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对于疾病的恐惧,不知道外婆有没有,但是她能够照顾哥嫂们,尤其曾经没有给过外婆好脸色的他们,在他们需要的时候依然选择承担和照顾,善良和容忍真的很像外婆。
因为踢了二妗一脚,也因为二舅也得上班,母亲没有少为她做饭侍候坐月子,更没有少为他们打水……
甚至嫁给了父亲后,依然没有拒绝过他们的求助。
首先是大姨家,在我还未满月时,就曾经哭腔央央地来借了200元。那会儿,1979年的200元,放到谁家,真的能管大用处,相当于现在不下2000元。但大姨夫赌博,他们还带着债主,在深夜赶来求助,父母心软,担心他们的儿女们饿着,慌忙把家底兜出来借给了大姨家200元。这在我考上大学后才去要回来,尽管只是还了180元,但是总比村里那邦“土匪、野狼”要好得多,况且大姨家大儿子海军哥,在发家之后也还是帮过我们的。
还有三个舅舅家,因为父亲有一手好的木匠活,对于泥瓦工和电工的活也不在话下,所以哪家都一样,开口了,起房盖屋,便住在他们家做木匠、泥瓦、电路等活,直到活干完了才回来。我印象里,父亲就是一个全能的神人。因为除了这些,干起农活来,开车、修车、会计等,对于父亲来说都是小菜一碟。
母亲说,姨舅们,哪个也对得住他们。
当然,最让母亲惦记和放不下的就是五姨、五舅和小姨。外婆一句“别走得早了”让母亲守到27岁才嫁给了父亲。
很难说是不是缘分,之前介绍了好几个,或者是工人,或者是医生,母亲都因为太远或者那会一点都放心不下姨舅们,一见面便都一口拒绝了。甚至还有一位本村在太原开车的小伙子,心仪母亲多年,三番五次来看望母亲,估计是母亲拒绝太多,年龄也都在增长,也许真的有缘无分,最终彼此没有牵手走到一起。
但是遇到了父亲,母亲说起来总在打趣:“介绍对象的那么多,工农都有,条件都比你爸的好,可是那会就是没有一点想走的想法。偏偏看上了你爸这个贫下中农。当时他穿一身旧的洗的发白的劳动布衣服,脚上一双劳动布球鞋还穿出鸟了,更重要的是还掉着一颗门牙——骗我是解木头拉大锯碰的……哎,那会儿看着身边的姐妹们一个个都走了,你五姨也看着到年龄了,别人都劝我,再不走影响俊莲(五姨乳名)的出嫁,或者走在俊莲后边了可就闲话多也不好听了,怕是找不好,嫁不出去了……”母亲讲着,可能自己也是着急了,偏偏遇到父亲,实在是勤快得很,自己就想,离得不远,还很勤快,最重要的,父亲善良,见不得别人受苦,每次去看母亲,不管母亲做什么,都抢着帮着做,母亲觉得如此的男人正好还能帮扶到姨舅们,所以天凑地合,两人走到了一起。
父母也确实做到了,一直帮扶着两个姨姨和五舅。以至于我们家多少年来。一块干粮掰四份吃,越来越紧张。因为母亲知道这一切,所以一生从未顶撞过父亲,这点,真的和外婆一样。但其实父母也有一些同病相怜,父亲6岁时,爷爷便撇下家人而去了,所以两人还算是和平共处的。但是命运弄人,偏偏奶奶是个大清朝末期出生的老太太,传统专制的要命。用当时人们评价的话说,真的是“尿湿鞋”,而父亲又特别孝顺,有话说特别孝顺的男人不适合做老公,的确有三分道理。我也觉得,父亲是个好父亲,好儿子,好长辈,好兄弟,好心人,但真不能说是一个好丈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