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理解 | 关于质量信息管理的几点浅见

理解 | 关于质量信息管理的几点浅见

作者: 赵渊博 | 来源:发表于2024-01-21 15:31 被阅读0次

    从GJB 9001A-2001《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开始,标准就对“质量信息”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到GJB 9001B-2009时,进一步明确了编制程序文件的规定,再到GJB 9001C-2017时,又提出了建立质量信息管理系统的要求,三版标准的要求逐步加严,充分说明了质量信息管理的重要性。但很多企业还存在对“质量信息管理”理解不够,质量信息收集不全面、传递不及时、利用不合理等等问题,今天,我们就结合GJB 1686A-2005《装备质量信息管理通用要求》、GJB 1775-1993《装备质量与可靠性信息分类和编码通用要求》、Q/QJB 210A-2016《质量与可靠性信息管理要求》等相关标准,说说质量信息管理的话题,希望对各位朋友有所裨益。

    一、标准的要求

    GJB 9001C-2017《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的7.6条款明确要求“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信息管理应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和顾客的需求。组织应:① 确定质量信息的需求;② 建立质量信息管理制度;③ 建立质量信息管理系统;④ 对质量信息进行收集、传递、处理、贮存和应用”。

    理解一下,GJB 9001标准要求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该条款是军队装备的特殊要求,民品可以参照执行,也可以不执行;

    2)该条款针对的对象是“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信息”,不是企业管理、支持过程的相关信息,这一点一定要搞清楚。当然,标准的规定并不是不允许企业进行管理、支持类信息的管理,只是管理范围没有包含这两类信息而已;

    3)确定质量信息的需求,是指从不同主体(订购方、企业自身、供方等)开发和利用质量信息的目的出发,明确质量信息的需求内容、收集方式、责任单位/部门等等;

    4)建立质量信息管理制度,详细规定质量信息的需求分析、收集、处理、贮存和利用要求,其中,一定要关注质量信息的标准化。

    5)质量信息管理系统的内涵。按照GJB 1686A-2005《装备质量信息管理通用要求》的定义,装备质量信息系统是由人员、机构以及计算机和配套设施、设备、软件等组成的,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完成装备质量信息需求分析、获取、处理和使用任务的人机系统。从定义看,质量信息系统至少包括两部分:一是物理系统,由计算机和配套设施、设备、软件等组成;二是逻辑系统,由人员和组织机构等组成,完成质量信息需求分析、收集、处理和使用的功能。

    依据GJB 1686A-2005《装备质量信息管理通用要求》,质量信息管理的目的是“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装备质量信息资源,为装备全系统全寿命质量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和信息服务,提高装备系统效能,降低装备寿命周期费用”,具体分析一下:

    1)GJB 1686关于质量信息管理是站在“装备全系统全寿命质量管理”的高度来编制的,不局限于某一个企业或部门,最终目的是提高装备系统效能,降低装备寿命周期费用。但针对某一具体企业,无法满足GJB 1686的所有要求,只能满足两方面需要:① 上级机关和客户的需要,为装备全系统全寿命质量管理提供支撑;② 企业自身的需要,提升企业研制生产装备的质量,降低费用;

    2)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装备质量信息资源,GJB1686 把质量信息作为一种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综合考虑建立的质量信息管理系统,标准这是要求把质量信息格式标准化,通过质量信息管理软硬件系统,采用信息化方式进行收集、处理和利用,把管理水平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综合起来看,GJB 1686是站在装备全系统全寿命周期的高度,通过建立质量信息管理系统,采用标准化的质量信息格式,实现装备系统质量信息自动化收集、处理和使用,从而达到提升装备效能,降低装备费用的目的。不得不说,2005年提出这个要求有点偏高,直到现在,相信大多数企业也只能提供部分质量信息,距离最终的目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内容和标准化

    2.1 质量信息内容

    上文提到,质量信息管理的对象是产品和服务,管理的内容包括什么呢?依据GJB 1686A-2005《装备质量信息管理通用要求》,装备质量信息的内容(注意,这也是站在装备全系统全寿命周期的角度,不局限于某个企业)通常包括:

    1)国内外同类装备质量特性及使用保障条件、故障统计数据、重大质量问题案例;

