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明,这是一个由买房还是读名校MBA的狗血辩论为导火索引起的对于长久以来不绝于耳的狂热楼市讨论的个人浅见。对于处于不同人生阶段,手握不同矿产的各位,完全可以选择来看。
作为一个从小地方来到大城市漂泊的普通一员,从读大学到毕业工作几年,我深感并深知毫不松懈的危机感才能带来扎根立足的安全感。拼不了父母拼不了颜值,只能靠着上天给的还不错的学习考试天赋,一路拼“才华”坚持在梦想的纠结道路上。
前两天在某一本地知名集团的人力副总的几次邀请下,去谈一个管理层的职位。富丽堂皇的办公环境、有模有样的面试流程,在漂亮的人力小姐姐带我填完各种表格之后,终于和电话微信几次的人力副总面谈,嗯,本人和微信头像一样帅。开始是很正常的问题流程,相谈甚欢。可能估计就是本宝宝太有亲和力太看上去傻白甜,话题就谈到了买房否的问题上就开始一发不可收拾了。当这位帅哥总监听闻我错过了2015年内部价购买本市某一优质楼盘的机遇,转而将钱拿来读曾经就读过的名校MBA时,顿时拿出了七大姑八大姨在说到我的婚姻问题时的苦口婆心劲儿,开始各种给我分析错过了2015年买房的机会是多么大的投资失误,我试着初步表达自己的意见:那时刚毕业两年不到,首付对我来说还是太遥远的数字。他立马举例说明借钱买房是多么的有眼光。我接着表达了自己“不羁放松爱自由”的性格,不想背上债务和房贷的压力,以至在未来几十年的“自由任性”的都受到束缚。这哥们立马举例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妹子,工作两年就在比较中心的位置借钱买了一套,然后工作几年后又再比较偏的地方买一套放租,今年实在觉得工作压力和强度太大,遂辞职换工作。哪知裸辞带来的并不是轻松和更高的平台,反而是长期找不到中意的工作和每月供两套房的压力。妹子确实很励志,身为同龄人的我深感没有如此的魄力和眼光。紧接着,总监帅哥以此妹子准备卖一套房来供另一套房开始,对我展开了一系列理论家实例的投资教育。言语中不乏各种惋惜和恨铁不成钢。当我提到读MBA也得花小几十万的时候,立马分析了一番“读书不如买房”当下时髦论述。
两个小时的交谈,感觉经历了一次彻底的“洗脑”,在回去的路上,我不禁开始考虑是否放弃凑首付的机会来继续读书,是一种机遇的错失和不可挽回的失败?正值待了5年的国企“温室”因政策做资产清减,不幸我所在的子公司正撞到政策的枪口上,在分流和拿补偿走人之间,大学生们几乎都选择了拿补偿走人。突然从温室出来,经历了三个月的创业公司的疯狂颠覆,经历了几家民企的岗位谈判和对民企的了解,再一次回到国企的我,正处于思想大换血的阶段。本以为很成熟的成长路径,让现实和这位帅哥的“醍醐灌顶”给了我新的疑惑。
在当下这个房产狂热的时代,饭桌上、行程中,不管熟悉不熟悉,话题都离不开房产的各种“高见”,貌似不聊几句房市,就是落伍的表现。从2015年至今,我也不免俗的加入了这场风潮的吃瓜群众中。以前都是听别人说自己发表一下个人观点,但是这次确实引起了我的深深反思。比起一个名校MBA的学位,大家更看重买房的机遇。身边这样的例子也不少。
这个发达的南方城市吸引了无数外地寻梦的游子,对于漂泊在外的人来说,房子就是最大的归属感。以前单位有个同龄的小妹妹,家里凑了4成首付买了一套房,有一天跟我说她晚饭只敢买两个包子吃,因为每月的房贷实在手头太紧。幸好单位有早午餐提供,不然我不知道这位不满80斤的妹子要把自己饿瘦到什么程度;有几个比我早毕业的朋友,奔着结婚也都小两口一起供房,听她们诉说买房后生活质量的各种下降,然后大家都会互相安慰“先苦后甜”;想起长辈亲友每每劝我借钱也要买房时的恨铁不成钢,我真心开始怀疑自己又走错了道路。
俨然,房子已经成了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很大一个标准,这个时代不崇尚“穷酸书生”,不认同除房子以外的其他“奢侈”投资,所谓的个人提升,所谓的看世界,所谓的兴趣爱好,都是在透支你成为房主的“幸福”。
作为一个无产阶级的房地产编外人士,以我浅薄的人生经历尚不敢对“房产至上”的价值观做任何妄议,只是觉得如果不是真刚需,不是家里有矿实在无处可花,只是普通的远走他乡来追梦的年轻人,是否可以考虑人生的长度和宽度。于长度来说,未来的房产变化,非你我可以断言,是否真的就是“买到即是赚到”。于宽度而言,是否在还可以轻装上阵去折腾的年龄,把自己牢牢的绑在房产的“投资”上就是最有意义的人生价值?
大多数平凡人的人生都是摸索前进的过程,理想、价值观、实际情况各有差异,所以此文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讨论,不喜勿喷。鞠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