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习惯思维的舒适区和走出生活的舒适区同样很重要,一方面是促进成长的配方良药,另一方面是未知的世界除了恐惧,会提供更多的惊喜和意想不到。
穷查理宝典这本是最近不断被推荐到的,准备在不紧张地时候认真学习。而其中一个被经常提到的查理芒格的重要经验是,要有意识更新自己的思维模型,即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丰富并补长自己的短板。
这与我长期追迷锵锵的部分原因也暗自吻合。
而就针对某一件事来看,尝试多种风格也同样很有必要。比如这本《诗人的迟缓》,就应该会成为打开我的拉美文学的一条路。
如果不是足球,至少我自己来说,对拉丁美洲的了解就非常局限了,尽管有段时间ps了一个切格瓦拉款的头像玩。
看过范公子的一些访谈,他有提到自己从少年时就一直对动物园有特殊的情感。又谈到初读拉美文学,塞尔努达的诗歌和科恩萨尔的小说,就有天然的默契和“乃我族类”的归属感。
我会把这两者做一个不知道有没有关系的联系。很多人讲欧洲的尽头在哪里,亚洲的尽头是哪里,在我看来,而拉丁美洲则是世界的尽头,充满着复杂环境的热带雨林和草原,军政府和殖民地,独裁统治和独立战争,毒品犯罪和文学舞蹈,统统拧巴在这里,热情拥抱世界,又被世界远离,又成为离自然最近的地方,充满着动物性的自由和狂野,成为离上帝最近的地方,充满着光怪陆离的景象和非凡的灵气。
《诗人的迟缓》一书八卦二十世纪拉美文学大咖们的生活故事,也讲述作者自己阅读、翻译、深入了解拉美文学和文化的经历,以文学的方式从文学的背后解读文学,又以轻松的语言与卖萌的拉美作家一起面对拉美的魔幻现实。
有趣
我想,有趣是那样一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对抗生活化解烦恼最好的方式,有趣的故事也贯穿在整本书里。
比如,马尔克斯三人受昆德拉邀请前往布拉格,结果在伏尔塔瓦河畔,马尔克斯和富恩特斯被昆德拉推进了冬天冰冷的河水里,后来马尔克斯说,我差点淹死在卡夫卡的家乡。
比如,大爆炸的四大天王在巴塞罗那的饭店点菜时因迟迟没点好菜,被饭店老板责问,你们当中有人会写字???
再比如有趣的诗穿梭在八卦故事里,我最喜欢的拉蒙•戈麦斯•德拉•塞尔纳——堂拉蒙先生,睿智而戏谑的句子让我过目不忘。
“燕子为天空说的话打上双引号。”
“0是其他数字下的蛋。”
“B永远射不出它的箭。”
“用铅笔写字只是勾勒出词语的影子。”
最有意思的还是小兔子亲吻长颈鹿的故事,当然也要考虑它们的“安全问题”。
天真
西语文学的萌哒哒真的深深触动了我。这样一段评论很到位:说大多数文学是痛苦地和探索地翻越我们这个社会普通认知的围栏,少部分文学会表示围栏算什么然后一脚踢开,只有西语文学尤其是混不吝的拉美帮会说,咦,哪里有围栏?
比如崇尚宗教、科幻主义又革命精神生生不息的尼加拉瓜诗人卡德纳尔深爱玛丽莲梦露并为她祈祷,他在据报道梦露拿着未拨通的电话筒死去后这样写:
上帝啊,
无论当时她要打给谁
却没打
求你
接她的电话!