    2)装备论证中提出的质量特性要求,包括使用要求和合同要求;

    3)寿命剖面、任务剖面、故障判据、试验方法、保障方案及环境条件;

    4)质量保证要求和质量保证大纲、通用质量特性计划和工作计划等;

    5)执行GJB 841、GJB 9001、GJB

    5000等标准产生的信息;

    6)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等质量特性设计准则与手册;

    7)产品的关键特性和重要特性,关键件、重要件和关键工序质量控制情况;

    8)软件的质量信息;

    9)不合格品分析、纠正措施及其效果;

    10)在产品研制监控和验收、交付和定型过程中的质量问题、纠正措施及其效果;

    11)质量分析报告和质量审核报告;

    12)装备定型试验结果及试验条件;

    13)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及其效果;

    14)装备使用、储存及保障过程中时间、故障、维修、保障资源消耗等数据;

    15)误操作、维修差错及其后果的统计分析;

    16)装备研制与使用阶段的技术状态标识与纪实;

    17)进行装备系统战备完好性评估所收集的信息及评估结果;

    18)质量成本;

    19)有关维修方式、周期和作业内容的重大更改及加、改装的技术通报;

    20)质量工作中积累的工程和实践经验;

    21)可靠性数据集(手册)、装备故障模式集(手册)、重大故障案例集(手册)等数据集(手册)。

    2.2 质量信息分类

    内容非常繁杂,并且不同企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表述方法,怎么才能实现装备全系统全寿命周期的管理呢?

    解决方法就是分类和标准化,GJB 1775-93《装备质量与可靠性信息分类和编码通用要求》中将上述质量信息进行了分类(注意,不同的标准分类方式和内容各有差异):

    1)武器装备及其组成部分(以下简称产品)标识的信息;

    2)产品工作状态与环境的信息;

    3)产品缺陷的信息;

    4)产品故障的信息;

    5)产品维修的信息。

    2.3 信息单元的设置

    质量信息分类后,每类质量信息都应设置一个信息单元,用一系列特定的信息项来描述,具体包括:

    1)与产品标识有关的信息单元至少应有产品名称、产品型号、产品编号、出厂日期、承制单位、工作单元;

    2)与产品工作状态与环境有关的信息单元至少应有所处状态、工作方式、工作时间、计时单位、工作环境、使用单位、使用地点、试验单位、贮存单位、贮存地点、使用人员级别;

    3)与产品缺陷有关的信息单元至少应有缺陷内容、缺陷原因、缺陷判明方法、缺陷影响、缺陷处理、缺陷责任;

    4)与产品故障有关的信息单元至少应由故障模式、故障发现日期、故障发现时机、故障前工作时间、故障判明方法、故障原因、故障影响、故障处理、故障责任;

    5)与产品维修有关的信息单元至少应有维修类别、维修级别、维修内容、维修程度、维修日期、维修时间、维修工时、维修费用、维修单位、维修人员级别等。

    2.4 质量信息编码

    信息编码是在信息分类和排序的基础上进行的,质量信息代码至少包括:产品标识的信息代码、产品工作状态与环境的信息代码、产品缺陷的信息代码、产品故障的信息代码、产品维修的信息代码几类。

    以产品工作单元为例,说明质量信息是如何编码的。工作单元代码采用层次码,代码的层次与WBS的分层相对应,左端为最高层次,右端为最低层次。工作代码的总位数取决于要求获得信息的详细程度,第一层标识功能系统,即系统代码;第二层标识系统下的一级装配件或一个完整的分系统;第三层标识系统下的二级装配件;第四层标识系统下的三级装配件。

     通过为每一类质量信息进行编码,可以实现质量信息格式的标准化,为质量信息的收集、传递、处理和使用奠定基础。

    三、信息的管理

    GJB 1686A-2005《装备质量信息管理通用要求》站在装备全系统全寿命周期的高度提出要求,但不同企业只处于分系统、设备层面,只承担研制、生产等工作,所以无法满足GJB 1686的所有要求,只能从满足客户和企业自身需求的维度管理质量信息。这一章就站在企业立场上,谈谈质量信息的管理。

    3.1 任务

    从满足客户和企业自身需求方面,质量信息管理的任务包括:

    1) 建立质量信息管理的组织机构,保证质量信息工作有人或机构负责;

