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提高执行力--利用好你的情绪

提高执行力--利用好你的情绪

作者: 七牛行路 | 来源:发表于2017-05-11 16:50 被阅读269次

核心观点

  • 执行力是 愿景落实到细节 的能力
  • 道理,理解越深刻,越有助于大脑结构的形成。也就是神经元连接增多,心理过程实际上是 生物学问题
  • 经验里除了知识,更应该重视的是情绪体验,因为这会形成内隐记忆。而记忆才是深刻的。记忆也是生物学问题。这个过程叫“种基因”,需要足够的耐心。
  • 带有 *** 反馈*** 的 极简小目标重复 练习,给自己信心,增加正向的情绪体验。
  • 真的懂,需要知道背后的 逻辑支撑 ,需要 彻底的认同 ,需要 通过行动来达到
  • 目标要 极简,要 有效 ,要 处理好异常情况

第一部分 认知升级:该领域的关键概念与误区

一、执行力是愿景落实到细节的能力

知乎CEO@周源,说“执行力是愿景落实到细节的能力”

执行力,不等于勤奋

执行力 勤奋
快速达到预定的目标,拿到既定结果 一直在做事情,不闲下来
抓住核心,抓重点 很可能是一些琐碎之事
强调结果 强调过程
说的是能力 说的是态度/习惯

二、心理过程实际上是生物学问题

1、明白道理只是短时记忆,需要用行动内化,即“种基因”

@徐佳鑫 说,执行力只有内化成更加优秀的大脑结构才能给与我们实质上的保证,任何短暂的道理的明白都不足以替代长时记忆产生的这一过程。

道理的深刻理解是有必要的,但是怎样才算深刻理解呢?知和行的起点和终点都是差不多的,也就是没有分界线。所以需要 通过行动来加深理解

不经过尝试而得到的认知,往往是浅薄的、浮于表面的。只有通过自己的经历、自己的实践得来的理解,才是厚重的、深入骨髓的 。这才叫深刻。

2、“种基因”也要注意与己相容,过程会痛苦

“我知道你说的是对的,但我还是无法接受。”这就是一种非常典型的 *** 外界信息与自身的认知系统不兼容*** 的情况。

人的认知系统是一个逻辑严密、不同部分之间有着紧密联系的系统,但同时我们的许多认知习惯和行为习惯等又由于长年累月的积累而各自为政。所以每一次改变,都或多或少的要涉及到你整个认知系统的调整,另一方面你还要与你多年形成的积习做斗争。

所以:

  • 要有 *** 开放 *** 的心态,这样才能真正“学得进去”。
  • 一开始肯定是痛苦的,要有离开舒适区的 *** 勇气,和承受力 *** 。
  • 痛苦的是「现在」的自己,而享受好处的却是「未来」的自己。但是,我们对于「未来的自己」这个概念其实很模糊。所以,要通过***
    “抽离” *** ,来 *** “脑补” *** 未来的自己,感受「未来的自己」的愉快。

3、改进式的重复,才能种得下“基因”

比如军队里对于早起,叠被子,都在你的身心上刻下长时的痕迹。但是重复,决不能以一种毫无反馈和改进的方式进行。

更不能放纵自己,因为如果你今天放纵了,下一次诱惑来临时,你更可能放纵。而如果你今天坚持了,下一次困难来临时,你更容易坚持。

4、成为内隐记忆,才算“基因”种上了

内隐记忆,它综合了许多当事人自己的经历,并产生了与之对应的大脑结构改变,使相应的回路越来越通畅。

内隐记忆,对于执行来说至关重要。这也是为什么「成功的经历」对于执行力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不仅仅在于信心层面,而在于深层次的大脑的结构——每一次的成功都在 *** 完善和固化*** 你的大脑神经网络结构,你会更加地熟悉这种执行下去的彻底的感觉。

所以终究是 *** 生物学问题*** 。

5、情绪,是强大的推动力,而且带有方向

还是读书为例子,表面上:

看书太枯燥,频频回微信不如放弃?

实际上

看书太枯燥,感受不到任何 知识带来的乐趣 ,或知识不足可能带来的 恐慌

最后实实在在作用到人身上,让人产生一种无法抗拒的转变的东西,是情绪!