比如他们突破地域、国家、民族的限制,聚在一起,充分得交流,碰撞伟大的思维的火花。
同行相轻,一个聚会上,一个作家不往另一个作家的咖啡里投毒是不可能的。
可就像塞万提斯写莎士比亚,略萨也写下一部著名的《弑神者的故事》,成为研究百年孤独的重要考据资料。
这让我想到最近和新接触不久的舍友,每天就各种xxxx的问题争执不休。尽管在辩论中我常常惨败,但我非常享受思维碰撞的快乐,理不辨不明,我们太需要认真的思考和不断的交流了!在生活中,明智似乎已经成为不太重要的附属品,这无比糟糕。
比如阳台,作者谈到一篇埃尔南德斯的《阳台》时这样说,作为公共空间和私密天地的暧昧交集,阳台既凌驾于虚空之上,又依附于坚实的楼体,既作出倾身关注的姿态,又仅仅是姿态而已。非常有意思,这就是古老的欧洲城市,经济衰败落魄贵族的米兰街上,人们依然愿意用新鲜的艳丽的植物来装饰阳台的原因。这也是在大学做设计时,总被导师要求精心处理阳台这个空间的原因。
思考
戏谑的口吻,萌哒哒的表达,和瑰丽的想象力背后,是不断的思考,对社会,对世界,对生命的不断的思考。
范公子本身是个译者,他翻译版本的《百年孤独》、《万火归一》这样的伟大作品是普及率最高的。书中不少篇章他谈到翻译的心路历程,提到傅雷先生一句话,说翻译应该如同作者用中文写作,非常触动我。
一个德国汉学家讲到,在德国目前70%的出版物都是翻译于外国文字。他提到中国文学的一个发展方向是,应该从翻译外国作品来为中文文学语言重新注入活力。我体会到语言对于文化思想传播的重要意义,就像陈寅恪先生为了考据史料而学习几十门外语。只有在这种时候,才会充分刺激我想学习外语的动力。By the way,要读Kafka同事Die Verwandlung的原文小说好紧张好激动。
马尔克斯写《百年孤独》时,在一年半的时间里每天工作八个小时,家里的开销靠妻子艰难维系。当成稿后准备寄给出版社时,他们已经付不起邮费了,只好卖掉了家里的重要家用电器,榨汁机。
成名后的大师走到哪里都是万众瞩目的对象,再想回到他的安静的马孔多已经非常困难。这样一句话很打动我,全世界的喧嚣热闹比不上书房的一灯如豆。
我突然想起新年夜我们蜷缩闹市中央的老街区的小书店的角落里过夜,她在我身旁小憩,我在读《古代绘画史》。这个被誉为“孤独的百科全书”的作者,该是世界上最懂与自己的孤独相处的艺术的人。而在小书店的晚上,那么多在新年的第一深夜里彻夜不眠读书的人在我身边,我一点都不孤独。这个无比美好的姑娘她轻轻地靠在我的肩头,感受轻睡中她微微的均匀的呼吸,我一点都不孤独。
书中最敲击我内心不能平静的一段是,作者来到西班牙格拉纳达达雾罗河畔的一处公墓,一座不知名的墓碑上写到 sit tibi terra levis。
愿你身覆之土轻盈
思考的终极问题终归是生命,就像高更的画,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
在和舍友的辩论中我屡战屡败,但他始终不能说服我的是,他无比忽视时代发展下每个生命个体的生存状态与智慧,他认为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改革变更带来的牺牲是理所应当,与这些相比,每个个体的自由,表达,情感,幸福都不重要,富有会让一切变好。这让我不能接受。
让我想起在许知远采访华大基因组董事长汪强时,表达同样的怀疑和担忧。汪强认为技术进步能够解决一切问题,有命活是最重要的。什么历史文化,什么快乐苦恼,什么思考,什么烦忧,我给你喝杯幸福水就全没事了。什么莎士比亚,歌德,鲁迅,我从来不读……
人之所以为人,除了呼吸,吃饱,穿暖,然后呢?弘一法师讲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灵魂生活,我们要走到哪一步停下来呢?就像这些迟缓的、偏执的、天真的、有趣的拉美作家。
我表示深深的怀疑。
浮想联翩,跑题跑不停。希望这本书能成为通往拉美文学的一条小路,让我借助这些神奇的伟大的作家的眼睛,用世界的尽头的另一片大陆的视角,来认知世界,思考生命。
诗人的迟缓,诗人总是迟缓的,他们远离这个时代,他们却热情拥抱这个世界
愿我们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让我们一起发现,世界的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