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徐州,你会想到什么?
从火车站、徐州饭店,到金地商都、苏宁广场,徐州从来不缺极具个性的地标。历久弥新的城市地标,不仅构筑了历史,承载了记忆与城市梦想,也浓缩了这座城市的发展史,所以它们更是一座城市发展的见证与缩影。
此图来源于网络在高速运转的时代飞轮中,有些地标或许已经不再是最高、最新,但它们的存在曾经惊艳了时光,在我们记忆中永远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有些地标承载着城市的梦想,正展示着城市的风姿与无限的发展活力。
此图来源于网络今天让我们走近那些镌刻历史,推动未来的城市地标,一起寻找城市变迁的精神图谱。
徐州电视塔
此图来源于网络小时候每次经过电视塔都会望着上面的闪烁的霓虹灯好久好久,这个塔的年龄似乎比自己还要大。
外地人眼中的电视塔与东方明珠异曲同工,然而极少有人知道,原来东方明珠于1991年开始动工,工程技术是借鉴于1990年建成的徐州电视塔。可能它没有东方明珠那么出名辉煌,但每次看到它内心涌动的情感却是任何一座塔都不可替代的。
双拥碑
此图来源于网络“双拥城碑”的总高度16.9米,下部4.8米,上部12.1米,寓意1948年12月1日徐州解放;两块碑体间距40厘米,寓意1988年12月1日徐州解放40周年,徐州“双拥城”得名。老双拥碑作为徐州市重要的城市标志,她不仅是全国第一座双拥标志性建筑,也见证了徐州市新时期双拥工作的光辉历程。据史料记载,1987年,在江苏省庆祝“八一”建军节党政军座谈会上,时任省长的顾秀莲首先向徐州市提出“学习佳木斯•创建双拥城”的倡议,这是全国第一次提出“双拥城”的概念。
新双拥碑碑身用“S”和“Y”形,分别为“双”和“拥”两个汉语拼音的字头,两块碑体的立面也由两个“Y”汉语组成,均为拥军优属、拥政爱民两个“拥”字的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
淮海烈士纪念塔
“自古彭城列九州,龙争虎斗几千秋”,徐州地处中原要冲,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据史料记载,历史上在徐州一带发生的规模较大的战役就有四百余起。这里既是刘邦项羽逐鹿天下的主战场,又是淮海战役的发生地。
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作为一个标志性的建筑,已经在我们徐州矗立了半个多世纪。这里既是我们熟悉的城市地标,也是鼓舞我们前行的一座精神地标。
烈士长眠,松柏常青, 这座巍巍高塔在向我们述说着一段峥嵘岁月,塔上雕刻的每一位烈士的名字,都承载着一段英雄故事; 纪念塔身上的雕塑,更是向我们展示着一股英雄豪情。每一次的凝视和瞻仰,都让人顿生敬仰之情。如今的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不论春夏秋冬,每天都有来自天南地北的人们汇聚于此,寄托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和哀思。
淮海战役被毛主席誉为是一场人民的胜利。当时陈毅同志也曾饱含深情地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淮塔矗立起的正是淮海大地上一座精神的地标。这座精神地标砥砺着一代又一代淮海儿女攻坚克难,不断竖起新的发展地标。
徐州钟鼓楼
徐州钟鼓楼位于徐州大同街中心。此楼是一座混合结构的五层方塔形建筑,楼高约20米,建筑面积120平方米,是当时徐州最高的建筑。
据《云龙区志》记载,修建此楼本是为了报火警,所以又称“望火楼”。每有火警则以不同的击打钟声表示火灾的方位,以便市民听到前去救火。不过,这“望火楼”从未报过火警,还险些因附近的大火被烧毁。
据了解,此钟为重锤链条式齿轮时钟,四面有瓷砖,罗马字钟面,指针长达一米。六十年代钟面更换为白色油漆玻璃盘面,使用阿拉伯数字,用镂空钢板锉成数字和指针。
钟鼓楼原来有两座钟,一个机械钟,一个铸铁钟,铸铁钟因为年代久远腐蚀的比较厉害,摔坏以后无法再挂,2011年徐州市政府重新仿制一个钟,挂在上面,原来的钟准备放在二楼陈展。机械钟是上世纪德国造的,年代久远,修复过后走时准确。
徐州苏宁广场
城市的第一高度往往伴随着第一商圈。如今,站在我们城区的很多地方,抬头仰望,我们都能看到这样一个建筑,苏宁广场。它的建成不但刷新了我们城市的天际线,也重新定义了中心商圈,定义了城市商业新发展。
徐州苏宁广场,又称苏宁•尊悦府邸,位于徐州商业的核心位置——彭城广场中心商圈东侧,是由全国高端综合地产领袖企业苏宁置业投资开发的现代化的城市商业综合体,总建筑面积约为48万平方米。266米的苏宁广场A塔楼,不仅刷新了徐州的天际线高度,而且刷新了淮海经济区的商业高度。
目前,徐州苏宁广场是全国已运营的苏宁广场中规模最大、业态最全、档次最高的旗舰项目,吸引着淮海经济区的消费者纷至沓来。
如果把一座城比喻成一本书,那么城市地标就像是浓缩了城市形象、内涵和气质的书封,打开它,就触摸到了这座城市的历史温度和现实热度。关于徐州的城市地标还有很多,它们组成了徐州这本书的丰厚的内容,构成了徐州的魅力指数。当然,最为精彩的是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徐州人,是一代代人的接力,才创造了如此精彩的内容,也将抒写更精彩的篇章。
(写于2018-08-20 麦田里的等风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