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要吃糖果?”
“不可以,我说过了,不可以”
“为什么,邻居家小花都可以吃,为什么我不可以?!”
“我说过了,不可以就是不可以!你这个孩子怎么这么皮,说了总是不听”
类似这样僵持的对话场景,在生活中经常出现。孩子不解,父母不开心。
“妍妍,你刚才吃过了糖果是吗?”
“嗯”
“糖果很甜,很好吃。刚才你也吃过了。糖果可以吃点,但是吃多了会蛀牙,到时候你牙齿很疼,就吃不了更多好吃的东西了。而且糖果吃多了,还会长不高。我们适当吃点就可以了。”
第一段对话,回答的是观点,第二段则是在陈述事实。如果我们经常用观点的方法来表达,孩子会不明所以,无法让孩子更好的理解规则。孩子自然就没办法很好的内化规则,相应地出现屡教不改的状况。更为严重的是,我们是把规则建立在了一个对外界的一个参照物上了,你要怎么样,才是个好孩子,妈妈才会爱你,大家才会喜欢你。
所以用观点来表达,没有讲清楚前因后果,无法明晰事理,如果外界的标准变了,孩子就不会继续遵守了。
因此,平时和孩子互动,就要多用陈述事实的方式,帮助孩子内化规则,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这对讲话是否有条理也有很好的帮助。
(关于陈述事实和表达观点这个更加深入的探讨在《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有详细的解析,我得回头再学习)
(00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