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孤独的蔷薇,孤独地绽放(一)

孤独的蔷薇,孤独地绽放(一)

作者: 绿阴冉冉 | 来源:发表于2024-07-03 17:51 被阅读0次

《孤独中的蔷薇》描写了张爱玲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她出身名门,才华出众,经历坎坷,结局冷清。幸运的是,她一次次抓住出名的机会,一次次耀眼地绽放。

张爱玲出身于没落贵族之家。祖母李菊藕的父亲李鸿章是晚清重臣,祖父张佩纶是晚清名臣,但到了父亲这一代基本是坐吃山空,朝不保夕。 父亲张志沂是保守的公子哥,母亲黄素琼是受过新式教育的大小姐,两人的婚姻注定是个悲剧。

为了脱离鸡飞狗跳的婚姻生活,张爱玲4岁时,母亲与姑姑张茂渊远赴欧洲游学。得不到母爱的张爱玲,一直由姨奶奶看管。10岁时,父母协议离婚,张爱玲跟着父亲生活。之后,父亲再婚,吸食鸦片,继母虐待,不幸的儿童生活,为张爱玲今后的感情生活埋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张爱玲17岁毕业于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在母亲的建议之下,18岁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英国伦敦大学远东地区入学考试。

此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前去英国的旅途被硬生生地切断了。退而求其次,19岁的张爱玲转往香港大学求学,开始了独在异乡的生活。

在张爱玲到香港的第三年,因为学习成绩异常优秀,有了被保送牛津大学的机会。战争却在肆意试探着这个城市,经过再三考虑,张爱玲又回到了上海。在姑姑的劝说下,与闹僵父亲和解,并得到父亲的资助,前往圣约翰大学学习。

可是从父亲手里拿钱太过艰难和难堪了,短短两个月后,张爱玲退学了。

张爱玲考虑了自己的情况,她决定卖文谋生。

在母亲的引荐下,张爱玲得到《紫罗兰》主编周瘦鹃的赏识。《紫罗兰》刊登了张爱玲《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的连载,大众的热情席卷了整个上海,张爱玲俨然成了那时候炙手可热的标签。《紫罗兰》也因为她的出现,成了大众热捧的读物。

22岁那年,38岁的胡兰成走进张爱玲的生活。第一次见面,一向冷漠的张爱玲与他交谈甚欢,一聊就是5个多小时。

胡兰成的出现点燃了张爱玲所有的激情,她忘了父母之间的悲剧,她觉得飘泊多年的小船找到了可以停靠的港湾。

相关文章

  • 致孤独的海角和渔民

    海的对面,有孤独的梦 那梦是我,在海的对面 在波涛上 孤独地绽放 毁灭 再绽放 海的对面 梦 是船只的孤独,是幸福...

  • 孤独的蔷薇

    哪里才是路的尽头? 我竭尽全力去摸索, 尝遍世间冷暖, 只想寻求一个 可以歇息的角落。 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尊严...

  • 孤独的蔷薇

    文:典昕 月亮的光透进悲伤的窗口照着黑了一整夜的心事在沙漠里行走了三天三夜的双脚跪倒在冰冷的雪地里雪峰里长着蔷薇长...

  • 孤独的蔷薇

    微风不起,白云未过, 蔷薇安静着 就像你不来,我也未去一般 渴望在泥土里,理想在阳光里 呼吸在天地之间, 目光在千...

  • 绽放孤独

    少年不懂叔本华,初懂已然非少年。 步入中年,竟慢慢地喜欢上了他的悲情哲学。在叔本华眼里,世界本就是悲情...

  • 孤独绽放

    人世间,孤独也是一种芬芳 寂寞的夜,一个人孤独绽放 无需掌...

  • 绽放孤独

    因孩子到城东读书,城西的家便空了下来。只在平时闲暇时偶来开开窗户,通通风。 家里的花花草草没有带走,留在原地。有几...

  • 自己感动了自己【2013-07-01】

    流年易逝,岁月静好。 窗前的白蔷薇,在夜风中孤独的摇摆,她定是知道,季节的更替,只为更加绚丽的绽放...

  • 要么孤独,要么庸俗

    文/竺冰落 叔本华说过:“人,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是的,我们要么庸俗地合群,要么孤独地绽放。现在的你,会怎样选...

  • 水花

    碎地的水花儿 冰冷地绽放 在没有足迹的角落里 弹唱孤独地美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孤独的蔷薇,孤独地绽放(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agvcjtx.html