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古代译者地位为何低下(课堂笔记2020.3.4)

古代译者地位为何低下(课堂笔记2020.3.4)

作者: 半碗清幽 | 来源:发表于2020-03-04 22:43 被阅读0次

        今天上了中西翻译课的第二节课,对古代初期翻译有了更深的了解。

          古代翻译的产生主要就是为了与其他不同语言系的地方方便交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把自己的思想文化传播出去。翻译的产生源于不同语言的产生,两个相邻的国家必然会进行交流,此时翻译这个职业就显得必不可少了。而且我觉得翻译是很重要的,例如,在过去,通过翻译,佛经文化传到了我们国家,不仅更加充实了儒学,而且引进了更多的佛教语言,丰富了我们的语言词汇,比如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六根清净等等。但是古代的议官却没有受到重视,被人称作舌人,意思就是只是一些玩弄口舌的人。而且不但朝廷对翻译人员不够重视,社会也对其存有偏见。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在  《送僧方及南谒柳员外》一诗中写“勿谓翻译徒,不为文雅雄。”由此可见,文人墨客对翻译人员的歧视与不屑。连笔译人员都被认定为不雅之人,口译员则更为世人所不屑。总体来讲,翻译人员在当时的社会地位普遍低下。

            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个是政治因素,纵观古今中外千百年历史,某一领域的兴衰起伏少不了政治因素的操控作用。具体来讲,只有得到国家统治阶级的支持和认可,某个领域才会有不断发展壮大的可能。而在我国的封建社会,统治者根本就没有看到翻译工作的重要性。而佛经翻译时期,尽管有些译者受到了礼遇,但他们享有此等殊荣并不是因为翻译这项工作,而是因为佛经特有的影响力。及至明清,翻译工作在统治者看来更是无足轻重。尤其是闭关锁国的清政府,一贯藐视外来的东西,更不要说提倡学习和借鉴了。所以在备受统治者轻视的艰难情况下,古代翻译人员的社会地位普遍较低。第二个是翻译本身的性质。在古代,译者曾被冠以“舌人”、“传语”等不公正的称号。这是因为翻译不是创作,译者不如作者。尽管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历尽艰难,跋山涉水,并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可是衡量译作好坏的标准却是:译者要隐形、译文要忠诚。一个“隐形”的人物得不到社会的重视有什么可厚非的呢?而“忠诚”二字本身就降低了译者的地位,使译者失去了主体性。更不用说在古代,译者只被作为传语的工具。还有一些其他历史原因。

            但是翻译人员在历史长河其实是做出了极大贡献的。其对于中华各民族的交流与融合,对于中外文化的交流、商贸的进行、政治的往来,对于中华民族蓬勃的发展等,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却得不到相应的尊重。现在的翻译工作者相较于之前,社会地位已经提高了很多,但是还需要借鉴古人的经验教训,给予翻译人员应有的社会地位,这样才能做好翻译教育和培养,更好地发挥翻译人员在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文化交流等方面的作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代译者地位为何低下(课堂笔记2020.3.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ziwl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