    2)制定质量信息管理规章制度,明确质量信息收集及处理、储存、传递和使用的程序和要求,建立常态化的管理机制,并纳入质量管理体系;

    3)进行质量信息需求分析,明确信息的来源、输出内容和格式要求,全面规划质量信息的管理工作;

    4) 开发、维护质量信息管理系统;

    5)按规划和制度,使用质量信息管理系统,结合实际工作落实质量信息管理;

    6) 为装备研制、生产、试验和使用过程中评价和提高装备质量提供决策依据和信息服务。

    其中的组织机构、建章立制、质量信息管理系统比较明确,本文不再赘述,简单介绍一下需求分析、收集、储存、传递和使用。

    3.2 需求管理

    需求分析是指企业根据客户和自身管理的需要,明确企业需要哪些质量信息,并进一步确定质量信息的用途、内容、范围、来源、分类、项目和格式,设计质量信息收集表格,为质量信息的管理做好顶层策划。

    3.3 信息收集

    信息收集是指企业的相关部门,结合产品研制生产进度,按规定的时机、格式(敲黑板,一定要按规定的格式,格式的正确与否对信息处理和使用效率影响极大)向相关部门提交质量信息,不同质量信息因其重要性和及时性要求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收集时限,包括定时、定期和不定期等。

    对于信息化程度比较高的单位,信息收集人员可以通过规定的手段,从信息收集部门的业务报表、自动采集装置或其他信息系统提取所需要的信息,并将信息录入预定的信息表格。

    在质量信息管理过程中,信息收集不全面是最普遍的问题,其根源来自两方面:一是质量信息需求分析不合理,信息收集的方法和格式有待改进;二是实施过程中不坚持,在收集质量信息的开始阶段,一定会遇到各种阻力,坚持住,并且在坚持中不断优化方式方法,才能收集到全面有效的信息。

    3.4 信息的传递

    企业各相关部门应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及时准确地上报、反馈和交换质量信息。对不同的质量信息,应根据其重要性和紧迫程度确定上报和反馈的时限要求,一般可分为定期、适时和实时三种。部门内部及其与相关部门之间应按有关规定做好质量信息交换工作,企业层面应做好信息的汇总和发布,以实现信息的共享。GJB 1686的附录A给出了订购方和承制方相互反馈和交换的装备质量信息,感兴趣的朋友请参考学习。

    在质量信息中,质量问题信息受到军队装备机关、上级单位的重点关注,各企业需要明确规定质量问题的报送时限、归零期限、更新周期等等,并在质量问题归零过程中严格落实。

    3.5 信息的处理和使用

    质量信息的处理包括审查、筛选和统计分析等工作,首先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审查和筛选,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对缺少或不符合要求的数据重新提供或予以剔除;其次将收集到的原始数据按目的进行分类,确定分析的内容;然后,采用各种适宜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形成质量信息简报、分析评价报告、专题报告或质量信息数据集,来评价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和发展趋势,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并提出改进建议。

    数据分析的结果主要用于产品和服务的改进、过程管理的改进、支撑公司决策、管理评审的输入等方面,针对问题背后的共性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并坚决地贯彻落实。敲黑板,借用刘备的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不管这些问题多么的微不足道,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坚决落实改进才是质量的唯一出路。

    3.6 信息的存储

    根据企业的需要,对质量信息进行存储,凡对产品和服务有长期利用价值的质量信息应列为长期存储信息,只在一定时期内对产品研制、生产、改装和保障工作有利用价值的质量信息应列为定期存储信息。对产品故障和质量问题记录的源文件,不得进行修改;对其他信息进行补充和修改时,应按规定进行审批。

    四、最后的话

    质量信息是用来分析、评价、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唯一来源,是开展各项质量工作的依据。GJB 1686站在装备全系统全寿命周期的高度,提出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装备效能的要求,各企业应立足各相关方要求,开展质量信息管理,为质量改进提供输入的同时,支撑装备总体效能的提升。注意,本文依据GJB 9001和GJB 1686,只介绍了产品和服务相关的质量信息内容,未涉及管理和支持过程部分,有需要的企业请自行开展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和使用,以不断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理解 | 关于质量信息管理的几点浅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zye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