体验产生的记忆,是我们情绪的唯一载体 。记忆影视作品名人名言心灵鸡汤而脑补出的体验只不过是一次真实体验的唤醒,并不产生新情绪的载体。而且理性认知转换为行动力的转化率大小,取决于理性所唤醒的情绪载体(记忆)的多寡,以及情绪本身的强弱。

重新来看读书这件事:

  • 当你看书不下去浮躁不安的时候,不要轻易否定自己的烦躁,
  • 尝试着寻找书中的 乐趣和用知识装逼的快乐 ——这是最积极的动力,如果两者都没有,
  • 再看看有没有“完成一件事,看完一本书”的冲动,也就是 打个勾 ——这是二等的动力,如果还没有,
  • 就看看有没有第一生产力—— deadline 的压力,这是一种危机应激状态产生的三等动力,
  • 如果以上三者你都感受不到,那还看个毛?捧着书也是在走神!就算全世界都告诉你看这本书对你有好处,但你肯定是看不下去的。

@木西AlexanDENG说:你没有充分的人生经验提供的情绪体验来做基础,就只能去 积累这些人生经验

所以,我们需要在生活中广泛地去尝试去体验,才能获得更多的情绪载体,才能更好地调控自己遭遇困境时的状态,从而实现执行力的提高。

经验是财富,而经验同样也是各种场景下的情绪体验,经验带来的丰富情绪记忆 (经验->情绪体验->记忆) ,是做事够坚持不懈的能量来源,也是做人能够体察他人感情,言行有度的基础。

从实践中得到的信心,其实也是种情绪体验。思想,信念和认知,都会影响身体的每一个细胞。每个思想都会转译成生化语言,由神经缩氨酸来进行传递。

三、意志力是种资源,会衰减,但也有机会积累

强迫自己做不喜欢的事情的时候。意志力资源的消耗尤其快。所以,不要逆着来。

四、怎样才是真的懂了?

文章或者道理之类的,这些永远不可能对你产生真正的帮助。即便某些文章或一些道理在你生活中的一些特殊时刻帮到了你,那也只是因为你在此之前做了恰到好处的积累。如果你现在的境界和心智水平不足以到达某些水平,那么无论多么好的文章,无论多么精辟的道理都对你没有丝毫的用处。

1、知道背后的逻辑支撑

@炼己者(fengxuwake) 说,不理解 推导过程必要前提 ,不清楚选择所带给自己 切身后果 的道理,不具备任何说服力。

举个读书的例子:
当我们看待一个问题的时候,只能够看到表象的这浅薄的一层,所以你只知道要多读书而已。但是,多读书为什么有好处?读什么样的书?按照什么样的计划读?怎样通过阅读建立自己的阅读体系?怎样读书效率最高?这些,是「读书对你有好处」背后的逻辑支撑。

你需要从你的行为模式,心智模式,思维习惯等这些方方面面的角度来审视这个问题,你需要找到你问题的根源,也许拖延只是一个表象。

2、需要你彻底的认同

大家只是『知道』有这种道理的存在,但往往因为 还没有在身上留下创伤 ,所以并不真正放在心上。一种可能的解就是过来人说的『多摔几次跟头就懂了』,这种成长和领悟的方式很痛,但是带来的『懂』却是全身心的懂。

那么,有没有没那么痛的方法呢?以情感领域为例,一些人会提出偏激的观点,如『出轨的男人100%会再度出轨』。这种观点虽然客观上未必成立,但是从消灭人的侥幸心理这一点来说,倒是更为有用。
『不要抱侥幸心理』 ,只要将心态这样转换,很多大坑就可以轻易躲过。

3、通过行动,达到“真知”

通过行动来总结;而总结得差不多以后,行动本身也完成了。从时间上, 知和行的起点和终点都是差不多的,也就是没有分界线

对一种方法的理解运用,到了自动自发、停下就会不舒服的境地,才能算“真知”。

第二部分 行动指南

一、能量准备

1、获得足够多的情绪体验,并形成内隐记忆

开源,获得更多的情绪体验:

  • 多尝试各种不同的事情。带着“一定要做好,做不好也要学习经验”的态度去尝试各种事情——运动,烘焙,旅游,阅读,音乐,义工,诗歌,舞蹈,恋爱,工艺等等看起来有点意思的事情,都去做,去体会其中的酸甜苦辣,积累成功失败的各种感受。
  • 梳理人生。把这些情感积累梳理, 加标签,分门别类 放在自己的记忆岛中。回忆就像一座宝藏,没事就去挖两铲子,不论是理性的总结人生,还是唤起情绪体验,都能让自己更清醒。

节流,合理使用情绪资源:

  • 合理调动情绪(情绪/意识力会消耗掉的,也就是 鸡血不能天天打 )。及时发现自己心理能量配给的不合理。比如不要天天都是if today was my last day, 用死亡的恐惧强逼自己做一点小小的工作,是没有必要的,长此以往要么放浪形骸要么焦虑成疾。

2、保持有足够的意志力资源

开源,积累更多意志力资源

  • 锻炼身体,充足睡眠,合理饮食;
  • 有正能量的朋友,圈子;

节流,减少意志力的流失

  • 将习惯嫁接在旧习惯上,或利用工具;
  • ***“行动之跃” ***,就像李笑来讲的「期间也有不愿意去的时候,但是我知道那只不过是我的大脑的想法,而不应该是我的想法——只要意识到这个,就不存在什么挣扎,直接从家里出发,往健身房去就是了」
  • 喜欢至少不讨厌你自己做的事情。所以要么试着喜欢你在做的事情,要么换喜欢的事情做,人生意志力就那么多,不要浪费了。

3、获得越来越多的信心

信心来自实践,来自以往做事的体验,所以反思自己经历中正面及负面的体验。

那怎么建立信心呢?归纳一句话就是: 目标小,马上做,快速得到结果 。也像极了精益创业这本书里面提到的,小成本去验证用户需求。别想那么复杂,马上把可以做的事情小成本做出来,见到成果,给自己信心。

二、做计划

大家都知道目标设定的SMART原则:

  • S代表具体(Specific)
  • M代表可度量(Measurable)
  • A代表可实现(Attainable)
  • R代表相关性(Relevant)
  • T代表有时限(Time-bound)

这里重点说与执行力相关的部分。

1、极简主义之下的目标订制与分解

极简主义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对自身的深入认识,明白什么是自己急需的,什么是自己未来需要掌握的。确定后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完全投入,心无旁骛的完成眼前目标。

不要制定太大而全的目标。
如果真太大,那就分解,分解到天。

要明确哪些事不做,抓住重点, 不要追求完美

2、要有实现的路径,也就是得有有效

举例把大象装进冰箱,你的计划里应该有:

  • 怎么捉,用什么工具,怎么运输
  • 冰箱尺寸,怎么建造,谁来建造,工程造价,费用来源,技术设计和改造
  • 甚至这么大的冰箱门,供电和开关都是需要费一些周章单独设计的

如果你做事情的计划,原始到像捉大象一样简单粗暴的话,那肯定是执行不下去的。所以计划得有效。

而且,这针对每个人是不一样的,非常 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所谓的“懂了”,是指你知道这一种会遇到的困难,前面的坑你都清楚,也会填。这才是知行合一。 通过行来达到知

3、有效还包括能力,资源上的考虑

为了计划更加有效,应该避免

  • 一个无法执行、超出个人能力的目标
  • 一个不具备执行条件的目标,比如不能掌控必要的资源

4、目标不能太个人主义,不能太low

举例,假设你是老师,你教书的计划如果只是简单按教学大纲要求每节课教固定几个知识点,就 不如你计划每天提供给孩子一个新的理念来的伟大,你会觉得 每一天有一群孩子等着被你浇灌,而不是简单的为了完成自己的工作量 。这个说法挺有趣,至于具体实践方法,大家可以集思广益,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好好琢磨一下。

5、计划越周密,越容易执行下去。周密是指,处理好异常情况

人的计划看起来很容易执行,可是现实世界中执行起来却困难重重。本质原因就是人的计划遇到突发情况的机会太多了,当遇到突发情况的时候,如果没有做好相应的对策,就只能靠意志力来撑过去,如果当时你的意志力很强,那么你就挺过去了,如果意志力不强的话,计划什么的去你的吧。

