雕塑品,而你年轻时的照片里我也见过一样的雕塑品,而且刚才吃饭的时候我注意到他一直在关注着你的眼神,所以综上所述,我后来有种预感,王老师就是我爸爸。”儿子一板一眼地解释道。
丽华万分吃惊:“你啥时变得那么心细?会注意到那么多细节?”
皓天看了看沉睡中的父亲,笑答母亲:“当然是父亲教我的了,他告诉我不但做数学题要注意细节,而且做人更要注意那些细节方能成功呢。”
丽华看着酣然入梦的前夫,愈发懂事的儿子,心想:眼前这样的情景不知道自己独自一人凭空想象了多少次。
丽华是真的累了,她不想光靠一个乖巧听话的儿子来抚慰自己疲惫的心灵,还需要一个真正懂她爱她疼她的男人来呵护抚慰她下半辈子,她笃定地看了一眼一动不动的王晓辉,心满意足地笑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