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时间:2015/04/03
做TA是大多数博士的必修课。尽管在不同国家不同学校要求各异,但是形式一般不外乎改作业,上课,出考试题目,带实验等等。终其本质还是为了提高博士生的教学能力,因为这也是教授的基本技能。不过这些年来,我很少看到博士生会把TA当作是对自己的训练,而往往都当做是对自己的剥削。我也不例外。回想我做着160多名学生的TA,改作业改到深夜,批卷子批到天昏地暗的日子,我实在很难说我对这个任务有什么好感。不过,在往事如烟的当下,看着新的TA抱怨着他们的TA生活时,我似乎反而更能冷静地回看,总结一点我觉得做TA可以走的捷径,以及可以学到的技能。
我觉得做TA给我最大的提升就是第一次全面的知道一门大学课程一学期下来的总流程。这对我来说特别有意义。通过和教授们交流,谈天,你可以更多地去了解教授们是如何去设计一门课的大纲,教学内容,习题,测试和评分标准。就算你此身没机会用上这个技能,知道一下自己当年是如何成为学霸或者学渣的深层原因,也是很有趣的。一门课的设计是非常有学问的,这一方面考验教授对学生能力的把握,也非常考验教授对一个学科整体深入的把握。想想我们学过的那些课,我们常常会说,“唉呀,我还是比较喜欢那个章节”,“这章说什么真是看不明白”之类的话语,其实很多教授刚开始教课时大概也有过这样的烦恼。而将自己擅长或者不那么擅长的内容用最简洁易懂甚至寓教于乐的方式展现给小自己一两轮的年轻人,还真的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还有一个技能就是和“年轻人”打交道。我上大学的时候,大我一届的学姐就说,我们现在是三年一小沟,五年一大沟。所以即时是当时直博的我,和大一的孩子们也已经是隔了个大沟。和他们打交道,而且还常常是用我当时最陌生的粤语打交道,成了一种有意思的考验。
回想我在本科的时候真是年轻气盛,脾气大。我对教课无趣的教授多次做过上课一半走出教室的事情。现在想想真是很不礼貌,也没有必要。所以,在做了几次TA后,我再也没有缺过课。一方面是这边没有必选课,如果实在不喜欢就不要选,另一方面,与其让教授难堪,还不如自己在下面边听边想,自己有没有办法把这个内容讲得比教授好。我相信每个教授都会感谢给自己即时反馈的学生,TA的反馈自然尤其重要。
明白自己的所得,也许是做好TA的最大捷径。如果知道这个过程能给自己带来什么,也许能将这个经常被抱怨的任务变得更加有意思,有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