用咱们程序员的话来说就是:代码越健壮, 异常处理机制越完善,那么软件运行起来才越稳定 ,否则玩一玩软件就崩溃了。

三、执行-反馈-再执行

@暖石张君 说,你必须建立一个反馈机制,没反馈还一直干那不是傻帽么,换谁也不能持续的执行。反过来你有反馈,积极的反馈让你增加信心,提高成就感,消极的反馈让你验证一件事情是行不通的, 执行不顺畅让你知道换方式,而不是持续打击信心

没有反馈,你就只能重复之前的行为,但是由于你没有找到问题,所以你的进步也就停止了。

信心、目标、反馈的闭环运转起来之后,你就会进入一个马太效应的循环(马太效应:强者越强,弱者越弱),你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为了目标而行动,你做的事情都有反馈,有反馈你就会调整,你就越来越有信心,有信心你就会有更多新的行动,你的日子过得不再单调,你活得很明确,不是你每天在追赶着时间,被动的去完成事情,而是你主动的去管理自己的人生。

四、找对策

科学化战拖的 @船长 给我个举了个例子:有人练习操场跑步,目标是10圈,都是第五圈就累坏了,坚持不了,每次都放弃,锻炼和减肥的效果不好,怎么破?

用鸡汤来解决的话应该这样的:
首先大喊:相信自己一定行!

然后大喊:要成功,先发疯,闷着脑袋往前冲

最后,还是该坚持不了,还是坚持不了!

一样扯淡的配方,一样扯淡的味道

更优化的方案是:细化地分析问题,并给出可执行的方案。

失败原因:

  • 第一、跑步对我们来讲很辛苦,人体是趋利避害的,这种对身体来讲“非必要的消耗”自然身体会抗拒
  • 第二、跑步本身很枯燥,跑圈会更枯燥(其实找出问题所在也不容易的,找错问题,那答案就没意义了)
  • 第三、跑圈这个形式给了我们容易放弃的机会

最终出来的方案就是:

  • 既然身体抗拒“非必要的消耗”我们就想把法把运动变成“当前有意义的活动”
  • 既然跑步太枯燥,就想办法把跑步的方法变得不枯燥
  • 既然跑圈容易放弃,我们就选择一种不容易放弃的形式

最终方案:

  • 解决枯燥:戴上耳机,听自己喜欢的音乐或者节目,不要跑操场,选择跑马路,让场景变得丰富,变化,有意思
  • 解决放弃:跑圈难以坚持就在于可以随时可以停下来,而且非常容易停下来,放弃之后没有不良后果,那我们就选一条笔直的,离家远的马路,然后一路离家远去,能跑多远跑多远,跑到自己筋疲力尽,想放弃的时候,你还得,不得不再往回跑!此时你发现,你没法选择放弃,因为你必须返程,这样即便是跑了5圈的距离就想放弃,你还有5圈的返程距离,剩下的这5圈,你就是爬也得爬回去
  • 解决意义:赶紧回家洗漱,吃饭,上班,睡觉这些就是当前最现实,也是最紧迫的意义。

OK,跑步做不到计划运动量,就非常有效的解决了

第三部分 会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对策

上周每天跑5圈,这周每天才3圈。这周好失败啊!

从积累的角度来看,每个人都在不断成长。 哪怕一点点的行动,也比光想不做要强得多 。比起一天做很多事,每天都做一点儿的收获会更大。

懈怠时,给自己打气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木西AlexanDENG说:人性是懒惰的,特别是信心不足时,或看不到目标时。善于调动回忆来调控情绪。这是情商的核心 。情绪管理从来都不是让你通过给自己讲一些虚无缥缈的道理来压制情绪,而通常是利用“瞬间脑补”这个功能,来唤起一段关于情绪的记忆,从而实现自我情绪调节的作用。

懈怠时,正确的方式:

  • 想想自己上次完成这个项目时,大家很开心的感觉,加把劲吧(正面情绪唤起)
  • 想想自己上次拖延办坏事的时候,心中其实无比羞愧,还是抓紧吧(负面情绪唤起)
  • 每次听到这首歌就能够想起好多好多激情燃烧的时刻,我听这首歌把(感性手段调动记忆)

要感性,要体验情绪,要用情绪来调节情绪,方得始终。

参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提高执行力--利用好你的情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zin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